返回第119章 好久不见(1 / 1)饭醉团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光耀本来就没读多少书,满打满算是个初中学历。

没想到这初中的活动还能专门发个邀请信,搞得像是什么名牌大学的百年校庆似的。

陈光耀一边放下行李,一边随口和小老头儿说着话,顺手拆开了信封。

信封里的有一份邀请函,他粗略了看了一眼,没想到还真是封校庆邀请函。

开幕日期是四月八日。

邀请函上粗略的介绍了一下学校的历史。

陈光耀晃眼一看,不由得挑了挑眉头。

“好家伙,原来还真有些年头了。”

原来他就读的二中,早年是清朝的左翼宗学堂,是专门给八旗子弟上学的地方。

现在改成了燕京的第二中学,算起来的确也是百年名校。

只不过虽然是百年名校,但毕竟是中学,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些十几岁的少年人,所以相对而言也没有太大的场面。

因此历年的校庆都只邀请五年之内在学校毕业的学生。

这一次,一共邀请了七十六位学生代表。

陈光耀看着这煞有其事的阵仗,只觉得哭笑不得。

“我总共也没在学校读过几天书,难得还能成为学生代表。”

玩笑之余,他瞄了一眼邀请函上的其他学生的名字,大部分都不怎么熟悉,唯一个比较熟悉名字就是“宋亚楠”。

当初去二中读书的时候,宋亚楠正好是他的同桌,后来卖磁带的时候,她还帮忙给他做了宣传。

不过陈光耀对这种小丫头没什么兴趣,自然也没心思去参加这个校庆活动。

他顺手刚想把这封邀请函扔掉,转念一想又看了一眼,心道。

“算了,有空还是去看一眼吧,毕竟这种学生时代的活动参加一次就少一次,也算是怀念一下过去。”

抱着这样的想法,陈光耀顺手把信封放在了书桌上。

接下来的几天,他重点处理了一下郑德昌和肥佬坤运过来的电视机。

这批货陆陆续续有接近2500台,总共价值300万。

按照陈光耀自己的想法是全部进一些低端的基础款,快进快销,但是他的订单这么大,哪怕是肥佬坤也没有那么多的低端货。

最后还是加上了一些24寸甚至是28寸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

这批电视机的占地面积比磁带大多了,而且不能堆得太高,又必须注意防水防潮。

陈光耀只能临时另外半租半买了几间四合院作为新的电视机库房。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库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般正常的企业库房都是建在远郊,占地面积大,租金也便宜。

但是陈光耀为了方便随时巡查,再加上调货方便都是在二环内租的房子。

他这三四年的时间,租房的房租都够买几间大平房了。

陈光耀一琢磨,反正都要用库房,倒不如直接买几个大的四合院,反正以后也有投资升值的空间。

如今他粗略估算,手上应该有个五六套四合院了。

说来有些夸张,但在这个年头这种大杂院都不值钱,甚至到了零零年之后还是不值钱,一直得等到零九年后才算是稍微有点炒作的空间。

换而言之,陈光耀现在砸了近百万买五六套四合院,还得被套个三四十年。

这一系列生意上的琐碎事情忙完之后,他抽空回头一看,正好还能赶上四月八号的校庆。

……………………………………

四月八号。

校庆当天。

陈光耀稍微收拾了一下,换了一条黑色的西裤,身上穿着一件白衬衫,外面套着一件灰蓝色的圆领毛衣,最后再加上一双黑色的皮鞋。

乍一眼看去,还真有一点英伦商务范儿。

他穿着这一身讲究的行头,兴冲冲的去了学校,本来以为会成为最靓的仔。

没想到一到学校,顿时就傻了眼。

只见学校里到处都是穿着红蓝校服的学生崽儿,一个个都是十三四岁的样子。

就他穿着衬衫皮鞋显得格外突兀。

“……算了,我还是回去吧。”

陈光耀一看这阵仗,扭头就想回去。

就在这时,身后却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道。

“你是陈光耀吧?”

陈光耀闻声看去,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生正冲着他招手。

那女生有一头乌黑如瀑的长发,穿着一袭淡绿色的碎花裙,一张瓜子脸上带着几分书卷气,明眸闪动,充满了青春活力。

正是他之前的同桌,宋亚楠。

都说女大十八变,这话还真不假。

当初这姑娘跟他争着去少年宫闹小脾气的时候,看起来还挺磕碜的,现在一看还真漂亮。

“你是宋亚楠?”

宋亚楠笑道,“是我啊,怎么?这才没几年,你就不认识我了?”

言语之间似乎开朗了许多。

陈光耀笑着点了点头,“确实是不认得了,你比当初漂亮多了。”

宋亚楠闻言俏脸一红,虽然如今出落得落落大方,但是被人夸奖还是不免有些害羞。

“你也不差嘛,这一身衣服是去哪租来的?整得还挺正式。”

“……”

陈光耀顿感尴尬无比,赶忙转过话题。

“你现在还在读书?”

“嗯,我被燕京大学录取了。”

“那还挺好的。”

“这有什么好的,我同学她们都留学去了,现在去国外才是最好的发展方向。”

“算是吧。”陈光耀随口应和一句。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留学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选择,就像是农村人进入城市,三线城市去往一线城市一样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

这一点自然是无可指摘的。

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热,本身并不难理解,但是在陈光耀而言,他一直是个坚定的逆行者。

倒不是他有多相信自己体内的炎黄血脉,也不是怀揣着振兴国家的伟大愿景,单纯是因为他是个过来人而已。

他知道这片如今被无数高级知识分子弃之若敝履的土地上,拥有多么大的潜力。

恐怕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大部分人都无法想象,在未来短短的几十年之间,这片贫瘠的东方土地上会掀起一股何等巨大的发展浪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