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文章读完,澹台明月的手指开始颤抖。
一位中年富商挠着头问:“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么?为什么大家都不做评价?”
渐渐有读书人从诗词带来的震撼感中回过神来,叹道:
“岂止一个‘好’字能形容?‘青,取出于蓝’、‘冰,水为之’,全篇几乎用譬喻重叠而成,辞采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在下自认熟读圣人典籍,却从未见过如此旷古奇文!此文一出,我大夏又多了一位顶尖文豪了!”
澹台明月眼皮跳了跳,一把抓住老先生的手腕,厉声道:“做这篇文章的人是谁?他现在人在哪?”
老先生意味深长道:“是一位年轻的佛门高僧。他是半小时前呈上的这篇文章。”
半小时之前?那岂不是刚刚开题不到几分钟,就完成了创作……澹台明月双目失神。
今日在霓裳斋的奇遇,简直打破了他过去对诗文的所有认知。
原来这个时代仍然是有大才的。
自从儒家成为大夏正统后,已经很久没有圣人出世了。
澹台明月一直以为圣人仅仅存在于从前的经书典籍之中,直到今日,他偶然拜读了这篇文章,文中字字珠玑,每一段词句都直击心灵,振聋发聩。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呵呵,学不可以已……澹台明月自嘲一笑。
若是别人用这句话说教,澹台明月只会回以一个不屑的眼神。
但是能写出这篇文章的大能,无论文采还是思想都远在自己之上。
别说是说教了,就是奉劝自己回去读私塾,从最简单的启蒙读物学起,都有这个资格。
虽说此人用一篇《劝学》打了自己和霓裳斋其他读书人的脸,但澹台明月不但不生气,反而很感激。
如此惊世佳作,仅仅只是沾上一点关系,都足以让自己名垂青史。
“这篇文章绝对是千古佳作,唯一的缺陷是标题起得太简单了。”
“不如改个名字,叫《劝澹台公子善学》,或者更直接点,《劝学——赠澹台明月》。”
澹台明月厚颜无耻地感慨道。
左右文人无不汗颜。
无耻,实在是太无耻了。
虽说在座的文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读书人终其一生,呕心沥血,所求的不就是创作出一篇绝世佳作,名垂青史么?
若是自己无法创作出绝世佳作,那么采取其他的法子,在绝世佳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也能流芳百世,成为一段佳话了。
澹台明月的言语无疑表露出了在座读书人的心声。
“话说回来,老先生,你刚才提到这篇文章的创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佛门高僧?”澹台明月试探着问道。
他有些惊讶,没想到之前自己与花魁谈及的“来教坊凑热闹”、“世风日下”的和尚,竟然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澹台明月一时有些犹豫,虽说才华横溢的人,有点小嗜好,也很正常。
但和尚到教坊司做客,这种事情放在普通人眼中,还是太过惊世骇俗了。
难道此人空有文采,人品却是一般?
……
“真智,真智!人呢?”
楚零左顾右盼。
递交宣纸后他闲来无事,只能默默欣赏霓裳斋的小姐姐摇曳生姿。
正看得津津有味,回过神来,真智的踪影却不知何时消失了。
“小师叔,我在这呢。”真智闻声招了招手,一眼看去,他似乎正在跟一位华服公子交谈。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华服公子露出恍然的神色,转过身来,对着楚零拱了拱手,“在下澹台明月,国子监学子。敢问这篇《劝学》就是出自阁下之手?”
嗯?你就是澹台公子?
楚零一下就来了精神。
怎么样?我直接写文章打你脸,当众羞辱你,你一定很生气吧?
一定觉得自己的尊严遭受了屈辱吧?
楚零来劲了。
按照他的预判,接下来的剧情一定是澹台公子当众表示不服,然后两人文斗,再然后自己不但用文采“羞辱”了对方,而且还气势凌人地抱走了花魁,当面牛头人。
澹台公子一定会气急败坏,而此事一经在场的看客们宣传,绝对惹得满城风雨,伏魔寺众僧人尽皆知。
那样一来,距离自己继承魔佛道果,也就不远了。
“不错,我就是。此事乃我一人所为,与他人并无干系。”楚零傲然挺立。
澹台公子眼睛一亮。
他初见楚零便惊为天人,虽然对方剃度为僧,但容貌俊朗,一身正气,完美符合自己对《劝学》作者形象的想象。
也只有如此正气浩然之人,才有胆量当面指责我辈读书人耽溺教坊司,荒废学业啊。
澹台明月肃然起敬:
“大师请不要误会。我原以为大师前来教坊司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没想到您的境界竟然如此高尚。
最开始我看到两位既然皈依佛门,却来到教坊司,实在有伤风化,对大师的品性有所怀疑。
直到刚才跟真智小和尚聊了两句,方才知道两位来此是为了修行,为了历练凡心。”
“嗯?”楚零愣住了,他逐渐感觉情况有些不大对劲,似乎在朝不曾预料的方向发展。
不对啊,阅尽红尘、磨砺凡心云云,不是自己一开始忽悠真智来教坊司的话吗?怎么还被当真了?
他眼皮跳了跳,向真智望去,正好看见对方挺直了腰杆,仿佛小学生做了好事求老师表扬的姿态。
楚零嘴角抽了抽:“不过,在下确实犯了佛门戒律。众所周知,佛门戒女色,贫僧来到此等声乐之所,已然是犯了佛门清规戒律……”
“大师言重了。”
澹台明月顿时感到一阵惭愧,先前他还对无戒大师的品行有所怀疑,毕竟和尚来教坊司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就是有辱斯文、伤风败俗。
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请责。
澹台明月顿了顿:“我先前也对大师的品性有所怀疑。直到真智小和尚出言点破,我才恍然大悟。
大师你不顾佛门清规戒律,主动身陷泥潭,只为用一篇《劝学》挽救我等在教坊司荒废岁月的读书人。这种行径,与佛经中普渡众生的佛陀何异?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大师亲身践行佛学至理,舍己为人,不愧为佛门圣僧!”
楚零:“???”
他深吸了一口气,指了指自己脑袋:“你确定你这里没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