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殿内有说有笑,好一番谈笑风生。
待相处融洽了一些,朱元启也趁势问向刘基,对于这次对徐寿辉出兵的看法。
“伯温,对于这次出兵,你怎么看?”
朱元璋也是心中关心得紧,他也想看看,这刘基,究竟有几分水准。
刘基笑了笑,似乎是早有准备一般。
“吴王,淮王,在下冒昧一问,徐寿辉都城蕲水被攻破,而蕲水本为小城,如今之际,他还会在蕲水重建都城吗?”
刘基话音一落,朱元璋与朱元启神情顿时一凝,他们两人都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尤其是朱元启,有了刘基的提醒,他这时才反应过来,徐寿辉成功收复失地之后,便是将都城迁至汉阳。
想到了这点,朱元启额头渐渐冒出冷汗,他们现在的战术,都是为了攻占徐寿辉的前都城,蕲水而去的。
朱元璋率先冷静下来。
“伯温说的不无道理,但改变都城,非一朝一夕之事,现在徐寿辉不过刚收复失地,即便要迁都城,一时半会也来不及,到时,咱的大军已经到他蕲水之下,他又如何能迁都城?”
朱元璋面色没有丝毫变化,但心中也是止不住有些担忧,实在刘基说的这点,实在太有可能,若是换成他,肯定也是要换。
就相当于他之前在滁州,拿下应天之后,便迁到应天一样。
只不过徐寿辉要迁都城,不仅要重新修缮皇城,稍微一些时间,是做不到的,而且,改变都城,要定哪个地方,也不是一时半会所能决定的。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元启也是反应过来,即便历史上徐寿辉将都城迁到汉阳,但现在他刚与元廷结束战事,哪来的时间来做这事?
而他们一旦出兵,徐寿辉更别想做这迁都之事。
两人看向刘基,想知道他会怎么说。
刘基同样神色不变,脸带笑意。
“吴王说得是,但不妨在出兵之前,先将此事弄清楚,若是徐寿辉未迁都城,那应付起来并不难。
可从滁州与定远方向出兵一路,并且将是主力,用最短的时间攻下庐州路合肥,给徐寿辉一种,此为我军主力之想,但从庐州路方向而去,线路过长,粮道岌岌可危,随时可以被他威胁,他反而会陷入怀疑。
随后在攻六安与舒城之时,便将进攻速度放缓,这样更能让徐寿辉确定,此地大军只为偏军,但在攻取庐州路之时,就已经能牵制徐寿辉大部分兵力,为其余地方争取时间。
当徐寿辉确认滁州与定远方向的大军为偏军之时,吴王与淮王,又现身于池州路,安庆路以及江浙行省地区之时,他只会猜测,这两個地方,哪一个地方才会是我军主力,而忽略了我军真正主力的那部分。
到时吴王与淮王再造声势攻城,只会将徐寿辉的目的紧紧吸引在这边,当徐寿辉的目光被吸引之后,到时我军真正的主力,在全力攻破六安与舒城,直扑罗田与英山。
只要攻下这两个城池的速度够快,就能在徐寿辉来不及反应之时,大军直达蕲水,只要攻破蕲水,战事可定!”
朱元璋与朱元启听着刘基的话,哪怕没有看地图,他们也深深的知道相应的路线。
朱元启不得不说,这个计策很妙,但,风险很大。
最大的就是刚刚刘基说的,粮道,这个粮道并不是因为作战路线远而难,而是作战路线远的同时,周边还有徐寿辉的大军。
一旦被徐寿辉识破,按刘基的说法,这一路大军,还是主力的情况下,将会面临断粮。
朱元璋与朱元启都明白这条计策的重要性以及危险性,相当于就是他们两个,为这一路主力,在侧面做牵制,吸引徐寿辉的目光。
至于攻城速度能不能快,他们两人都很有把握,有再次改良的回回炮与火绳枪,攻城速度绝不会慢。
然而这个战术却是有一个核心,就是徐寿辉的都城,在蕲水。
沉默一会,两人当即起身,以示刘基大才。
“伯温大才,若不弃,便为咱总督军马元帅府参议。”
这参议之职,李善长也只是挂着这一个职,他本身的事务就够忙了,完全没有什么时间来做参议的活,即便朱元璋时不时的找他商议。
如今这个位置,也算是来了正确的人。
安排好刘基之后,朱元璋叫来张桦。
“你立刻安排人手,一切任你调动,十日内,查清楚天完都城,仍旧是在蕲水,还是要迁到其他地方!”
张桦心头一松,他还以为又是艰巨的任务,听完之后才发现,并不是那么难,需要的,只是时间。
待张桦下去后,殿内只剩朱元璋与朱元启两人。
“这刘伯温,你觉得如何?”
朱元启喝了一口茶,才开口。
“确实聪明,谋略这块,的确出众,百室他们不如。”
朱元璋晒然一笑。
“他确实聪明,但他又太聪明了些。”
朱元启这时也明白,这刘伯温为何招人不喜了,较真的同时,还挺卖弄自己的才智,颇有一种众人皆醉他独醒的感觉。
用成熟一点的话说,政治嗅觉太差,缺少了几分圆滑。
打断朱元璋的话,自以为对他们两人了如指掌,暗自抽出他握着的手,眼光对他似乎也有异样,这些,朱元启还是清楚的,平日他懒,并不代表他不懂。
朱元启摇摇头,不再去想,起码这样的人,确实是他们的一大助力。
“哥,准备按刘基说的去做吗?”
朱元璋沉默一会,缓缓摇头。
“从滁州出兵,咱们本就已经定下,为何要改?不过,即便是偏军,也可以按他说的试一试,到时候将回回炮与奔雷军让汤和带一些过去,咱再给他一些悍将,能成固然好,不成也无事。
即便是从饶州路经鄱阳湖过去,咱也有信心,而且,大战一旦发生,徐寿辉就一定会在蕲水?
他跟咱们,都是拼杀出来的,一旦我们出兵,只要他确定了咱的位置,肯定会来咱这里!
到时,即便天完都城是蕲水,拿下了又有什么用?不消灭徐寿辉主力,该打的仗,仍然要打。
那还不如,咱们直接击溃他的主力大军!”
朱元启笑了,笑得很开心,这才是他心中的朱元璋啊,并不会因为别人几句话,就动摇自己的想法。
而且刘基的话,初听之时,确实非常可行,但暗藏的风险,却是稍有不慎,就能让他们满盘皆输,连翻盘的希望都没有。
“哥,我支持你!而且说得也不错,徐寿辉这样的人,也不会安分的坐在都城。”
不消灭徐寿辉,就不能说已经胜了,而且,这样的枭雄,也不会自己在后方就这样看着。
哪一朝的开国皇帝,不是血气方刚之人?不打则罢,要是打起来,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战,他就能御驾亲征。
朱元璋也是笑了。
“臭小子,咱发现你是越来越轻浮了,别人都是越来越成熟,就你反着来。”
两人都没有再说刘基的事,朱元启想不通刘基为什么要针对他,朱元璋则是本就不喜他,而他对朱元启的态度,更是让他有些...厌恶。
七日之后,张桦探明情报,徐寿辉的天完,都城仍在蕲水,只是已经在商议改换都城之事。
蕲水都城,被元军攻下后,被大肆破坏,且城内百姓,大多被屠,逃过一劫者,甚少。
加上蕲水又是一小城,更是坚定了天完一朝的人,改换都城的决心。
朱元璋与朱元启都笑了,只要现在都城还在蕲水就行,至于以后?他徐寿辉没机会换都城了。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出兵的事宜,方才离开。
四月五日,航船局推出一种搭载大型回回炮的大船,朱元璋与朱元启亲自到场,看着一众人的验证。
这大船,可搭载三架回回炮,即便回回炮重量已经变低,但能同时上船的军士与水手,最多只能容纳两百三十人。
同时其他船有的元廷火器装备,这个大船上也有,唯一可惜的是,在湖面上发射回回炮时,精准度偏差比在路面上大了许多。
不过这也让朱元璋与朱元启很是高兴了,精准度差了些要紧吗?敌人水师密密麻麻之时,只要发射出去,盲打都能中。
不过由于事先不知道这样的大船究竟实战性能如何,制造生产之时,只生产了两艘,朱元璋也是欣喜将这大船充入水师,又派人紧急使用操练,以求熟悉。
至于实战到底如何,打过了才能知道。
公元1356年,至正十六年,又龙凤二年,四月十二日,朱元璋与朱元启,率领水、陆两军共计四十余万人,民夫三十万人,对外宣称百万军,出兵徐寿辉。
当这个消息传出,元廷,韩宋,天完,三方都尤为震惊,纷纷感叹朱元璋的大手笔,这是倾尽全力,发起的一战了。
元廷很快回过神来,朱元璋出兵天完,那他们围攻韩宋的机会,不就来了?
这时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显得格外的果决,极力主张出兵,朝内重臣,也是纷纷同意。
以往,他们虽然注意南方贼军四起,但并未放在心中,因为南方的贼军,又影响不到他们北方,他们照样可以跟平常一样。
至于收不上赋税?那是元顺帝的事,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权势,依旧在。
而当刘福通的兵锋直指大都之时,他们才意识到,贼军已经不是在南方了,而是到了他们眼皮子底下。
尤其是韩宋将都城迁至汴梁后,更是让这些朝廷重臣,心头沉重,汴梁,那是什么地方他们无比清楚。
这一次,元廷久违的君臣同心,只为消灭韩宋。
很快,元廷便是决定,集中北方四十万大军,哪怕是拱卫大都的亲军,都派出一半,可见对刘福通与韩林儿韩宋的重视。
而在汴梁的刘福通等人知道朱元璋这番举动之后,同样顿感压力,因为这一战,他们无比清楚,朱元璋与徐寿辉,两人之间必将有一人会成为南方霸主。
而他们的地位,到时也将会受到挑战。
从起义到现在,哪怕徐寿辉称帝,在世人心中,刘福通等人才是反元第一旗帜,也是天下义军当中,实力最为强悍的,这更是天下人,都认的。
哪怕是徐寿辉,再怎么跟刘福通等人不对付,这点叔他们心里也是有的。
而朱元璋的出兵,再次刺激了刘福通,随后,韩宋也开始制定,对元大都的进攻方案。
在刘福通看来,即便南方的徐寿辉与朱元璋跳得再欢,只要他攻破大都,收复北方,再回过头来,南方,弹指可定。
元廷与韩宋,似乎想到了一块,都想着把对方干掉,如今朱元璋与徐寿辉大战,可以说天下间再也没人,能够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大战,纷纷放手一搏。
而得到消息的天完,徐寿辉倒是没有太多情绪,朱元璋来攻,先前也能看出一些东西,而且,在徐寿辉看来,这次大战,正好决定整个南方的归属。
而且他才是兵多的一方,为什么要怕朱元璋?是朱元璋与朱元启,该怕他才对。
但天完其他人,可是一脸阴沉,尤其是丞相倪文俊,更是阴沉得可怕。
倪文俊这两年来,苦心经营,他有把握,再过两年,就能完全架空徐寿辉,然而朱元璋与朱元启却是攻来,这让他心中,无比痛恨这两人。
然而天完当中,有一人却是格外兴奋,便是如今还是身为一方元帅的陈友谅。
现在的陈友谅,可以说极为弱小,身为元帅,下面不过几万人,而且现在的元帅,颇有一点遍地都是的感觉,完全没有起义初期时元帅数量的稀少罕见以及称霸一方的大权在握。
陈友谅虽在元廷时做过县吏,但不过也就比普通人强上一些,从加入义军以来,他便一直渴望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他渴望权力,并一直为之努力着,如今朱元璋与朱元启率兵而来,在他眼中,这就是他升迁的希望。
即便他如今只有几万人,但他丝毫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