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徒继续前行。
如今已经是初冬时节,落下的雪虽然不多,但也到了寒冷的季节。
李福自己换上了一身厚衣服,他问行者,“悟空,这般天气冷了,你是不是也需要换个厚些的衣服?”
悟空知是师傅关心,他回得也快,他说道,“师父,我穿衣服是为了遮身挡体,罩上羞处。”
“这防寒保暖的功能,倒也不甚重要。”
“我在那两界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没有瘟部那些遭瘟的找麻烦,也连风寒都未曾得过。”
“再说,穿了厚重的衣服,反倒会影响行动哩。”
李福如是听闻,放心了些。
不过,他心中还是想,若是到了有人聚集的城镇,还是给猴弄身衣服。
穿不穿是一回事,关不关心是另外一回事。
猴心也是肉长的。
总归不会出什么大错。
两人又向前行进了一番。
李福忽然觉得有些饿了。
行者闻言拆开行囊,可原本存放干粮的地方,干粮却不见了踪影。
李福这才想起来,可能是和那伙山贼遇见的时候包裹松动了,表层的干粮大饼就掉出去了。
李福这才想起来,他之前还奇怪为啥胯下的马儿,边走边嚼,原来也没这毛病啊。
悟空也怕师父饿到。
他踩着里面虚空踏了两三下,便到了高耸的树梢。
他环顾瞭望,察觉附近没有什么危险,可最近的人家也不近。
他从树尖上一跃而下,荡起了不少灰尘说道,“师父,你且先在这里等着,我去化些斋饭过来。”
行者说着就要离开。
李福说道,“悟空且慢,悟空且慢。”
他取出紫金钵盂说道,“悟空,若是讨到了斋饭,就用它来装。”
李福又从怀中取出了几两碎银子,他说道,“还有若是那给饭的家户没有亏待徒儿,也记得要恭敬几分,把这点碎银给予他们。”
听话猴接过紫金钵盂和碎银,连声道,“知道了,知道了。”
他又是一跃,这回竟然召出一朵祥云,驾着祥云便远了。
行者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心里在想,“这师父虽是好心,可却太过良善。”
“他与我说要遵纪守法。”
“可是该遵什么纪律,守什么法呢?”
“我在那五百年之前,于花果山占山为王的时节,不知打死了多少人类野兽。也没见得有谁惩罚于我。”
悟空思来想去,也想着取经一途,哪怕全程不用法力,以腿丈量,十来年中怎么都到了。
十年时间,对于一个凡人来说,可能已经是人生中的很长一部分了。
但是,对于压在山下五百余年,之前也逍遥快活了近四百年的猴来说。
不过宛如凡人度过十个昼夜而已。
思考猴如此一想,便也宽心了起来。
话说李福。
他在密林之中,虽知不会有甚风险,但此刻一个人孤零零的,还是觉得有呼啸寒风里藏鬼,重重森林中有妖。
常言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可说是如此说,有些恐惧之事,也是深深刻在骨髓里的。
李福寻思就在这里干等瞎想也不是办法,自己还不若先行启程上路。
反正悟空那猴能腾云驾雾,还有火眼金睛,他从空中俯瞰,比那搜寻直升机效率都高,想要找到自己也不是难事。
更何况,没有危险地情况下向西继续走几步,也算是力所能及,不用指望他人的事情。
李福将行李再打包了一下,捎在马上。
他一手拄着九环锡杖,当做是登山杖一般的用户,一手揪着缰绳牵引着马,一路无言,缓缓向西行走。
这处乃是一片盆地,有自己的小气候,空中无风但却飘着些许雪花。
李福虽然自己未曾觉得如何,但若是有旁人看了,那必然觉得他凄凄惨惨戚戚。
李福一路向前,也没走太久,只是寻到了一条山中小路。
他就见一位年岁已高的老太太,捧着一件棉衣,棉衣上有一顶花帽。
李福见她往自己这边走来,越来越近。
他牵住了马,生怕马儿乱动吓到了老太太。
而他整个人也靠右,尽量让出来相对平坦的山间小路,待这老太过去。
可那老母到了李福跟前,却也不继续行走,她问道,“你是哪来的长老,怎么孤孤凉凉一人在这地方?”
李福行了个合十礼说道,“弟子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奉圣旨往西天求取真经者。”
那老母说道,“西方佛祖之地,乃是大雷音寺天竺地界,辞去有十万八千里路。”
“你如此这般单人独马,也没有随从伴侣,还缺些侍奉的徒弟,你如何去得了呢?”
李福听到这老太的话,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不是凡人。
试问,一个山间老太,怎么会知道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事情呢?
他脑中略微一回想,忽然知道眼前这位是谁了。
没错,就是那位酷爱各种角色扮演,宣传自己是闻声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
至于为啥那么巧,有苦有难菩萨就在一旁,仿佛随时待命,那就不足外人道也了。
李福既然知道了对方是谁,那也就知道如何说话了。
他回道,“弟子前些日子倒是收了一个徒弟。不过我这徒弟不是凡俗之辈,且需慢慢引导。”
老母闻言说道,“我这里有一领棉布长袍,一顶嵌金花帽。这些都原本是我儿所用,可他只当了三日和尚,不幸短命身亡。”
“我刚去了他的寺里哭了一场,告辞他的师父,将这两件衣帽拿来,留个念想。”
“长老啊,你既然有徒弟,我便把这衣帽送给你罢。”
李福说道,“承老母盛情。可这是你至亲之人遗物,不便取用。”
“再说我那徒儿不在此间,不敢领受。”
老太问道,“他去哪了?”
李福回想一番,也不甚确定。
他本就不擅分辨东西南北,只知道个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若是留在原地,可能还能记得悟空飞向了哪边。
此刻已经行了三五里,哪还记得。
老太见他的模样说道,“无妨,无妨。我家便在附近不远处。”
“他若是行走,可能去了我家。我家里有一篇咒儿,名唤《定心真言》,又可称作《紧箍儿咒》。”
“你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