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上述民财,可以为政(1 / 1)二仙二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征,你追随我最晚,底子最干净!”

朱阳看着陆征,语气诚恳。

陆征正襟危坐,点头道:“先生说过,我与其余师兄不同,遂以清心自白,要我以天下万民的福祉为己任,不可以一己之私而乱社稷之民。”

“可你也明白,天下之民存于世间,有一己之私,有一念之贪,更有一心之求!”朱阳长叹一声,“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让你助皇家收拢民心,要点有三!”

陆征点点头。

“一为钱粮!”

“二为分立!”

“三为独欲!”

“听闻先生已派人向朝堂进献了开源之举,随后便为分立一说了,学生定当尽忠职守,将自己所学撰写成疏,禀明大明皇帝。”

朱阳开口道:“且不急着上疏,你即刻修成文章,我需送他人!”

陆征一愣,衣袖里的手微微颤抖,他之所学,就要这样送与他人,自己多少有些不甘。

可一想到自己所学乃先生所授,先生欲取他反而有了怨怒,倒是自己自私了。

“学生这便书写!”

陆征起身就退出暖阁,不多时就带着笔墨纸砚回来。

身为二甲进士,未被下旨入狱,倒还能让锦衣卫通融一二。

隔壁屋里,朱棣和朱高炽坐回了身形。

听到朱阳说要送人,他们就清楚这份分立一说,定然是送给他们的了。

“陆征身为一朝进士,居然对朱阳如此恭敬?”

朱高炽有些惊讶,朱棣倒是继续端起热茶饮了一口,“朱阳所教,还是让他们侍奉朝堂,为国效力,这倒是出乎朕的意料。”

“只不过天下民事,自然在朝廷掌控,他能教学生什么?”

朱高炽点点头,他也想不明白。

朱阳在他眼中,倒是个能出奇谋的人才,与他相处一日,倒觉得是个狂放不羁的小子,从未想过他在学生面前,倒是十分有气度,全然不似他这个年纪应有的沉稳。

没过多久,锦衣卫便轻轻敲响了暖阁,朱高炽明白,那边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

朱棣有些不舍的放下茶杯。

“还得回去受罪了!”

朱高炽扶着朱棣,“若他这奏疏能解朝堂之惑,那我们倒可以出去了,之后怎么安排,我已经有了计较!”

朱棣点头,诏狱不能继续待了。

……

等朱阳再度回到诏狱,就看到老爷子跟他的胖儿子挤在一起瑟瑟发抖。

“我回来了!”

朱阳大步走了进去,往干草上就是一坐。

朱棣抬头看了一眼,又兴致泛泛的靠在草上,没有言语。

“小兄弟回来便罢,怎么有喜事?”

“那是自然!”朱阳摆弄好自己衣服,“老头,你说我遭了大事,要完蛋了,可这出去一趟也没遭罪,看来证据还不足以我遭受严刑逼供!”

朱棣闭着眼淡淡一笑,这小子怎如此讨嫌,要不是他有旨意,一切按你小子说的办,锦衣卫不可阻挠,你能有这么顺利?

几名进士,在朝中并无倚仗,若他们有投入朝臣门下,那必然会受到对立官员的攻讦,眼下这几名进士与你朱阳的关系虽然没有铺开,但有心之人早就会暗中操控。

若能有了把柄,这几人往后的日子肯定没那么顺利了,若是下狱,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你这罪魁祸首也注定逃不了干系。

“那你说了什么?”朱棣不管这些,现在就想看看,你这小子能拿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就这个!”朱阳把手中的一份奏疏掏了出来,递了出去。

朱高炽起身接过,只一眼,就沉溺其中。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朱高炽知道,此乃汉时晁错的《论贵栗疏》。

这等千古名作,朝堂上被引用的最多,正当朱高炽以为就这些陈词滥调时,书中文风便骤然一变。

“然天下兴亡,自有历朝历代史书为记,但纵观千古,难有长盛不衰之国,亦难有三百年之国祚,何也?”

“人生世间,必有一己之私,天下熙攘,皆以利往,合于利则动,不合则止,历朝历代皆有圣主出世,以武功而取天下,后而治之,然百年之后,朝政弊病百出,皇权渐而势微,或有外戚权臣当道,或有内庭乱政。”

“圣人说,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五世而衰,究其因果,盖皇权无需天下之民依附,乃取利者相扶也!”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这道理他自然知道。

大明朝如今不也这样,不说太祖高皇帝时的淮西勋贵,便是靖难后如今的永乐朝,勋臣依旧遍布朝野,士大夫也自成体系。

太祖高皇帝说过,朕与百姓共天下,非与士大夫共天下。

做孙子的,当时也被皇爷爷这份气魄给折服,可自己替老爷子当家后,才知道皇爷爷这话,说着容易,要做到,何其艰难。

朱高炽叹息一声,继续看起了文章,看着看着,手就不自然的抖了起来。

“民不得利,天下不治,国朝若此,必有内患,究其根本,乃上奢下贪,耗尽民财,此乱国之根本。”

“然天下事在君主,有富民之举,自然有驭民要术!”

“以我观之,国朝民众等级划分有序,上下九流驭民之道,在于民乃造山河之主,趋利而用民,则天下安定;整顿吏治,还富于民,则可使天下民以国为家,长治久安不在话下。”

“故可用货币引导庶民,以取利促使民劳动生产,所产出之物以货币定价,让民自行消费,闻君上有开海禁之举,则西洋物产充斥民间,民有需求,大可鼓励购置,后钱财耗尽,自然当奋发劳动,时乃尽耗钱财以取生活之利,如此社稷可安。”

“若能以债压身,一户之民年俸银钱难以抵债,则民终不可懈怠,长此以往,社稷无倾危之举,国可稍得安宁。”

“无耻!”朱高炽看完奏疏,猛然的一把合上,看向朱阳的目光都带着失望。

“怎么了?”朱棣抬起了眼皮,很少有见到和善的老大有这种气愤的时候,顺手接过了奏疏,慢慢的看完,随后一脸疑惑的看向朱阳。

“这是你想的?”

朱阳微微点头。

“这你也做得出来!”朱棣有些无语,让百姓负债,驱使百姓花钱,再卖力赚钱,以此来达到长治久安。

这等阴损的招式都算得上国策?

“我说小兄弟,你这是要害我,还是要救我?”

“自然是救你们!”朱阳目光笃定,“社会发展就是如此,想想永乐皇帝登基之出,因为没学过治国之道,他一个做军武起家的藩王,如何能治理天下,所以设立的内阁,国政要事都以内阁拟定后发放,做皇帝的只需批阅即可!”

“说是权力下放,其实就是管不了那么多事!”

“我这一策,直接帮永乐皇帝解决了天下民事,往后自然不用担忧民变。先有充盈国库之策,后有驭民要术,如此国朝自然长久,这是多少帝王难以想象的功业!”

“可如此害民之举,未免有些坏我社稷之心?”

朱阳翻了个白眼。

让百姓负债,这可不是他首创。

但永乐朝的百姓,连负债的机会都没有啊。

百姓活在这时代,就是被圈定在一个地方,拼命劳作,给朝廷缴纳赋税后,让永乐皇帝把这些钱粮赏赐给一起北伐的将士。

负债,起码人家还能有过钱财,去过一段时间自己想过的日子。

“你说这皇权,乃取利者相扶,那永乐皇帝不想要那么多取利者,如何处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