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使传旨,马上到。”崔老六匆匆地走进花园。
“中使?”崔白愣了愣,看向王楷,“行动开始到现在才一个半时辰。”
王楷明白崔白的意思,皱起眉头:“只有第二处的人有可能。”
没等崔白再说话,一个穿着褚色圆领袍,戴交脚幞头的胖子迎面走来。
崔白迎上去,王楷跟在后面悄声道:“左侍禁谭文。”
左侍禁,隶“入内内侍省”,元丰年间之前,称内西头供奉官,是官家身边的亲近人。崔白上前叉手行了一礼。
这位中贵人却也没什么架子,笑眯眯地还了一礼,口中道:“崔军使果然少年有为,英挺不凡。官家有口谕与你,不用行大礼奉诏。”
等崔白微微俯身站了,谭文整整冠带,开口道:“传谕与枢密院军使崔白知道,侍御史王渐之事,吾已知之。崔军使丢开手罢。其余涉案人等,听枢密院处置。”
崔白低着头,本来觉得自己应该愤怒,却没什么感觉,也许是潜意识里觉得这事太过离奇。
一时没有回话,后面王楷悄悄伸手指捅了捅他腰眼,才反应过来,又是叉手一礼,道:“臣崔白奉谕。”
谭侍禁还是笑眯眯地道:“请崔军使这就把人交给我吧,官家还有话要问王御史。”
崔白点点头,转头对王楷道:“你去把人带出来,交给谭侍禁。”
“遵崔军使令,谭侍禁请跟我来。”
谭侍禁跟着走出去两步,又突然转身对崔白笑道:“来时官家专门交待过咱家,如果崔军使不奉此口谕,也不用勉强,等等曹督主的手令到再带人也无妨。”
崔白心中一动,答道:“谢过谭侍禁。”
放走了王渐,于崔白而言,也没什么损失。既然官家也不觉得里通敌国是什么大事儿,崔白乐得“丢开手”。只要那个扁鼻子的赶驼人被啃下来,一切都好说。
王楷回来,看看崔白脸色,才开口道:“原本想劝劝你来着,看样子心情不错啊。”
崔白笑笑,“我还能跟官家置气去?没好果子吃的事儿不做。”
王楷又道:“那我们就在这儿干等着崔虎那儿出结果?”
崔白掸掸衣襟,道:“收队吧。既然官家保下了王渐,我们还赖在人家里等午饭呢?把白氏和焦占交给第二司,只带王忠回留园,让崔虎慢慢料理。”
往外走时,崔白又道:“对面的监视点不撤,留两个人。”
……
回到留园,把从头到脚套着条大布口袋的王忠塞进地下室,崔虎又叫上王宜年帮忙,崔白也不去管他,现在他有更要紧的工作。
崔全、崔安被崔白派出去买了一大堆杂物回来,其中有几块汉白玉石板,刷子,滚筒,几瓶油,纸,蜡,墨,白醋,小竹筒,小铜锅……
崔白先打发崔全去将石板磨平,要“磨得跟镜面一样”。自己带着崔安,把小铜锅架在风炉上,将蜡化开,然后注入油,再将浓稠的墨汁倒一些进去,充分搅拌。最后将混合成的黏稠液体倒入几个小竹筒。
在等待那些液体冷却时,又拿几个大瓷碗,也注入油和浓墨混合,却不加蜡。
等准备利索,崔全的石板也都精心磨平了。崔白让崔全劈开细竹筒,得到几支凝固的蜡笔。
取过一板磨好的石板,崔白试着用蜡笔画了一只鸟,画面上既有纤细的线条,也有大块的平涂,完成后,又随手写了几个字在旁边:“神鸟凤凰图”。
崔全和崔安在一旁看着崔白忙活,一头雾水。
“拿个小桶,把一份白醋和两份清水倒在里面。”崔白看看石板上的神鸟凤凰,觉得挺满意。
然后,崔白用一把新的羊毛刷子,蘸饱了稀释的白醋,来来回回在石板上刷了好几遍,让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的汉白玉石板吃饱了溶液。有蜡笔画过的石板面,因为油脂的疏水特性,而没有粘上一点溶液。
崔白又另取了一把刷子,在混合好的油墨中蘸了蘸,平平地在石板上涂过。调合油墨和制蜡笔用的油,是专门买回来的蓖麻油。崔白原本还怕一时买不到,考虑过用桐油代替。结果刚一提,崔全就说:“知道,就是制朱砂印泥用的嘛,有!”
在石板上刷过油墨后,崔白又拿起一张裁好的纸,轻轻地覆盖在石板上,用一把干的猪鬃刷子一擀,将纸揭起来,一张跟石板上一模一样,但却是镜像的画就出现在眼前。
在崔全和崔安两人灼热的眼神中,崔白仔细检查了印成的画面,点点头道:“效果不错,就是不知道一张版能印几次。蜡笔配方合适的话,照理说印三五百甚至一两千张都是没问题的。”
转头又对崔全说:“操作步骤你都记住了吧?你俩先用这块版练练手,一会儿我制张新版,要多印一点。”
南纸铺的活儿,裱写粘印刻画,就没有崔全不会的,让他干这个,是老本行了。
崔白也不多说,取过一张厚纸,拿起蜡笔就画。
石版印,是一种非常容易实现的平版印刷工艺。是利用水与油脂互相排斥的原理,使用蜡笔制版,油墨印刷的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印刷极精致的画面,包括浓淡渐变,如果制作几张分色版,甚至可以实现彩色套印。而劣势,就是印版的耐久性不足,多印一些,印刷质量就会快速下降。然而这个耐久性不足,也是相对崔白那个时空的更先进工艺而言,放在这个时空,却也不比枣木雕版差。
崔白画的是陈北原的头像,直接画在石板上,印出来的画面是镜像。作为画像来说,也不是不能用。但崔白还要加文字标注,写镜像字也太费事,他索性把工艺一次性搞完整了。
画完后,让崔全取来一支铜熨斗,先在风炉边上烤热了。将画面冲下覆盖在一张新的石板上,再用热熨斗在纸背后一熨。揭开画纸,画面已经完美地转印到石板上。
“印吧,能印多少印多少,版坏了我再做新的。”崔白放下石版,又不管了,“把宋七和宋小九都叫进来。”
在尝试了利用青龙社的人手来传递消息之后,崔白觉得还可以再挖掘一下潜力。渗透到全汴梁城市井之中的大量人员,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找人。但仅仅是依赖守夜人自己的灵魂画师,从时效和质量上都难以支持大规模的画像散发,于是就将印刷工艺更新了一大步。
第一次尝试就很成功,除了崔白对石印工艺还算比较了解之外,也有运气的成份。适合的原料和配比,都基本上是一次就搞定。也许在大量印刷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但也容易调整与解决。现在要追求的是速度。
陈北原躲开守夜人的视线已经七八个时辰,但只要他没有离开汴梁,在他的画像被散发到成千上万的青龙社成员手中后,迟早就会被这张巨网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