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赵弘明也感知到自己的异象也发生了一些轻微的变化。
背后虚空中,一尊巍峨的山岳虚影缓缓浮现,散发出厚重而磅礴的气息。
随着他修为的提升,山河图中幻化之物变得更加凝实和磅礴。
异象世界,也变得更加广阔。
轰!
一道鸿蒙钟鸣之音在他的神识中炸开,让赵弘明混身一震。
赵弘明急忙屏息凝神,将神识沉浸在观想世界中。
他看到一方浩渺无垠的天地中,白色的国运宛如白色丝绸一般漂浮在玄天之上,浩瀚无边。
这里面的国运每一缕都重若千钧,徐徐飘动着。
在国运之下,一座巍峨庄严的道宫矗立其间。
这座道宫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宫墙之上雕刻着古老的符文,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流出不凡的气息。
仔细看的话,则能够看到这座道宫内盘坐着一位巨人,他宛如雕塑般静谧不动,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金光。
赵弘明认出,这是他凝聚出的巨人真印。
巨人周身有磅礴的气息,与道宫中的鸿蒙之音一起滚滚而出。
这些声音悠远而深邃,每一道声音都蕴含着某种大道之意。
赵弘明听到后只觉得振聋发聩,好似觉得其中有无尽的玄机和奥秘可以参悟。
真印是修炼者的根本,代表着修炼者在武道上的意志,是真意的核心。
如果能够领悟真印其中的奥义,对武道精进无疑有着很大的好处。
可惜现在的他并不能理解到其中的奥义。
等这股道音消退之后,赵弘明将自己的神识从观想世界中撤出。
他悠悠睁开了双眼,默默运转了全身真意。
突破造化二品后,赵弘明发现自己对灵气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
他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虚空中每一丝灵气的流动和变化,好像整个世界在他的感知中都变得透明起来。
“好稀薄的灵气。”
赵弘明的眉头微皱。
以前没有发现,现在他感觉这世界中的灵气有些异常。
与这天下有种割裂感。
两者泾渭分明,好像冥冥中有些难以相融。
赵弘明有些难解其意。
“现在突破到了造化二品,不知道我的战力到底提升了多少。”
赵弘明心神一动,周身青光乍现了,骤然消失在了练功房中。
皇宫南苑,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青翠的草地上。
一群麋鹿正悠闲地低头吃草。
突然,一道青光如闪电般划破天际,无声无息地降落在麋鹿附近。
麋鹿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异象吓得惊慌失措,纷纷四散奔逃。
青光滴溜溜一转,逐渐消散,露出了赵弘明的身影。
他没有去追赶那些受惊的麋鹿,而是缓缓地抬起头,望向不远处。
只见前方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好似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天地之间。
赵弘明深吸一口气,随即催动全身的真意。
“就让我看看我突破后到底变得多强。”
他双手轻轻一挥,顿时一股强大的气息从他体内爆发而出。
这股气息如同狂风巨浪一般,瞬间席卷了整个南苑。
赵弘明身形一动,化作一道青光向最近的一座山峰冲去。
他挥拳而出,轰的一声巨响,瞬间将整座山峰轰碎。
接着他身形不断闪动,不断出手,一座座山峰在他身下纷纷崩塌碎裂。
片刻之后,赵弘明收回了攻势,站在一片废墟之中。
四周的山峰已经全部夷为平地,只剩下一些零碎的石块散落在四处。
赵弘明站在原地,心中不由的有些失望。
刚刚突破到造化二品的他,本以为战力会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蜕变,然而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并非如此。
赵弘明细细感受着自己体内的变化,的确,有一些特征变得与之前截然不同。
他的肉体也变得更加强横,肌肤之下仿佛有龙蛇游动,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
山河异象也有所变化。
然而除此之外,他的战力与之前相当,并没有因此而感受到质的飞跃。
以往在通窍、先天等境界的时候,他每一次突破变化都不会如此之小。
“难道这就是造化二品的实力吗?似乎连寿元都没有增加多少。”赵弘明在心中不禁怀疑。
他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此方世界武道的巅峰之上,所以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层无形的壁垒,阻挡在他通向更高境界的道路上。
“武道路断……”赵弘明轻叹一声:“没想到竟是这般感受。”
要知道他有天道酬勤】武学面板都尚且如此,更别说这座天下其他的武夫了。
他们每突破一个境界都异常之艰难。
很难想象他们突破到造化境会付出怎样的努力。
如果要再突破,他们要费的代价已经难以想象。
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无论战力还是寿元都没有多少的变化。
这其中的落差,怕是能让武夫的道心直接破碎。
以前常常听到陈雪容提及的武道路断,还不解其意。
现在他却多少有些体会了。
赵弘明喃喃自语:“武道一途比我想象中的似乎要更难啊。”
他看了眼天道酬勤】武学面板,显示接下来还要突破的进度,所消耗的时间变得更久,足足需要四年才能达到。
“对我来说这好像也并非不能接受。我的寿元足有四百多年,经得起。”
“一不成,则二,二不成,则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言乃是不二真理。”
“天道酬勤,逆天改命。此方世界的武道,必将以我而始。”
赵弘明稳住了道心,使其重新变得坚定。
“既然如此的,眼下赵国已灭,齐、楚两国也就是留不得了。我可尽快一统天下,集天下资源助我修炼才是。”
赵弘明不由的想起了各国初代王的事,让他忽然觉得其中有些蹊跷,右眼皮忽然跳动个不停。
看来炼化其他各国玉玺的事可以往后放一放,灭国后先提升修为。
赵弘明迈开步伐,留下一串残影,回到了乾清宫。
魏国皇宫的大殿之内,气氛庄严。
金色的龙椅高高在上,赵弘明端坐其上。
赵弘明刚刚回到大殿便对身旁的高延士说道:“高延士,传朕旨意,召集文武大臣,朕有要事相商。”
“是,陛下。”
高延士躬身领命,随即退去。
不一会儿,文武大臣们纷纷来到大殿之内,按照品级排列整齐,山呼道:“臣等拜见陛下。”
“不知道陛下,此时召集臣等可有要事?”李俚站在百官面前,率先踏出了一步,说道。
赵弘明扫视了一眼群臣,沉声说道:“朕今日召集众位爱卿,是有一件大事要宣布。朕决定发兵攻伐楚、齐两国,要覆灭其国。一统天下的时机到了!”
赵弘明的言语就好像是一滴凉水,落入了已经滚烫的热油中,大殿之内顿时沸腾起来。
文武大臣们面色激动,议论纷纷。
赵弘明看着群臣的反应,并没有急于表态。
过了好一会儿,一位武将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举不妥。楚国和齐国实力强大,贸然发兵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弘明知道满朝的文武官员,在被他杀过一批后,留下的无不是人精,向来狡猾的很,不见兔子不撒鹰。
此人站出来替百官探探他的态度和口风,并非真的不愿。
赵弘明微微一笑,说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但朕意已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楚国和齐国如何能挡得住朕的百万大军?更何况,有朕在此,便是有最大的保障,你们还有谁赞成,谁反对?!”
有文臣见到赵弘明语气中多了几分不善,急忙也站了出来,圆场说道:“陛下英明神武,臣等佩服。但兵家大事,万不可草率,在发兵之前还需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是。”
赵弘明点头表示赞同:“爱卿所言甚是。传朕旨意下去,让各州各郡加紧备战,同时在赵国中调集粮草辎重随军出征。朕是告知你们,不是让你们提意见的。退朝!”
赵弘明猛的一挥衣袖,从龙椅中走下,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头也不回的离去。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诺。
建武五年,魏国灭赵之后,六十万大军东进,正式攻齐。
而在魏国攻齐的同时,楚国也与齐国结为同盟之国,共同抗魏。
就在魏国派出六十万大军的时候,楚、齐两国也派出七十万大军,与魏军决战于野。
此战楚、齐两国几乎是精锐尽出。
各国的世家和武学势力无不鼎力支持。
就是许多被魏国的武学势力,不满魏国的“招安”,不愿屈于魏国王室之下,打着反魏的旗号,也加入了楚、齐联军,让楚齐联军的实力空前的庞大。
魏楚齐边境,原野辽阔,狂风卷起滚滚烟尘。
天际线上,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动。
魏国六十万大军与楚齐联盟的七十万大军对峙于这片苍茫的大地上。
战鼓擂动,声震天地,魏军将士们铠甲鲜明,刀枪如林,他们眼神坚定,气势如虹。
这片战场上的六十万魏军,其中过半都是经过灭赵、灭韩的武夫,是历经沙场磨砺的铁血雄师,全身浴血。
更别说,这些大军都是经过吴起系统训练的魏国精锐之兵。
他们列阵如山,步伐铿锵,每踏出一步都如同雷霆万钧。
而楚齐联盟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魏军的凌厉气势下,却显得有些慌乱。
“众将士!”魏军主将吴起高举长剑,声音洪亮如钟:“今日一战,关乎魏国未来,关乎天下一统!我们要用敌人的鲜血,来祭奠我们的荣光!”
“战!战!战!”魏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震四野,他们的士气如虹。
战场上,楚军的阵列在魏军的雷霆攻势下显得有些动摇。
尚未开战,魏军的每一次踏步前进,都好像要将他们的阵线撕裂开来。
楚军的将士们,虽然也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士,但在此刻,他们的眼中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慌乱和恐惧。
“稳住!稳住!”楚国的将领大声呼喊着,试图稳定军心,但他的声音在魏军的战鼓和呐喊声中显得那么微弱。
齐国将领见状,深知此刻的危机。
他策马来到楚将身边,两人眼神交汇,瞬间明白了彼此的意图。
为了稳定这七十万盟军的军心,他们必须许下重利才可了。
“听好了!”齐国将领运足中气,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诸位,此战关乎齐国和楚国未来的命运,需要诸位齐心协力才可。战后我等将为每一位有功之士提供一本仙武功法,一千的愿石和两国封地!”
这番话仿佛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一般,在战场上迅速传播开来。
“吼吼吼!”
原本有些慌乱的楚军将士们,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他们知道,只要挺过这一关,未来将有无尽的荣华富贵,搏一搏可改变自身之命运。
在齐国和楚国将领的激励下,楚军重新稳住了阵脚。
“杀啊!”
“杀啊!”
在擂鼓声中,双方大军的战斗正式打响,厮杀在了一起。
魏国大军与楚齐的盟军双方如潮水般涌向对方
没有任何的哨和兵法,只是单纯的厮杀。
魏军将士勇猛无畏,并且训练有素。
在进入战场后,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楚齐联盟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魏军的凌厉攻势下,却是节节败退,根本不是对手。
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经过十天十夜的厮杀之后,魏军终于大败七十万联盟军,盟军俘虏近四十万。
楚、齐两国见此大势已去,纷纷自刎于战场之上。
“如何处理这些俘虏?”副将向吴起请示。
吴起眼神冷冽,没有任何犹豫的沉声道:“坑杀!”
他的话语简洁而果断,透露出一股肃杀之气。
吴起清楚,这四十万的俘虏留不得。
既不能释放回去,而魏国接连的征伐也承担不起这样的数量的人。
所以只有坑杀一条路。
除掉这四十万大军后,楚、齐两国便再无任何还手之力,魏国一统便成定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