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 盗金杯(1 / 1)红汤厨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焰火表演最后的**而引发的欢呼声平息下来,宣德楼上那个大嗓门的内侍又拖声拖气地宣旨:“陛下赐万姓御酒!”随着这一声高喊,宣德门正中圭形的门楣上又亮起一面字牌,“宣和与民同乐”。

数十仙鹤灯又凌空而下,这次却都是停在宣德门前早已拼好的长大条案后面。数十内侍解下酒瓶,案上一列上百的黄金盏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酒一瓶瓶打开,注满金盏。案前排列的禁军士兵往两边一分,让出位置来。案后一名着绯袍的光禄寺官员高声道:“天下万姓,勿论富贵贫贱老少尊卑,都得饮赐酒一盏!”

一时间,人头攒动,都往案前来。数百禁军只管维持秩序,照顾着老弱先近前。案后的内侍待金盏一空,旋即就满上。人流从西往东,不一刻钟,就有数千人饮了御酒再往南离开,后面的人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

崔白的目光紧跟着玥儿,一直看她的身影沿着临时的楼梯上了宫墙,穿过御龙直竖立着的长戟阵列,又在迎上前来的两名女官的引领下从宣德楼东侧朵楼进去,消失在视线中。

过了片刻,一名女官走到御座旁,垂首说了句什么,官家随即起身,往楼中走去,转过一架落地的素金屏风。随着官家入内,七开间的宣德楼南檐下,虾须帘徐徐垂下,挡住了广场上万千人的视线。

一旁的好古兄也放下望远镜,揉了揉眼睛,道:“这东西虽好,但看久了,会有点头晕。”

崔白笑道:“谁叫你拿起来就不愿意放下,就这点距离,不用望远镜你就看不见?”

好古兄皱皱眉头,道:“你说,瑚儿今夜会登楼么?”

崔白还没说话,一旁王楷白了好古兄一眼:“会。”

正在这时,那一溜赐御酒的长案前,人群突然起了骚动。几个禁军兵士,扭住了一个穿着新装的年青女子。饮过赐酒的人群也停止了流动,都驻足围观。不一会儿,那娘子自己从袖中掏出一盏金杯,正是原本案上饮御酒之物,递给了围住他的兵士。

原来不知道是谁家的娘子,饮赐酒时竟然悄悄地将金杯偷了!一时间,两侧高高在上的彩棚中,还有御酒案附近的人群,都看明白了原委,奏乐也停了,纷纷议论的声音跟蜂群飞舞般。

“往年发生这种事儿是怎么处理的?”崔白转头问王楷。

王楷摇摇头,“没发生过啊,这该开封府的出来管吧。”

好古兄早已调转望远镜看了一会儿,道:“这娘子不是惯偷,家境也不错嘛,怎么干出这丢人的事儿来。”

崔白的判断与好古兄一样,那娘子二十五六岁,穿着一件大红的苏缎夹袄,彩帛贴绣捻金线勾边折枝花卉,头上插着赤金点翠嵌宝石的双凤钗子。妆扮虽然俗气一些,但就品质而论,却一望而知是京中殷实人家。这会儿被抓了现行,两腮胀红,若胭脂涂多了没有打匀一般。

“这些呆瓜们,就不会装着看不见么。一只金杯而已,官家与民同乐的场合,闹起来谁都没面子。”崔白道。

“御骨朵直的人,天天在御前,哪有一个呆瓜。”王楷笑道,“丢了东西,那是他们的责任,至于闹大了不好看,关他们何事!”

好古兄摇摇头,半天却没说出一句话来。

楼上帘幕稍一掀,一个绯袍内侍出来,低头与宫墙下看着象管事的内侍问答了几句,离着稍远,也听不明白。

不一会儿,宣德楼上乐声大作,七张帘子又缓缓卷起。官家端坐在正中御座上,被檐下巨大的宫灯照耀,再次成为方圆数百步的焦点。而楼中的灯光似乎熄灭了一大半,朦胧灯影中,御座后,十几位盛妆男女列成一排。

虽然照明稍差,崔白第一时间就认出了其中紧挨着的两人。虽然离着有五十步远,他还是看到,其中一人正看过来,盈盈眉眼笑得弯弯的。

正是帝女赵玥儿,青龙社的新任社首。

以崔白的人类学知识,以及在人体外貌特征上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观察能力,见玥儿的第一眼,就察觉到她与赵瑚儿属于同一家族中血缘很近的成员。嗯,还有那个跟在自己身边端茶送水的伴当王楷。收到肃王府请柬时,他曾经猜测玥儿可能是肃王的女儿。不过,今天同时看到了官家与肃王本人后,就有了更为准确的判断——肃王赵信与官家赵偀,非一母所出,虽然面容相似,但在标志性的鼻形上,还是截然不同。

“哐当”一声响,好古兄猛地站起身来,带翻了面前的酒盏。

崔白转眼就看向对面贾太师家彩棚,那个人的身影还是没有出现。再看宣德楼上,玥儿转头跟赵瑚儿说了句话,然后赵瑚儿也立即将目光转过来……

相距五十步,崔白虽然能够辩认眉眼,却看不清更细微的表情。心中暗骂没有先作准备,一伸手就拿过了好古兄已经垂下的手中捏着的望远镜。

在八倍放大倍率中,赵瑚儿表情变幻。崔白已经错过了最初决定性的那一瞬,只能看到她未施粉黛的脸上升起两团红晕,眼神强自镇定,然后略有羞涩,再转为烁烁发光的喜悦。

正在崔白期待某些事情发生时,耳边却听到楼上那个大嗓门内侍的声音出来煞风景。

“官家有问:贺唐氏既已领赐酒,何故忘记归还金杯?”

崔白放下镜筒,望向楼下,只见那窃杯大盗已经被军士放开,站在城下正当中。双手在腰前一合,略一曲膝,行了个万福,开口道:“小女子请赐笔墨,供状以呈御览。”

“这娘子胆子倒肥!”官家亲自当众问案已是稀奇,这娘子居然能抗声回答,就更是出乎崔白意料。

“汴京城里,尚书多如狗,侍郎遍地走。寻常百姓,见了现管的胥吏还畏惧一二,越大的官面前,越是不怕。”王楷笑道。

“可。”楼上内侍传话,一只金凤飞下,落在案后。

等案前的光禄寺官员将笔墨备好,那娘子近前,右手拿起笔来,左手抄着广袖,一行一行就写将来。

写毕,光禄寺官员拿起看了看,又转眼看看面前这位胆大的娘子,一回头,将纸笺递到案后。内侍再放入金凤灯中,丝线一绞,升上半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