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来到了乡试的日子。
当天清早,贾珝整装待发。
连日来除了固定去与公公递交当日的消息,询问有无新差事下达,贾珝再就没有别的事,一心放在读书上。
而早有预料的,贾珍可能会在今日与他暗中下绊子,贾珝倒是也想看看他耍的什么伎俩。
才打开院门,就见着街角对面的茶摊上瞬间站起来十余个人。
宁国府总管家赖二,引着宁国府府上家丁径直来到贾珝门前。
“呦,珝哥,这大早上的要往哪里去啊?”
不用多想,这些小喽啰定是贾珍找来给自己添堵的。
脸色转暗,贾珝冷声道:“自然是去参加乡试,让开。”
让贾珝意外的是,他们还真就乖乖的让出一条路来,“珝哥,请吧,祝你金榜题名。”
贾珝往外走出几步,察觉出不对来,回身问道:“你们怎么还不散去?”
“散去?珝哥往崇文门考试,路程不近不远,这家中若是有事岂不是让珝哥在考场上担心。”
“大爷念着和珝哥的情分,差我们在这守着院子。”
这哪是看守院子,分明是找个借口要闯进院子。
虽然不至于踢门强闯,但是在后院放一把火,借着走水的由头冲进院子,也不是不可能。
若是自己不在家,屋中香菱定是应对不来的。
想了想,贾珝还是退回了院子,将院门关合好。
“今天肚子不舒服,不去了,各位想守就守吧,我这可不准备饭食的。”
说着,贾珝就翻身回了房中。
“珝哥,怎么回来了?”
对坐在软榻上的秦可卿和香菱一脸疑惑的看着贾珝。
“贾珍差人来在院门前守着我,若是我出去了,他们定会找个由头寻进来,到时候你们就危险了。”
闻言,秦可卿脸上满是愧疚之色,迎上前,将贾珝手中为考试准备的小包袱接了过来。
“这遭是我拖累了珝哥,这些时日的刻苦研习,今日都要成了白费功夫。”
叹出一口气,秦可卿转身避着贾珝的目光,又道:“我断了珝哥的仕途,哪还有脸面再在府上过活。”
皱眉想了阵,秦可卿抿起的嘴唇终于舒展开,像是下定决心,“珝哥趁夜色将我放到城外,我自己回到宁国府,就称是有山贼将我劫去,我寻个机会逃了回来……”
贾珝身后轻轻拥了上去,又捂住秦可卿的口,“不用再说了,仕途也不只是科举这一条路走,我寻到了别的门路,你不要心存愧疚,安安稳稳的在府上生活就是了。”
“再者说就算去考了,也不能保证登榜,到时候还令你们陷入险境,怎能让我心安。”
秦可卿感受着贾珝火热的胸膛,将贾珝安慰的话语都听了进去。
身子微微发颤,不再挣扎,轻轻点了点头。
……
留了几个人守着门,赖二回到茶馆中。
二楼的雅阁内,贾珍正在此翘着腿,品着新茶。
“老爷都办妥了,珝哥果然没出府。”
赖二恭敬的躬身行礼,与贾珍描绘着方才的景象。
“好,没出府就好,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想和我斗,这遭让他好好长长记性。”
赖二眉头皱起似有不解,开口问道:“老爷,我多一句话,若是珝哥不出府,考场还有他的卷子,这一核实岂不是要为珝哥翻了案?”
贾珍品了口茶,慢悠悠回着,“核实,如何核实?得有人证证明他未出过府,你会为他证明吗?”
赖二立即摇摇头,赔着笑,“我哪可能会。”
“是了,你不会,那些护院不会,还能寻谁为人证,定是珝哥房中的人了。”
“据我所知他房中仅有一个丫鬟在,等到入府查证,我们不一样可以凭着这个由头进府搜查。”
将茶盏放回小案上,贾珍再开口,“入室劫人,圈禁在府,该受什么刑罚?”
赖二想了想,应道:“依大乾律,害人性命的,应是要受剐刑,若是没害人性命,也是要充为徭役,发往边疆。”
贾珍很是满意,嘴角勾了勾,“尽管他有爵位在身又如何,还是要受这牢狱之灾。”
赖二连忙夸赞起来,“老爷,真是高明,不论珝哥去与不去,都是输家。”
……
乾清宫,御书房,
今日早朝后,宣和帝罕见的招来了六部大臣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共计七人开一个小朝会。
诸位大臣垂头走进御书房,已有软凳搁置在御案下首。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和帝抬头扫视了一眼,“诸位爱卿平身,先入座吧。”
“今日召各位前来,是商议京察之事。前些时日,朕让吏部,都察院并拟一份流程,此时朕已经收到了,并且极为满意。”
“此次京察一改旧制,只由吏部和六科给事中主导。此次巡查六部,每一部由上一部派遣专人巡查,都察院,六科给事中辅之。”
“若能查出问题,则巡查人重赏。若是事件严重,查到三品及以上官员的头顶上。”
宣和帝又扫视了众人的面色一轮,缓缓道:“由朕来定惩处,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礼部尚书陶迁,捋了捋白须,缓缓开口问道:“陛下所说的巡查六部,是指按照吏、户、礼、兵、刑、工的顺序,由上一部查下一部可对?”
宣和帝点点头,“陶爱卿说的不错。”
户部尚书娄甫起身询问,“陛下若是如此,怕是要增添许多流程,平白耗去不少银两,当下国库不丰盈,万事从简为好。”
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宣和帝面色自然不悦,皱眉反问,“往年京察也好,朝觐也罢,每次都是走走过场,考察不过是惰政,再看些考语,也不少花费,可有成效?”
娄甫摇了摇头,要怎么说自己反对京察,官官相护,再怎么查也不过是个过场罢了。
心中所想不敢说出口,惹得龙颜不悦,娄甫便默不作声,等着宣和帝再开口。
“此次京察不计花销,定要让朕看出成效来。”
偏头看向一旁眼睛似是都眯上了的陶迁,宣和帝道:“今日礼部主持京城乡试,便从礼部开始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