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章:被成片清理的地主豪强(1 / 1)道演天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渠帅,三日前,吕布的并州军与董卓的西凉军打起来了!”

易飞闻言,不禁有点默然,并州军与西凉军打了起来,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貂蝉吗?或许,并州军与西凉军的矛盾肯定也是不少的。

不过,对于具体原因易飞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他只知道一点,这对于黄巾军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随后,易飞对已经赶回章丘的刘元道:“整军备战,这正是我们攻取冀州的好时机。”

“是,渠帅,我们早有战争的准备,大军三日之后,就可以出发。”

易飞闻言,点点头道:“好,大军准备好之后,此次出征之前,先行派出劝降部队,大军前进的道路上,向所有的城池官员及大小世家进行劝降活动。若有投降者,根据我们的政策,自行做出取舍即可,而拒不投降的,整座城池上至官员,下至世家,一律由军队清理干净。”

“是,谨遵帅之命。”

黄巾军此时已经是整个中原诸侯之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了,因此,黄巾军的军事行动自然备受瞩目。

大军尚在准备以及转运粮草之时,还未出发,远在冀州的袁绍和徐州的曹操便已经得知了相关的信息。

而得知相关信息的曹操,只是加快了攻取徐州的步伐。至于其他的,暂时来说,他却是做不了什么了,因为仅仅是吞下一個徐州,就已经足够令他短时间内吃撑着了。

而冀州的袁绍此时就比较悲催了。

自上一次易飞与吕布和赵云在冀州大战之后,并州军与幽州军就让出了一部分冀州的领土,主要是并州军一时之间没有做好占据冀州的准备,有点鞭长莫及。

因此,并州军只是占据了靠近山脉的一部分郡县。

而幽州军所占的领土却是极其微小,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袁绍的主力一直挡在幽州和冀州的边境通道上。

在没有了赵云之后,冀州的颜良、文丑以及张颌、高览等将领足以对幽州军形成碾压的局势。

因此,在大战之后,冀州和幽州的军事局势就已经逆转了。

只是黄巾军劝降公孙瓒的速度更快,致使袁绍没有攻取幽州的机会了。

此时,冀州的府衙之内,气氛比较低沉,黄巾军的攻击就像是压倒冀州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灾多难的冀州,虽然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将领,但是他们知道,比之易飞他们差了不止一筹,毕竟上次的大战他们可是亲眼目睹过的。

而军队方面,虽然有鞠义创立的先登营,但这主要是为了应对白马义从而创建的,军魂的凝聚还时断时续,想要对付拥有恒久战力的易飞,显然也是没有胜算的。

因此,此时许多人心中已经有了散伙想法,想要抓紧时间投到兖州曹操麾下了,毕竟黄巾军对于世家门阀的要求还是太过苛刻了。

“众将可有何计划?”

面对袁绍的询问,原本事事都能侃侃而谈的谋士们,此时却都沉默了下来。

面对着易飞的绝世武力,所有的计谋都是纸老虎而已。

而且,即便是士兵方面,黄巾军也要比冀州兵要精锐得多,而且,不仅质量更高,数量也更多。

至于军阵,传承悠久的冀州世家显然也是有的,但是没有足够精锐的士兵作为根基,再强大的军阵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如今,在关羽一刀劈开十万大军的军阵封锁之后,让众多的谋士们对于军阵的期待降低了一大截。

只是许多人却并不知道,在这个世界真的能够一招劈开十万大军的军阵封锁的,可能也仅仅只有关羽一个人了,即便是实力更强的易飞都做不到。

因为关羽劈开十万大军的军阵封锁之时,他的对手不是十万人的军阵,而是天地之间运转的规律。

短暂的混乱了天地之间的运转规律,自然也就使得因天地规律而存在的军阵出现了破绽。

经历了多次混乱之后,冀州面对黄巾军早已没有了任何的胜算。

至于合纵连横,唯一与黄巾军接壤的也就只有曹操了。不过,此时曹操正忙着占据徐州,显然也是没有能力进攻青州来围魏救的。

或者说,现在的曹操显然是不愿意招惹黄巾军的,因为此时此刻,他周边的诸侯也都在相互战斗,正是他势力猛涨的时候。

府衙之内,一阵沉默之后,还是田丰主动站出来说道:“主公,此时此刻,唯有竭尽全力,与黄巾军一战,将黄巾军打疼、打痛,才有可能获得一线生机。”

田丰随后又对着营帐内的众多将领和谋士道:“此时此刻,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集结所有的力量与其一战,否则的话,我们就只能失去冀州了,而黄巾军对于世家门阀的态度,大家想来都是知道的,如何抉择?只能靠大家自己来选择了。”

营帐之内又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袁绍道:“好,既然如此,就按照元皓的计策办,集结所有力量,准备与黄巾军决一死战。”

“是,谨遵主公之命。”

此时此刻,虽然许多人想要临阵而逃,但是面对着比较残暴的黄巾军,不想失去家族基业的诸多将领还是能够团结一气,准备与黄巾军死战到底的,毕竟,相比于死亡,他们更无法接受的是家族的败落。

等到众将离开府衙去做准备之后。袁绍一个人坐在府衙之内也是一阵茫然。

此时此刻,他真切的感觉到,袁家的谋划也许真的错了,但是大势如此,他们袁家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曾经刘宏还在位时,许多的冲突和动乱背后都有袁家的支持,因为他们想要更进一步,同时,也已经做了诸多准备,毕竟到了他们袁家这里个地步,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不进则退。

但他们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坐视不理,没有阻止局势败坏而已,不全部都是由他们推动的。

或者说,即便他们真的忠心耿耿为大汉奉献一切,仍然无法改变大汉朝廷的败落和乱世的到来,因为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力量,在大势面前显然是没有什么用的,此时的大汉朝廷早已经积重难返。

因此,他们选择了坐视混乱的到来,唯一的直接谋划,就是引导董卓带兵进入洛阳,而这也是一切混乱失控的开端。

只是没想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袁家的宿老袁逢等人,率先被失控的董卓给打杀了,而在众多的诸侯之中,他们袁家又将会是最先被淘汰的那一个,也许真的有什么气运反噬吧,享受着大汉朝廷四世三公的恩德,竟然还谋划着推翻大汉。

此时此刻,被气运反噬,可能也正是理所当然的吧。

至于还在豫州的袁术,袁绍一直没有将其放在眼里,毕竟,他对袁术是知根知底的,除了一个嫡子的身份,他显然是没有什么能力将袁家带上至尊之位的。

黄巾军出兵冀州之后,由于冀州的策略是集结优势兵力在邺城准备与黄巾军决一死战。

因此,这一路上黄巾军在冀州攻城略地是很容易的。

对于各地的世家和地主豪强来说,能走的都已经离开了冀州,只剩下一些旁支族人准备接受黄巾军的招降。

不能走的,也都被迫接受了黄巾军的政策。当然了,明面上是同意了,私底下肯定是想要各种阻挠的,对于这些事情,整个黄巾军都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对于这些地主豪强的处理,黄巾军也是有经验的,策略很简单,直接军队开路,凡是拒不执行,或者是因为各种原因,分田地等政策执行不下去的,军队直接对整片区域的地主豪强进行成片成片的清理。

不需要寻找凶手,也不需要证据,只要杀的人足够多,那么阻挠政策施行的凶手一定就在这里面。

而也正是这种政策的执行,将冀州仅存的那些地主豪强们彻彻底底的清理了一遍。至于在这之后还能剩下的零零散散的地主豪强们,已经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了。

这也就代表着,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世家豪强的主要聚集地的冀州,彻彻底底的被清理了一遍,也让后世众多的新世家豪强们认知道:“规矩和秩序才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冀州-邺城

此时集结在邺城的军队共有十万左右,但真正的精锐只有不到一万人,也是能够真正与黄巾军作战的队伍。

至于剩下的那九万多的军队,驻守在邺城之中,也只是为了防守城池和聚集军阵之力而已。

而在这一万精锐军队之中,还有三千是鞠义的先登营。也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抗衡易飞的军队。同样也是冀州还能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念所在。

“启禀主公,城外有黄巾军使者来此。”

“这肯定是来劝降的,不若放进来之后直接打杀了,反正黄巾军杀我世间门阀毫不留情,此时也不必顾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了。”

然而,郭图的这句话刚刚出口,便有人道:“不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则,我们不能破。而且,一旦真的杀了黄巾军的使者,那么整个邺城百姓都可能惨遭黄巾军的屠戮,我们这些将军死则死矣。但是那些普通百姓何辜。”

“元皓所言不错,黄巾军占领了邺城之后,我们的家族虽然会丢失所有的资产,但是,家人仍有一线生机,依靠家族传承的学问未来未必不能再次兴起。可一旦动手杀人,破坏规矩,那么必将会遭到黄巾军的报复性屠戮,那可真就是灭族了。”

随后也有人附和道:“正是此理,家人还是有一线生机的,不能够因为一个使者而断绝了。”

听到这话,即便有些人有意见,但最后也只是踌躇了一下,就不再言语了。

他们自己搭上性命,以报袁家的恩德也就是了,但是家人确实没有必要在为此付出鲜血和生命了。更不能要求赴死的同事们的家人为此流血牺牲。

而且,这一次在府衙内说的话已经比较露骨了,许多内容在以前众人都是绝口不提的,最起码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可是如今还留在袁绍府衙之内的人,都是已经决定了要与袁绍共同赴死的人,因此,说话自然也没有了什么顾忌。

而袁绍则直接道:“去告诉城外的黄巾军使者,劝降就不必了。邺城一战,既分胜负,也决生死。”

袁绍的话传入军中之后,普通军队略有骚乱暂且不提。

但整个精锐军队的意志和凝聚力却是骤然提升了一大截。尤其是先登营,抱有必死的决心之后,竟然顺利的凝聚出来了军魂,只是时间不能持久,但已经是能够随时凝聚出来了。

这也让冀州上下更是多了一分获得胜利的希望,虽然这个希望仍然很渺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