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师对翟丹说道:“你上一次来,我带你看了我们博物馆的开放区域,还有一些我修复过的文物。今天。我带你去看看我们馆没对外开放的地方,你可能会有兴趣的。”
翟丹也不废话,他放下手中的东西,站起来跟着胡老师就往外走。
说是博物馆没有对外开放的地方,翟丹以为是去文物仓库,还以为胡老师一定是有什么珍贵文物给他展示。
不料胡老师竟带着他走上博物馆尚未开放的三楼。
文物难道不是放在地库和展厅里吗?
在博物馆三楼走廊,站在一扇紧锁的大门前,翟丹正奇怪,就见胡老师招呼一个管理展厅的老大姐。
“韩大姐,你把三楼展厅的门锁打开一下。”
那位大姐应声拿着一串钥匙上来,稀里哗啦地开锁。
锁打开以后,又招呼一个值班保安帮忙,推开沉重的大门。
这是一间暂未对外开放的展厅。
里面连灯都没开,一片黑压压的,看不清都放了什么。
展厅的灯打开一瞬间,翟丹的眼睛就看愣了。
整个三楼大厅,大概有近一千平方米的面积。
这里没有文物,却摆上了无数照片、说明牌和展橱。
照片里的内容,都是民间工艺。
有丝织、绘画、唱戏、吹乐器、说书、制药、跳舞、杂技、缝纫刺绣、玉器制作等等。
展橱展柜内,展出的是一些民间工艺或艺术的成品,还有的是表演道具等。
说明牌上,一件件记录着这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传统民间工艺。
在瓷器制作的介绍中,还能看到一个小的分支类目——锔瓷。
虽然布局有些混乱,而且从二十年后眼光看,策展水平也不够专业,甚至有些粗陋。
但是,能感到策展人的良苦用心:他们是想以一个三线小城的地方博物馆的微薄之力,来保留住中华传统文化的香火不被熄灭。
他们这一代博物馆人,甚至都不知道:保留的这些东西,未来还能不能看到它们再度辉煌?
就是有一个信念:把这点点火星都留下,不让它熄灭,未来总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到这些,翟丹一阵心潮澎湃。
胡老师介绍说:“这些年,刘副馆长多次出差,到国外交流学习,同时,也看了好多外国人的展览。”
“他回来以后就留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外国人特别注意保护自己传统的东西。发达国家如此,比我们还穷的不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国内许多传统的如民俗、民间技艺等东西,在保护上一点都不被重视。随着老一辈的凋零,许多东西面临着后继无人,逐渐失传的危机。作为守护历史文化的文博人,我们的责任是收藏、研究、保护和传承。”
这些祖先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文化和技艺,都是祖先们一代代的心血。
后世们的进步和创新,也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来的,这个叫一脉相承。
如果得到后面的,就抛弃或忘掉前面的,那就是断掉了自己的根。
没有根的文化、艺术和技术,是走不远的。
越是发达的国家,不但注意寻找自己的根,还顺着根寻找更久远的脉络。
刘副馆长和胡老师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
胡老师继续说道:“中华文化现在在世界上还不属于强势文化,甚至不属于世界的主流文化,因此造成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东西在悄悄流失。许多东西,在被外国的文化强势取代。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以就尽自己的力量,筹备了这样一个民俗展厅。”
说到这里,胡老师有点激动,两只手臂都在颤抖。
“现在许多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方面的东西,我们都在收集。我们不知道这些东西还能有什么用?但是起码要用博物馆的收藏来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
看翟丹有点愣神,胡老师说:“大丹,你有什么看法?”
翟丹毫不客气地说道::“这些收藏虽然看起来很多,但中华文化里包含的东西太多,内容纷繁复杂,老实说,这个展厅里展出的还是太少,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胡老师:“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们也知道。所以啊!我们还需要年轻人来继承我们没做完的事。起码这个不开放的三楼展厅,要用更多藏品给充实起来。未来,收集更多新展品,就要靠你了。”
胡老师上前拍了拍翟丹的肩膀,像是在做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托付。
翟丹被震撼住了。
那一瞬间,他甚至怀疑:上天让自己重生,就是为了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像大熊猫那样逐渐灭绝的。
他想拒绝胡老师,想说自己还不是博物馆的人,干不来这个。
但是沉重的使命感,使他无法开口拒绝。
他竟然轻轻点了点头,对胡老师的话表示同意。
比起那些行业的恩怨,个人的仇怨,用一个更大的格局来看,都算不了什么。
翟丹站在大厅里,一一看的十分仔细,比起博物馆里那些老人对这些东西模糊的认识,他心里更清楚其价值。
大概几年后,会有一个全新的概念闯入中国,东洲博物馆三楼收藏的这些所谓“民俗”或“民间技艺”,都是属于那个全新概念里包含的东西。
至于那个全新的概念,人们会称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历史遗迹,那叫物质文化遗产。
许多无形的技术、技巧、诀窍,甚至是戏曲和武术,那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些东西只可意会,比如:推拿按摩中一道力气的大小,锔瓷器时的一个小诀窍,唱戏时的一句唱腔变化,好吃菜肴中的一种口味,烧瓷器时的一点细微炉温控制……这些东西绝对不是用书籍、照片、录像能记录下来的东西。
非遗虽然最后都是用最后的成品来记录成果,比如丝织、刺绣什么的,但不能留下制作过程。
中国古代有很多精品文物,因为丢失过程,造成古人能制出的东西,今人反而造不出来。
人们常说的“今不如昔”,就是这个原因。
假如用宋词打个比方。
宋词和唐诗并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巅峰。
但宋词实际上是宋代人吟唱的歌词,因为古代没有曲谱,词虽流传下来了,曲调却失传了。
古代流传下来的词,今人只会吟,不会唱。
在古代,词的唱法都是口口相传。
非遗真正能够传承,还是需要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教授。
自学考试拿文凭,自己在家看书,可能会把大学文凭考下来。
而非遗的东西,绝对不是自学或看书能掌握的。
如果没有年轻人继承,这些绝学就算是断绝了。
博物馆能做到的,只是尽量把它们的形态和特征记录下来,供后世有兴趣研究的人参考。
看到翟丹有点出神,胡老师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小子,我还有很多研究成果,走,我再带你去我的秘密实验室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