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五章 吴三桂反正啦(1 / 1)样样稀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立回到军营,李岳已经带着马宝、塔新策,还有吴三桂的扮演者,等候多时了。

稍微休息了一下,也整理了下思路,黄立才命三人入内。

“罪将拜见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马宝三人大礼参拜,叩头如仪。

黄立没有马上叫起,而是审视地打量了一番。马宝魁梧壮实,确实象个能征惯战之将,眼见塔新策身上带伤,目光不由得闪动了一下。

“塔新策,既有悔悟之心,又有戴罪立功之实,可得宽恕。”黄立淡淡地开口说道:“起来吧!”

塔新策再次叩头,才起身恭立一旁。

“马宝。”黄立望着依然跪在地上的马宝,沉声问道:“永历十一年,孙可望率军进攻李晋王,你身为孙可望部将,为何反戈相助李晋王?”

当时,李晋王迎接永历帝到昆明,孙可望于贵州起兵,率十万大军进攻云南。而李晋王和蜀王刘文秀合兵不过三万,势单力薄。

如果马宝是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反复小人,应该继续效忠孙可望,而不是看起来必败无疑的李定国。

黄立从降将刘之复那里了解到很多投降吴三桂的大西军将领的情况,对马宝尤其感兴趣,也对他的选择产生了疑问。

马宝愣了一下,嘴唇翕张了两下,脱口而出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思索片刻才答道:“回殿下,罪将蒙匡皇帝(永历谥号)信重,授封伯爵,又至国公,岂能不感恩报效?孙可望倒行逆施,罪将不敢附逆。”

黄立眯了下眼睛,淡淡一笑,说道:“你想得也没错,孙可望算個什么东西,大家出身差不多,凭什么他要当皇帝?”

马宝心中大惊,不顾礼仪地抬头望着坐在正中的太子殿下,表情仿佛见了鬼般惊悚。

黄立轻轻抬了抬手,说道:“起来吧!”

马宝心中已是惊涛骇浪,起身时竟有些站不稳,不敢接触黄立的目光,垂首恭立。

“我军能凑出三千骑兵,你可有把握长途奔袭,拿下曲靖?”黄立开口问道:“你们的家眷是在曲靖吧?”

随吴三桂出征水西前,马宝被吴三桂委任为右都督充忠勇总兵官,驻守曲靖。

马宝再次扑通跪倒,深深地叩下头去,“殿下宽宏,罪将感激涕零。曲靖原是罪将驻守,留兵不多,且多是旧部,当可轻取之。”

黄立点了点头,对塔新策说道:“你也随马宝同去,袭取曲靖后,便迅速返回大方。”

塔新策跪倒叩头,与马宝一样,既是感激,又是兴奋激动。

殿下既能如此安排,等于是宽恕了他们。接到家眷,再无后顾之忧,也能得到殿下彻底的信任。

黄立转过目光,似笑非笑地看向跪在地上的“吴三桂”,开口说道:“这就是你们挑选出来的与吴三桂相像之人?”

塔新策赶忙答道:“回殿下,仓促之间只找到身材相像者,脸面却不可近观。可能刮了胡子,能更好一些。”

据说,吴三桂是个美男子。所谓“巨耳隆准,无须,瞻视顾盼,尊严若神”。

大诗人吴梅村十分赞赏,还为他留下了“白皙通候最少年”的诗句。

但那是青少年时的吴三桂,如今已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找来的这位,脸上有胡子,长得甚是捉急,也是风霜吹打的缘故,比实际年龄要老不少。

可这些都不要紧,只要远远地看起来不太离谱,也就达到了黄立的标准。反正,亮相几次,就送到重庆大都督府,让刘体纯他们也乐呵乐呵。

“无妨。”黄立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说道:“你起来,把吴三桂的盔甲穿戴好。以后,你就是吴三桂,暂时随在我身旁。”

张玉山甚是惶恐地站起身,有些茫然地接过侍卫递过来的盔甲,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平西王。

在侍卫的催促下,张玉山穿戴好了盔甲,在殿下投来的审视的目光中,更加局促不安,手脚都无放安放。

“盔甲修补一下,再给他弄身好衣服,才象个样子。”黄立笑得很开心,说道:“吴三桂已经兵败降附,并要反清复明,以赎前罪。你们可都记清楚了?”

马宝和塔新策对视了一眼,心中明白,连忙躬身应承。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啦!”黄立打量着“吴三桂”,觉得这神态有些太接地气,得好好调教一下。

袁东宝等侍卫却是笑哈哈地围观,觉得殿下这般睁着眼睛说瞎话,也实在是有趣。而且,这“吴三桂”弄得,一点也不认真。

“真想给他弄件袍子穿,前面后面都写着醒目的‘吴三桂’,让所有人都知道吴三桂就跟在我身边,象个仆佣似的俯首听命。”

黄立摸着下巴,恶趣味是抑制不住地往上冒。把“吴三桂”呼来喝去的使唤,感觉就很爽。

“要是叫小桂子,好象更顺口,也更爽歪歪。嗯,等我打到北京,抓住小玄子,跟你作个伴儿哈。对,一定要将他变成小玄子,让他以后都尿不上墙去。”

黄立意淫着,脸上的表情极为生动地变幻,强忍着上去踢“吴三桂”屁股的冲动。

………………

第二天一大早,张默黑着眼圈前来拜见,便看到太子殿下身旁已经多了个顶盔贯甲的“吴三桂”。

看着和侍卫们混在一起,不时被调侃取笑,却还傻乎乎陪着笑脸的“平西王”。张默抚着额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施礼拜见后,黄立道了声辛苦,便请张默念念“吴三桂”的反清檄文。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

“……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道义之儒,悉处下僚,斗筲之辈,咸居显职。君昏臣暗,吏酷官贪,水惨山悲,妇号子泣,以至彗星流陨,天怨于上;”

“山崩土震,地怨于下;苟政横征,民怨于乡;关税重征,商怨于涂;徭役频兴,工怨于肆。”

“……今归附报效定王殿下,檄示布闻,直捣燕山,剪彼氛,宏启中兴之略……”

黄立听了个半懂不懂,但大概意思还是明白,赞道:“张先生高才,这篇檄文写得太好了。”

张默松了口气,赶忙躬身谦谢,又接过侍卫捧来的吴三桂的印信,加盖上去。

黄立心中畅快,又完成了一件大事,这檄文可以多加书写印刷,传布四方。肯定的,天下震动,不光是云南要乱,其它地方也消停不了。

“清廷不是对降附的汉兵汉将颇多猜疑吗,吴三桂的归降反正,怕是又火上浇油,令清廷猜忌更重。”

黄立又听张默念了“吴三桂”给云南部将官兵的书信,连连点头,笑意更盛。

“对嘛,咱们反清复明啦,大家都要乖乖地听你们老主公的话,易帜换服改发型,和清廷干哪!”

“清廷委状的云南官员都抓起来,什么云南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人,都别放过,不降者杀!”

“调集人马,去打广西,线国安是清廷的死忠,在云南征战时屠戮百姓,双手沾满鲜血,先拿他的狗头给殿下交投名状。”

黄立猜想着云南大乱,有人服从“吴三桂”的命令,有人怀疑这不是“吴三桂”的本意,争执不下,甚至刀兵相见的情景。

马宝随明军突袭曲靖,也会拿着“吴三桂”的檄文和命令,沿途可能会少些阻碍。而且,他们将是第一支服从命令的部队,或许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张先生辛苦了。”黄立热情地招呼张默坐下,赞道:“若不是需要先生在水西对安坤多加教导,我的身边是极缺饱学之士的。”

张默赶忙拱手谦谢,说道:“微臣不敢称饱学,殿下谬赞了。”

说完,他取一本挺旧的书,呈给黄立,“这本《明会典》献给殿下,兴许以后能用得着。”

黄立点了点头,伸手接过,懒得翻书,问道:“关于武将谥号,可否请先生给我解说一二?”

“微臣敢不从命。”张默也想着好好表现,早晚要离开水西,能得殿下赏识,高官厚禄不在话下。

而且,给殿下解说《明会典》,岂不是有点帝师的意思,这可是能留名青史的。

谥号对于古人是极为重要的,所谓“生前身后名”嘛!

相当于盖棺论定,或者是追悼会上念的,给你这一辈子做总结。是忠是奸,是好是坏,那可是要写在书上,流传后世的。

所以,明朝李东阳在病得爬不起床时,听到皇帝要给他赐谥“文正”时。竟然回光返照,一骨碌跳起来,在床上连连磕头。

而赐谥也是极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拿起来就用。至少,黄立和身边的侍卫,没人懂得这些。

“裕以安民曰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