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78章 四处采购(1 / 1)九言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立行吃完早点,就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晃悠,目光时不时的看向街上的小贩。

此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还没有建立,还要等明年,也就是1982年才真正以大市场的形式出现。

但早在六七十年代,这里就已经有很多的家庭以小作坊的形式,在制造各种小商品。

他们生产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易上手的产品,比如扣子啊,拉链啊,橡皮筋,牙签什么的,这样的作坊多的很。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小作坊存在,有了这个强大的氛围,这才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到小商品市场正式建立,这个市场直接就一飞冲天,成为国际知名市场,无数人发家致富。

张立行在街头观察,最后看中一个背着箩筐,四处叫卖扣子的人。

张立行发现这人一脸憨厚,人缘不错,很多人都主动跟他打招呼,这样的人,至少人品是不错的。

张立行于是走过去问道:“同志,你这扣子怎么卖的?”

那男人很热情的介绍道:“同志,我这扣子一分钱五个,红黄蓝绿都有,你随便挑。”

张立行心里合计这玩意倒是便宜,于是说道:“同志,我是大厂采购,量大,你能大量供应吗?”

见张立行这样说,那男人更加热情,说道:“没问题,我家里都是干这个的,你要多少,我立马给你拿来。”

张立行点点头,然后说道:“我要十万个,价钱我不跟你还价,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每十个扣子用线串起来,或者用其他的什么包起来,这样方便我销售,颜色我也不挑,什么颜色都可以搭配,你看怎么样?”

那男人想了想,随后一口答应下来,说道:“同志,这么大的量,你能不能先付三成定金。”

张立行微微一笑,说道:“你带我去你家里一趟,让我看看你确实有能力给我供货,只要你有能力,以后我们就长期合作。”

“好,同志你这边请。”

在路上通过交谈,张立行得知他叫马家宝,家里一直就有经商的传统,爷爷在民国年间就在扣子工厂当学徒,后来自己搞了一个作坊,自己做。

再后来因为小日子侵略,搞的天下大乱,没办法,他爷爷的作坊也就关闭了,据说那会他爷爷的作坊已经颇具规模,在当地小有名气,马家宝谈到这里的时候就一脸惆怅,不停的说着可惜可惜。

因为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底子,十几年前马家宝的父亲又开始偷偷做扣子,不过那时候抓的紧,只能当副业,在赶集的时候卖一点,现在松了很多,量也就做的多起来。

他还说他有一个叔叔去泰国那边闯荡,不过自从离家之后就一直没消息,也不知生死,前两年有老乡说在泰国遇见了叔叔,说叔叔在那边发了财,还娶了好几个老婆,这边想去找找,但一直没机会出去。

说话间,张立行就来到了马家宝的家里,他们一家不在城市居住,而是在郊区,他家有一个院子,院子里面有几个箩筐,里面都装满了扣子。

马家宝把父亲,母亲,几个哥哥弟弟都叫出来,跟他们说了张立行要大量采购的事情,一家人都很高兴,他父亲更是拍着胸膛保证绝对没问题,如果扣子数量不对,质量不好,他就把作坊赔给张立行,一家人再也不碰扣子这个行业。

张立行对他们一家的敬业态度很满意,当即数了十张大团结,100元,付清一半的货款,约定五天后就能拿到货。

而后马家宝父亲还热情的邀请张立行在家里吃饭,不过张立行还有很多事情要忙,自然是不可能耽误。

张立行又对马家人打听,问道:“你们知道还有哪家做火柴盒,橡皮筋,发夹什么的吗?我要靠谱的,就像你们一样,我就喜欢跟靠谱的人做生意。”

张立行这句话极大了鼓舞马家人,让他们觉的自己是在做生意,不是在投机倒把。

于是马家人一个个的给张立行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最后张立行请他们派个人给自己带路,免的自己难找。

这个要求自然是得到满足,马家宝亲自带着张立行去找那些家庭作坊。

他们来到一个做火柴的人家里,因为马家宝带来的,是熟人关系,生意谈的很顺利,张立行在检查了几盒火柴没有问题后,就当即下了一万盒的订单。

一盒火柴两分钱,一万盒火柴就是两百块钱,张立行也是当即支付了一半的货款,然后约定三天后交货。

然后马家宝又带着张立行来到了一家生产针线的作坊,产品没有问题,就又下了一万个线团的订单,货款两百二十块,当场支付了一半的货款,然后约定五天后交货。

最后张立行又被马家宝带着来到了一家生产铅笔的作坊,这铅笔张立行试用了一下,不是很满意,相比于几十年后的铅笔,这铅笔手感不好,写出来的字也不细腻。

作坊老板叫刘招弟,是个女人,她已经从马家宝那里知道张立行是个大主顾,订单都是几万几万的下,错过了真可以去跳河了。

刘招弟见张立行似乎对铅笔不满意,赶紧说道:“同志你放心,我这里的铅笔虽然比不上中华铅笔,但也绝对是可以满足小学生初中生要求的,用过我铅笔的孩子,没有不说好的。”

张立行笑了笑,一分钱一分货,这还真是没说错,供销社的中华铅笔一根卖一毛两分钱,这里给自己的报价是一根铅笔一分三厘钱,价格几乎相差十倍,自然无法相比。

但纵然价钱相差十倍,可这一分三厘钱的铅笔依然不算差,确实是完全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要求,手感和细腻程度自然也不能以几十年后的眼光去看待。

张立行想了想,而后就下了一万只铅笔的订单,当场付了一半的货款,六十五块钱,约定三天后交货。

刘招弟接到订单很高兴,她知道这不单单只是眼前的一百三十块钱的生意,而是一个长久稳定的销售渠道,只要自己可以和张立行保持合作,自己的作坊绝对是财源滚滚。

先后采购了扣子,火柴盒,线团,铅笔,天色也不早了,张立行就和马家宝道别,回了旅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