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朱棣可以这样完成自己的正统性(1 / 1)二仙二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阳一开始说的巧立名目,拉拢豪绅,只是本意上想引导由皇家引导,让一些人到漠北去开拓。

屯田的手段,大明朝自然是沿袭下来的,只不过朱棣打的太远,屯不过来。

而且当世百姓对于北元的恐惧并未彻底消除,怕去了那边也会惨遭劫掠,所以一直没有人去。

以一个开矿藏的名义,拉拢乡绅士族出钱出入,算得上一个不错的选择。

却全然没想到,朱棣能做出筑城的决策来。

自从大明朝打到了漠北,深入北元腹地后,不管是瓦剌部,还是阿鲁台部,和所谓的北元王庭,现如今一听到大明军队来了,可谓是闻风丧胆,能跑多远跑多远,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所以朱棣很多时候都感叹战果不太理想,甚至因为出征没打到阿鲁台,会转身去收拾一顿其他部族的人。

可以说当年北元对汉地有多狠,朱棣可以在草原上变本加厉的收拾回来。

但每次打完后,朱棣就班师回朝,随后歌功颂德,意图很明显,他要向天下人证明他不比汉武唐宗差。

可一直这样做,劳民伤财不算,整个大明朝都陷入了财物匮乏,民生凋敝的状态。

一如下西洋,不为强权开疆拓土,也不为互通有无,反而主要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一样,一个靖难夺了侄子皇位,让朱棣变着法的想证明自己,没有什么比自己面子重要。

太要面子的结果就是打了漠北那么多年,没有夺城占地与国有利之事,说来说去都是皇帝要这个面子。

现在没想到朱棣开窍了,去漠北筑城,那意义不一样了,那叫开疆拓土了。

朱棣听到开疆拓土这词,认同的点了点头,“筑城就算是开疆拓土,于后世千秋万代,青史上就会记得大明永乐皇帝,开疆拓土以安天下,是位圣人之君了!”

朱高炽略微尴尬的一笑,父皇你真会变着法的夸自己。

没想到朱阳十分认同的点头,“对,这才是圣人之君的做法,大明朝打了漠北那么多年,打完就班师回来,北元异族南下的时候,不是到大同府就是到这京畿之下,这种让大明百姓陷入恐慌的局面,倒是可以因为在漠北筑城而扭转一下。”

“说到底,这不是不让北伐漠北,我读书多年,就知道一个道理!”

朱棣十分期待的看着朱阳,这小子真会投其所好。

从开始说如何为国朝搞钱就听得出,他是懂他这永乐皇帝的人。

在漠北搞事,也是他想出来的名堂。

“什么道理,你快说说!”

朱阳抿了一口茶,笑道:“我只知道得天下之正统,讲究的是一个名正言顺。”

朱高炽笑容顿时止住,就连朱棣也是脸色一黑。

怎么话题转变的这么快。

没想到朱阳笑道:“咱神州大地几千年来,讲一国之正朔,通常都是说继承大统,咱们大明朝是在元的版图上建立起来的。”

“洪武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可北元搜刮洗劫了咱华夏大地的财富跑到了北元,终洪武一朝都没能做到覆灭北元国祚!”

“要是咱永乐皇帝想明白了,把之前北元的版图彻底拿下,将北元的传承彻底断绝,大明朝那就成了真正的正统。”

此话一出,朱棣浑身一震。

他怎么没想到此节。

说一千道一万,这么多年来,他自从靖难之后,于民修养,通黄河,治长江,修长城,下西洋,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证明自己。

要不是永乐十一年,北元卷土南下,他率部亲征漠北,他还只停留在治理好民生上。

这不北元给了机会,那他就只能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功绩。

可打漠北那么多年来,那些士大夫只会站在朝堂上,指摘他只知征伐,不顾民生,长久如此民生凋敝,大明朝迟早要被他霍霍完。

那时候他想的是北元不剿不行,本来文官他就看不上,懒得去理会这些破事,挣了武功,文治上修了永乐大典,他这一生足矣。

没成想他就忘了这重要的一事,大明正统,必须得灭了大元。

毕竟大元虽为异族,但一统神州土地后,还是修了宋史,以华夏正统自居。

朱棣越想越激动,直接站了起来,“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没想到这个!”

朱阳看着老头子脸都红了,连忙扶住他,让他好好坐下。

“不是,老爷子,永乐皇帝想明白这档子事实属正常,我们就先说说这筑城!”

“这一旦在塞外筑城了,那不是什么耗费民力和财力的事,在我看来,是朱棣想明白了,与其每次去打个几场挣个面子,还不如下手狠一点,直接奔着灭了北元去。”

“到时候你们想想,不仅仅是彻底把北元这个心头大患给覆灭了,还能彻底继承北元的版图,这叫什么,这叫开疆拓土,这叫继承元之正朔,所以二位觉得我说这筑城是大明的最佳选择,没错吧!”

“对,太对了!”朱棣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了。

要不是朱高炽在,他真想拉着朱阳的手好好跟他倾诉一下这些年来受的委屈。

满朝文臣的不理解,满朝武将的疲惫推脱。

这么多年他做了那么多功业,可就因为他自幼学的是领兵打仗,决定将这群袭扰北境的异族打的不敢南下,反而被无数人忽视了他的努力,反而指摘他只会穷兵黩武,搞得流民四起,民怨沸腾。

世人都说他不体恤民心,就连道衍法师姚广孝,这位相伴多年的老友也一再说他不可只知征伐,还得儒法并用,安定天下收揽民心,方可不负太祖高皇帝的传承。

做皇帝的他怎么都想不通,打漠北是有在意自己后世评价的成分在,可他初衷不还是安定边境,为大明长治久安做事吗?

怎么你们都是骂声一片,连新录入的进士都敢在朕的面前跳。

内心里一直困扰的难题,无法化解的焦虑,没想到在朱阳这三言两语之间,直接把谜题彻底的解开了。

堪称是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了!

往后北伐,打的就是覆灭北元,继华夏之正统的口号了,这个说辞一出,朕倒要看看这帮文臣如何狡辩,这群武将如何推脱。

若能了却此事,将北元彻底覆灭,往后他将会在大明立国一事上有了无人可及的功业,史书上添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靖难留下的恶名还算什么?

到时候他将不再称宗,而是称祖了!

朱高炽难得看到父皇如此激动,也不知老爷子现在是什么状态。

他倒是急着想问出自己的疑惑来,“既然小朱你说筑城是好,那就需要你想想辙了,在哪筑城最为恰当!”

“要知道今天朝会,永乐皇帝提出在漠北筑城后,一众朝臣都不同意,在漠北筑城一事上,也因为选址不同,产生的分歧让太子殿下陷入了纠结之中。”

朱阳靠在椅子上微微皱眉,“既然打算筑城,那这春后北地冰雪消融,的确是最佳的时机。”

“要在漠北筑城,那就需要选择一个直插漠北腹地的地方!”

朱阳依据自己脑海中的漠北思考了一番。

北地人口凋敝,一路平坦,纵然有河沟丘地,也算不上天险可守。

既然如此,那何须去守,思量片刻,朱阳轻轻的说道:“要选地方,自然是有名头的地方最佳,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两处如今都在大明版图,那唯一有名有姓的,那就是狼居胥山了!”

“前有冠军侯封狼居胥,如今永乐皇帝想必不止一次在狼居胥山下纵马高歌了,如若筑城,就在狼居胥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