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胡也的锅,关胡亥何事?(1 / 1)落笔生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无恙否,是否需要传太医?”

赵高见秦始皇右手按住额头,眉头紧锁的无神模样,赶忙上前问道。

秦始皇没有回答赵高的话,只是喃喃自语道:“分不清,朕真的分不清啊!”

分不清?还真的分不清?

赵高听闻此言,心中不经腹诽道:秦始皇难道得了精神病?

秦始皇看着赵高,呢喃问道:

“朕犹在梦中乎?”

赵高闻言,不明所以,但还是认真回道:

“陛下自不在梦中,其实梦与现实很好分辨。”

“掐自己一下,如果感觉到疼痛,那便不是在梦中,因为梦中人没有知觉。”

“又或者,仔细观察某物,看看可否细究其纹理,梦中之物大都模糊不可细观。”

秦始皇闻言还真就掐了一下手背,发现有痛感,又自己看了一眼身上龙袍,发现分毫毕现。

秦始皇心想:如此说来,现在朕并不在梦中?

不。

不对。

在那五年时光中,他记得他同样有痛觉,同样能看到细微之物。

难道说那五年并不是梦,是朕的真实经历?

秦始皇隐隐快要触摸到了真相。

不过,下一秒又直接被秦始皇自己给否决了。

还是不对。

如果是真实经历,那此刻朕应该是在沙丘宫才对。

推测再次回到起点。

秦始皇是真的有些凌乱了。

也就是古代精神文化略显匮乏,重生话本小说太少,大都是一些梦境文,诸如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等。

否则,秦始皇高低得往重生方面猜测一番。

经过反复思量,秦始皇最终还是将一切定性为他在右北平郡做的一场春秋大梦。

他把从始皇三十二年到始皇三十七年这五年时间认定为梦。

而灵魂出窍后的两年多时间,则定为梦中梦。

这也是最符合逻辑的推测。

秦始皇自是果断之人,敲定之后,便不会再驳杂思绪,扰己心神。

念头通达的秦始皇看向赵高,道:

“赵高,朕方才问你,谶语与胡亥有无关系,你缘何不答?”

既然想通了,他就准备继续来搞赵高了。

赵高见秦始皇眉头不再紧锁,言语有力,心道:精神病好了?

好了就开始恁我?

见赵高没有立即回答,秦始皇再道:

“朕两次问你话,你皆迟疑缓答,是想让朕治你的罪吗?”

秦始皇在朝堂之上,长时间走神呢喃,自然无人敢指摘。

而赵高胆敢言语有半分迟疑,便有藐视君王之嫌。

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殿下群臣皆同情地看向赵高,他们如何看不出来秦始皇这是有意要为难赵高。

想来定是赵高的某些行为惹秦始皇不喜了。

不过,他们倒也并没有替赵高过多担心,尤其是蒙毅。

因为,就算赵高犯下死罪,秦始皇依旧会赦免其无罪的。

关于这点,他深有体会。

也就是秦始皇不知道蒙毅心中所想,否则定会说道:

蒙卿,你现在去再找赵高一个死罪,朕保证让其死翘翘。

也算朕替梦中的你报仇了。

赵高自然也看出来秦始皇是有意要找他麻烦,才会抛给他如此棘手的问题。

他甚至觉得,自从他穿越过来后,秦始皇就一直看他不爽。

但他没有证据。

同时也找不到秦始皇看他不爽的理由,于是只能暂时将这归于自己的错觉。

关于亡秦者是不是胡亥这个问题,即便他知道是真的,也不能说出来啊。

赵高只好继续装傻道:

“不是胡也吗?跟公子胡亥有什么关系?”

群臣听到这个回答都替赵高感到默哀,这赵高都已经被陛下给逼得装傻充愣了。

然而,秦始皇仍不打算轻易放过赵高,道:

“你是在戏弄朕吗?”

“胡也”的“也”分明只是个语气助词,无有他意,赵高焉能不明?

赵高当即拱手叫屈道:

“臣纵万死岂敢行此事,戏弄陛下者,非臣也,乃燕人卢生耳。”

“公子扶苏所言是也,此人不知从哪杜撰出一本书来,就扬言大秦欲亡。”

“然,我大秦千秋万代,永世不衰,岂有商灭周亡之理?”

“此人包藏祸心,望陛下明鉴。”

赵高直接一招祸水东引。

扶苏也附和道:“赵高所言极是,请父皇明察。”

扶苏到底仁爱,岂会眼睁睁看着幼弟胡亥陷入危境。

卢生没想到火会烧到自己身上,急忙道:

“此书乃小人偶得,绝非小人杜撰啊!”

赵高不待卢生思索,立马又问道:

“此书既为你所获,那你说‘亡秦者,胡也’此谶语何意?”

卢生哪里敢说胡亥,当即说道:

“‘胡’自然是指胡人,绝非公子胡亥。”

其实,说“胡”是胡亥的,从头到尾也就只有秦始皇一人而已。

卢生最后又补充一句,道:

“也不是指‘胡也’。”

赵高无语,这句可以不说。

连天书持有者都亲自认证“胡”指代“胡人”,其他人自然更不会去多说什么。

秦始皇看了一眼赵高,也不在强问。

其实,就算秦始皇因梦境的原因觉得大秦有可能会亡于胡亥,北方的匈奴他也不会置之不理。

就如李斯与蒙恬所说的一般,那些草原上的蛮夷自己不事生产,却经常来掳掠我大秦的粮食。

不只是粮食,就连女人和孩童都不放过。

一些原燕赵之地,现已属我大秦边疆,甚至被这些胡人所占据。

不打不足以显我大秦国威。

我大秦之疆土,寸土不让,寸土不失,寸土必争。

秦始皇直接命令道:

“令将军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勿使我大秦边境再受匈奴一蹄之祸。”

“喏。”蒙恬当即领命。

大秦自一统六国后,除任嚣、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外,几无大的兵事。

似蒙恬等一些将领早已饥渴难耐。

而底层的士卒因无战事,而无法获取军功,争得爵位,也早已心有怨言。

这都是大秦的不安因素啊。

所以,此刻蒙恬听到要北击匈奴,自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突兀响起。

“陛下,臣有一言,匈奴不事耕种,游牧草原,常年生活在马背之上,故而骑射皆精于我大秦铁骑。”

“况且,匈奴马匹优良远胜于我大秦战马,且数量极多。”

“匈奴骑兵速度极快,来去如风,三十万秦兵恐不能制。”

“臣建议,增兵至五十万,以击匈奴。”

赵高寻声望去,只见通武侯王贲拄着拐杖走出朝列。

看其踉跄模样,想来早已病痛缠身,应是早年战场杀伐所致。

秦灭六国,除了韩以为,其余五国皆是被王翦父子所灭。

通武侯王贲乃武成候王翦之子。

史书上,王贲的生卒年不详,王翦的生卒年同样不详。

但可以大致推测一番。

据说王翦死于秦始皇三十三年,也就是明年,活了九十岁。

古时男子大概十五六岁便结婚,因此王贲与王翦年龄相差应该不超过二十岁。

也就是说,王贲此刻也已经六十多将近七十岁。

现在还能上朝,都算身子骨硬朗了。

要知道,不是什么将领都能像王翦一样长寿且善终。

包括他的儿子。

不管书上怎么写,反正他从原赵高的记忆中发现,王翦现在还活着,但似乎只能卧床,已无法行动。

还有,王贲现在七十有二。

秦始皇也看向王贲,他素知王贲与王翦一样打仗求稳。

毕竟是父子,王贲受到王翦影响也实属正常。

就如当年灭楚一战,李信说灭楚二十万足矣。

而王翦非说非六十万不可,甚至不惜告老还乡。

其实,李信前期攻楚,是一路的高歌猛进,凯歌阵阵。

若非关键时候昌平君反叛,胜负如何,还犹未可知。

然而,败了就是败了。

最后还是靠王翦力挽狂澜,才打赢了这赌上大秦国运的战争。

军神不愧是军神。

而王贲身为军神之子,跟随王翦作战多年,深得其领兵精髓。

如果不是有那一场梦,秦始皇说不定就真的采纳了王贲的建言。

可现在,秦始皇只是笑道:

“通武侯勿忧,三十万秦兵不仅够蒙恬击退匈奴,甚至都够他修筑长城了。”

“修长城?”

王贲与蒙恬俱有些不解,不是在讨论北击匈奴,怎么又扯到修长城了?

赵高更是瞬间看向秦始皇,心中惊骇:

我听到了什么?

什么叫“三十万秦兵不仅够蒙恬击退匈奴,甚至都够他修筑长城了”?

秦始皇是怎么预知到蒙恬能“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秦始皇见王贲、蒙恬二人疑惑,于是道:

“此次朕出巡至北地,发现燕赵之长城多有损毁,故而想让蒙恬将秦燕赵长城连接起来,抵御匈奴南侵。”

王贲闻言立即道:

“修筑长城一事,臣亦赞同,臣只是担心三十万秦兵无法击退匈奴。”

陛下让他勿忧,可根本没说让他勿忧的理由啊!

秦始皇刚想解释,却突然顿住。

因为他发现他根本无从解释,他总不能说他是做梦梦到蒙恬北却匈奴并筑长城吧?

这算是理由吗?

于是,秦始皇只好道:

“因为,朕相信蒙恬。”

王贲有些无言,这理由跟没有有什么区别?

蒙恬神情激动,因为这句话代表秦始皇对他无比的信任。

赵高则心中长舒一口气。

原来只是秦始皇信任蒙恬啊,他还以为秦始皇也是穿越过来,知晓未来的事呢。

吓他一跳。

也是,蒙恬号称“中华第一勇士”,对战匈奴,焉能有不胜之理?

秦始皇相信蒙恬,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