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朱元启称王之后,日子不仅没有丝毫的改变,反而变得更加忙碌。
尤其是朱升这个老头子,一天就在两人身前念叨,整得哥俩不胜其烦,但又不能对着朱升生气。
“允升啊,这王宫,咱们过后建也是为了百姓考虑不是,你看,修建王宫,需要大量劳工、物资,还有钱粮,百室你来说说,咱们现在的钱粮,是不是紧张了?”
朱元璋说完,看着李善长,眼神之中的暗示,表达着要李善长同意他的说法。
距离称王已经过去了两日,朱升每天都要来在他们耳边说王宫修建的事,说是既然已经称王,若是不修建王宫,不仅不能彰显身份,还不能吸引天下士人,更是对王位的不尊重。
朱升的说法每次都不一样,搞得朱元璋与朱元启一阵头疼,他们不想修吗?
非常想,但是现在他们的条件,还不适合这样大张旗鼓的修建王宫,只因为一旦这样做,单单就人力这一项,就得动员数万人,还得是青壮。
动员这么多人,要管饭吧,还得管钱吧,不然要是不做好,百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感,又得被消耗一波。
然而这都还算好,朱元璋也都还能接受,主要就是他们的钱粮,实在是有限,本身就在做着与最开始滁州那样的安置工作,这现在又要扩军,哪有那么多钱粮来修建王宫?
而且修建王宫又不仅仅只是人力就可以搞定的,还得需要各种材料,都得需要人力与钱财去弄。
朱升这个人也是倔脾气,任朱元璋与朱元启怎么说都不行,实在不能全部一起修建,那就慢慢来,先修建一部分,再建一部分。
到这里两人都也有些心动的,本身就临时修建一些,剩下的一部分一部分的做,钱粮似乎也经得起消耗,然而朱升接下来的话,让这哥俩彻底惊呆。
王宫不能按照之前的帅府扩建,而是在应天以东,进行重建,金山紫气,修建在东,紫气东来,乃祥瑞,理当如此修建,并且还要重新打造应天,改为大城。
朱元璋与朱元启一听,顿时头疼,尤其是朱元启,他感觉朱升不去画图纸搞施工,一心跑去搞教育是不是选错了路。
朱升说的这些,朱元璋与朱元启两兄弟都非常想,但目前,也只能想想,如今正是发展民生的好时间,四处没有大战,时不时的用兵,都是规模极小,数千人的那种。
两兄弟也商量过这個问题,都是觉得等稳定了一些之后,府库有了钱粮,再来建,反正他们也年轻,不能再劳民伤财。
奈何朱升就是不听,这次甚至是把李善长也一起拉了过来。
朱元启就是被朱升念得实在受不了,今天在接到朱升拉着李善长都一起来的时候,就直接跑路,来到军营看看大军招募的事。
李善长在一旁也是一脸无语,这事他感觉自己就是躺枪,不就是因为自己管着这方面的事吗,就被拉过来了。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与朱升都看向他,朱元璋的暗示他也懂了,不过这次,李善长有自己的想法。
“禀吴王,在下认为,朱长史说得不错,如今已然称王,且应天又为王城,理应修建王宫,扩建王城。”
李善长话音一落,朱升瞬间笑了,笑得极为开怀,这事他并没有让李善长跟他站一条线上,但他知道,身为儒家子弟,有必要提醒朱元璋哥俩王宫与王城的重要性。
朱元璋则是神情一呆,一直听话的李善长,今天居然敢不听话了,和他反着来?他刚刚的暗示,朱元璋都觉得已经够明显了。
随即朱元璋也火了,他这里没同意朱升说的,还不是考虑着钱粮这事吗?结果这管钱粮的反而还支持,着实让他有些气。
“百室,既然你也同意,那你给咱说说,咱们有多余的钱粮来修建王宫,扩建应天吗?咱弟说得很对,既然要让百姓给我们做活,不仅要管吃食,还得有银钱,不然百姓家中的汉子都来给咱修建王宫了,其家室从哪来来钱粮生活?
现在除去那些必要的开销,还得留下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府库还能拿出多少钱粮来建?”
朱元璋这没好气的话语,李善长听了没有丝毫的慌乱,他敢这样说,就是已经准备好了面临两人的暴风雨。
朱元璋看着一脸微笑的李善长,更气了,突然开始埋怨起朱元启了,他这跑出去,倒是清净了,留下他一个人来面对这两人,想着晚上是不是得抽朱元启一顿。
这事明明应该是他们兄弟俩最关心的,结果现在成了他们俩一点都不上心一般。
头疼。
“吴王放心,在下测算过,而且这新建王宫与扩建应天都城,可以分开进行的,至于需要的人,如今匠作局有七百九十三人,他们可以指挥下面其他人进行修建。
至于所需的人力,如今扬州,高邮等地再进行安置之策,可就在应天,以及滁州,芜湖,太平等地调集一部分,现在还没到秋收,可先行修建,秋收之时再放其归家。
除此之外,少年军如今虽有操练,但毕竟不用上战场,年纪稍大者,也一同参与修建,另外军营之中,也可将军士分为三个部分,三者轮流协助修建,这样也不耽搁日常操练。
且修建王宫,也是一个体力活,也能帮助军士操练。
这样一来,所需的钱粮,并不是很多,至于所需的木材,可就地选择,也可在其他地方砍伐,再用水师运回即可。
而应天的扩建,可过后进行,钱粮确实不够再支撑。
至于王宫的修建,图纸已经做了出来,请吴王阅览。”
朱元璋没有说话,接过图纸之后,便是看了起来,心中也在反复思量着,李善长的这番话到底能不能行。
现在不是农忙时期,若是钱粮可以支撑,这个方法可用,而且大军前来一同修建,又可以省下不少人力,这样征召的民夫,也不会太多。
而且听李善长的意思,是准备将王宫一举建造完成,而不是先建一部分,至于应天,则后面再另行安排。
至于少年军,朱元璋自动忽略了,那些半大的孩子,他没那么狠的心让他们也来修建王宫。
朱元璋越想,越是有些心动,李善长说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钱粮的支出。
大军本就有例钱,本来就有军粮,一举就能省下几万劳力,与相应的钱粮。
朱元璋想着想着,突然一笑。
“行,咱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做事吧。”
李善长与朱升一愣,他们分明看见朱元璋有些心动的,却是突然又止住了,很快两人就明白了,这应该是要与朱元启一同商议一番了。
亦或者朱元璋是真的需要自己好好思考一番。
朱升也不再逼朱元璋表态,两人当即下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朱元璋再次拿起图纸,观看着,一个人在这傻笑着。
另一边的朱元启,随徐达一起,正在看着募兵的张恒等人。
“现在募兵都不需要我们出去了吗?这些都是自己来的?”
朱元启看着这黑压压的一群人,也是非常惊讶,他可是非常清楚的,之前募兵,可是都没有这么轻松,都是自己出去拉人,像有的人拉不到人,就直接强制征召。
这个强制征召,之前不少义军都是这么干的,包括元廷也是,之前朱元启在郭子兴那里时,就曾亲眼看见过的。
徐达见着这一幕,微微一笑。
“淮王,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来的,我们扩军之令传达到乡里时,大部分人都很是热衷,除了吴王与淮王的安置政策、军士伤亡抚恤、给底下弟兄们分地等,也有伤残军士宣传的原因在里面。
他们战场受伤无法继续上阵厮杀,全赖吴王与淮王将他们安置在乡里,或是城中,管辖治安之事,每一个人都很是感动,他们与乡亲熟悉之后,都会聊一聊战场之上,或者军中的一些事,很多人听后,极为高兴。
尤其是前两日给下面兄弟们家属带去的肉,虽然不多,却是让周边每一户人家都很是羡慕。
正是因为吴王与淮王真心对待,处处想着军中的兄弟们,他们才会有这般热情,听说现在的这些百姓,都以加入吴王与淮王的大军为荣。”
朱元启听着徐达的话,看向这些踊跃报名入军的年轻小伙子,心头一暖。
当初他与朱元璋决定做这些事时,可是下了不少决心的,只因为这些,都是一大笔钱粮的支出,绝非是一个小数目。
好在最艰难的日子总算过去了,而且这些付出,如今渐渐也都有了回报。
徐达见朱元启没有说话,接着说了起来。
“现在募兵,我们都严格要求,不仅要写上姓名,还要写上住址,并且都会告诉他们,若是战死,或者伤残,都会按着写的地址将抚恤发放过去,年龄都控制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
昨天还有一个四十多的汉子,想要入军,他家分了田地,那个汉子说如今的这些,都是吴王和淮王给的,如今家中已经不用再操心,他就想入军来给吴王、淮王卖命。
他说他们都不希望吴王、淮王失败,他自己经历了很多,从未遇到像吴王、淮王这么重视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的人,他们能帮到的,只有用自己这条命,给吴王、淮王在战场上多杀些敌人。
不过我们仍然拒绝了他,并告诉他,吴王和淮王,不会败,他们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
那天来的人,似乎都很是感动,符合要求的,都非常坚定,而那个被拒绝的汉子,后面把他大儿子给叫了过来,他家原本有三个,小的那个遭灾死了,就剩下两个,老二年龄不够,就把老大带来入军了。”
朱元启静静的听着,直到徐达说完,他才感慨百姓的淳朴,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但绝大部分人是这样,就已经足够。
朱元启也很理解他们的做法,这些事如果是发生在他们当初遭灾之时,他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但他知道,朱元璋会像这个汉子一样做。
因为家中还有在乎的人,在自己心中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的人。
徐达见朱元启一阵沉思,缓了一会,又开口了。
“同样是昨日,还有一少年,也想要入军,不过年龄才十六,还是虚岁,他家中只剩下老母,还有两个妹妹,他老母亲又时常生病,他听说入军有月银,他便想入军。
我问他,若是战死了,那又该如何,他回答我说,哪怕是战死了,吴王和淮王给的抚恤,也够我娘治病了,而且两个妹妹也有抚恤,够她们长大。
但最终,我仍然拒绝了他,并告诉他,家中只有你一男子,若是春耕,或是家中遇到困难,该如何?若是你战死,家中岂不是断后了?他说家中有人帮着打理,他妹妹已经与邻居定亲。
说到最后,他反而有些愤怒,最后还对我们几人撂下了狠话,他说,这两年他便娶妻生子,等过两年,他还会再来。”
朱元启再次看着这些积极报名登记的汉子,心中却是极为复杂,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当初做这些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有一些心机在里面,就是为了如今这般,但真当来临时,又有些不是滋味。
朱元启摇摇头,不再去想,看向徐达。
“这次的募兵,应该会超出预期,便多招一两万人吧,过后我会去给我哥说的,若是实在太多,而且都很热情,可以筛选,选取更为合适的人入军,具体的你们自己把握,和汤和多沟通沟通。
别看着他跟谁都和善,平日里也是和和气气,从不表现自己,可别这样就小看了他,他有很多地方,都值得你们好好学习。”
徐达点头称是。
“淮王放心,末将从未小看过任何人,而且末将也有许多不足,日后定当与他多交流学习。”
朱元启点点头,在他眼中,徐达的潜力很大,哪怕现在已经足够优秀,但还需要再开发。
朱元启又停留一会,直到有人告诉他李善长与朱升都已经离开,他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