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洛问出如何处置这近万秦兵俘虏后,周围一圈的将领都沉思起来。
俘虏的俘,古代写作“孚”,它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孚,军所获也”。
而对于俘虏的处理方式,他们倒是有古例可以遵循,像用作奴隶、献捷于上、囚禁在国、充当谈判筹码……
这些都算是较为温和的手段。
但在场之人将这些方式思索一遍后,发现它们几乎没有操作的可能性。
如果要押送这批降卒回楚地,那么他们至少需要分兵五百名全甲士卒,才能保证运送途中不出乱子。
毕竟这批俘虏是受过训练的秦军,不是普通的囚犯。
“将粮草官喊来吧。”项羽打破沉默,他的亲卫随即听令离去。
片刻后,吕马童面色茫然地被带了过来,发现周围一圈看着自己的人全是军中实权大佬,瞬间战战兢兢。
“下官吕马童,见过项将军,见过陈左尹,见过诸位将军。”他长揖道,在看到项羽冲阵厮杀的神勇表现后,很多人瞬间是将“司败”这个称呼抛之脑后,再度称其为将军。
项羽面色平和问:“不必多礼,此番找你前来,主要是为了询问军中粮草的相关事宜,我军还粮草够用几日?”
这属于吕马童平日记得最为牢靠的数据,张口便回道:“离开彭城时筹备粮草足用两月有余,且沿路收集部分粮草,至今日行军一旬,我军粮草仍能用近两月。”
“不错。”对方回复的熟练程度,让项羽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接着又问,“若是我军中途再需多供给一万人,粮草又能维系几日。”
心算片刻,吕马童答:“约莫能用四十日。”
对这个问题,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不过周围将领听到后,反应又是不同。
若是羁押这一万降卒在军中,哪怕给这些降卒的口粮供给相较楚军士卒要少一些,那军中的粮草也最多只能用五十天,可他们的行军速度定然会被拖慢,
龙且上前一步说:“项将军,请坑之。”
吕马童面色是“唰”一下白了。
自己在军中可谓是夙兴夜寐,兢兢业业,甚至见到那用于祭器的监马尹的惨状后,不敢有任何贪墨行为。
没有任何缘由的情况下,居然要坑杀他?
在那句“我为大楚立过功!我为将军流过血”从吕马童嘴里喊出来前,项羽先出声道:“嗯……你是叫吕马童对吧,可以继续去安排粮草,处理自己的事务了,你干得不错。”
“啊?”吕马童一愣,发现周围确实是没人将目光投在自己身上,瞬间明白那句“请坑之”并非是在针对自己。
察觉是虚惊一场后,他是赶忙拱手说:“好的,下官先行告退,项将军谬赞了。”
待到脑子清醒后,龙且那句“请坑之”代表的什么意思,吕马童是隐隐有所猜测。
不过项羽选择支走自己,那他赶快离开就是了,反正在这种场合里听到的所有事情,选择守口如瓶肯定没错。
片刻后,项羽望了一眼龙且,没有说话,而是转过头去问:“你们的想法呢?”
静了片刻,钟离昧站出来说:“龙将军说得有道理,留下这一大批秦军降卒在军中,他们若在战场上倒戈一击,对于我们将是致命的威胁,不如将他们尽数杀死在此地。”
这话一出,很多人纷纷点头赞同,纷纷是道:“项将军,此言有理啊,要是让这群降卒混杂在我军当中,就是不稳定因素,不如早早诛之而除后患,”
对于这杀死这批降卒,这些人根本不存在任何心理负担的。
相较起来,他们更在意自己的性命会不会因为这群降卒而受到威胁。
毕竟杀俘这件事,在古代并不会受到太多道德谴责。在他们之前唯一受到时人责备的杀俘事件,是鲁国将俘虏用于祭祀。
不过提出反对杀俘的臧武仲,会这么说的真实原因却颇为扯淡。
因为《礼记·表记》当中有言:“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贵焉”,说明神明是不会享用人牲,因而杀俘虏用于祭祀是对神明不敬。
除此之外,对于杀俘的谴责少之又少。
哪怕是在长平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的白起,在死后是“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至少在本国百姓看来,白起坑杀降卒的行为没有过错。
甚至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到了明朝,当时是有常遇春喜欢杀降,而朱元璋对他进行劝阻时,仅是说“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
这番话语深究到底,还是因为担心杀降过后,占据的城市变成白地。同样属于站在利益角度反对杀俘。而非迫于道德方面的压力,或是因为仁慈而来进行劝阻停止杀俘。
甚至历史上的项羽,也有因为担心降卒出现叛乱,于是在新安城南坑杀他们的行为。
只是现在面对属下的提议,他莫名想起了彭城楚王宫殿外的那群工匠。
自己开始是想和始皇帝那样威风,所以才是说出那句“彼可取而代之”;此后起兵反秦,是因为郡守逼迫,为了保全项氏而为之;再到率领吴中子弟渡河西去,他是感觉肩上担着楚地百姓期许的目光……
再后来听到陈洛的那番话,让项羽推己及人,对手下更加重视,时常会对百姓投去自己的目光。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临一群降卒,他现在还真狠不下心来拍板同意龙且“请坑之”的提议。
沉默片刻,项羽望向一直没有发声的陈洛问道:“江宁,你觉得我应当如何处理这伙降卒?”
一直在沉思的陈洛缓缓抬起头来,拱手道:“诸位皆欲杀俘,这举动看似畅快,但实乃后患无穷之举。
常言道‘杀俘不祥’,在吾看来,非天命玄论,实乃有事实依据,才存有此番言论。
如今若在此地坑杀秦卒,至少会导致三处问题,请细听我为诸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