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快速捞出来,再次放入油锅复炸。
炸到金黄酥脆捞出,这时候就关键了。
御膳房的大厨,会把辛辣的大蒜,以及香菜切成小段。
撒上胡椒面,和孜然面。
最后滴上那么几滴山西老醋。
在盆里飞快的搅拌,大蒜的香味,香菜的味道,醋的味道,胡椒面孜然面。
直冲天灵盖。
等到搅拌翻炒过后,大蒜已经没有辛辣口味。
这样一盘金黄酥脆的炸河鱼才能端上餐桌。
李善长筷子都不用了,挽起袖子,直接捏着小鱼和芫荽段塞入口中。
而徐达则深陷蜜汁烧鹅的味道,久久不能徘徊。
这紧实的肉感,鲜嫩多汁,甜香的鹅皮入口即化。
每咬开一口鹅肉,汁水就会从白花花的肉中喷射出来。
吃起来不柴不腻,而且还不塞牙,微微的甜口在口腔爆炸开来。
老福此时又端来一道非常普通的汤,里面是青菜叶子,在胡椒味的汤里徘徊。
偶尔还有几片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最后是芫荽打底,朱元璋的最爱。
翡翠白玉汤他早就不喝了。
除非偶尔怀旧,让别人喝一下。
这道五花肉青菜汤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简单。
首先把五花肉切成均匀的肉片。
然后起锅烧油,油温七成热,下去姜末蒜末以及八角花椒。
等到这些辅料的味道被油炸出来后。
捞出来扔掉。
这时候再下五花肉,煎的微微金黄,此时是关键了。
加入秘制的高汤,大火烧开。
最后再放入盐,胡椒粉提味。
洗好的菠菜在出锅的那一刻撒在汤里。
淋上几滴小磨香油和香菜。
让人喝一口瞬间上头,做到了真正的流连忘返。
徐达吃完鹅腿,吸溜了一口汤。
眼前一亮:“皇上,这汤可以啊。”
“这汤真是鲜美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别光顾着喝汤。”
“酒也别忘记喝。”
“来,看看这是什么酒。”
两人同时看去,只闻见刺鼻的酒味。
杯中的酒不再是浑浊的颜色。
反而有些清澈。
这是蒸馏酒?
朱元璋点点头:“元朝时,此酒多为蒙古贵族爱喝。”
“干劲十足,俗称三杯倒。”
“咱后来品尝了下,果然如此,不过这种酒有个不好的习惯。”
“那就是第二天起来头疼欲裂,口渴无比,浑身乏力,无精打采。”
“干什么事情都不专心。”
“这种蒸馏酒属于下等人喝的酒。”
“甚至连乡野村夫都不喝这酒。”
“蒸馏酒就是个耻辱,用来治疗伤口还好,拿来给老百姓喝,老朱我于心不忍啊。”
李善长点点头:“确实。”
“蒸馏过的酒,虽然强烈,但远不如我们现在喝的黄酒。”
“我也曾经喝过此酒,可以让人瞬间晕头转向,非常伤脑子,”
“蒙古人没有脑子,且冬天寒冷,喝这种酒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咱们汉人可别上了这个当。”
“喝烈酒误事啊。”
这个观点得到了现场三人的一致认可。
朱元璋接着说道:“但是今天咱们就尝尝。”
“蒙古人喝的了,我朱重八如何喝不得。”
“来来,今天就让我们兄弟三个好好尝尝这蒙古烈酒。”
几人你来我往,全然没有文人的那种架子。
仅仅过了一会,三人的脸都红了,胡须上也沾染了不少酒水。
桌子上是没有炸花生的,因为还没有传入明朝。
此时肥腻的肉类不再是几人的选择。
清爽的黄瓜才是这个季节还有的蔬菜。
几人蹲在凳子上,一边吃些黄瓜,一边用手抓着小鱼。
在这一瞬间,他们又回到当年四处征战的日子。
朱元璋喝着喝着便骂道:“你们说,这些文人,咋就他娘的这么贱呢。”
“咱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不收他们的税,他们还拐弯抹角的坑咱,干他娘的。”
正在咀嚼的二人听后,慢慢安静了下来。
因为他们知道皇上是不会无缘无故骂文人的。
徐达率先问道:“上位,这是咋了,是不是那个御史骂您了?”
“他娘的,我猜就是那个刘茂才,那家伙上次还搞我一家伙。”
朱元璋摇摇头:“并非御史也啊。”
“就比如这次苏州那个什么杨子辅。”
“他爹当年我以礼相待,许以官身。”
“结果呢,换回来这么一个不争气的结果。”
“搞罢学啊。”
“要不是标儿解决了这件事,恐怕只会越闹越凶呢。”
李善长老眼浑浊的看了朱元璋一眼。
“皇上啊,并非我们对他不好。”
“是这群人早已经习惯了前元的统治了。”
朱元璋:“何以见得。”
“皇上,你还记得建国初期,有多少文人自裁吗?”
“据臣所知,仅洪武元年就有六百多人自裁。”
徐达此时也及时补充:“不错。”
“我记得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夏天的时候。上位派我和常遇春大将军率军北征,七月抵达通州后。
七月二十八日,我与常遇春兵分两路,从通州分别进攻元大都。
记得当时惠宗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
这家伙还不如他老子。
直接携后妃、太子、公主自健德门出城北逃,前往上都避难。
听说鞋子都跑丢了一只呢。
当时我们进入瓮城后,看不到老百姓夹道欢迎。
也看不到有什么士兵顽强抵抗。
只看到有不少读书人上吊而亡,或投河自尽。
那个时候我还年轻,以为这是元廷干的龌龊事。
现在才明白啊,这群人就是在殉国。
殉国?
朱元璋有些不可思议:“你是说,汉人为元人殉国?”
徐达点点头:“不错。”
“他们就是在殉国,但请上位别在意,这群人死有余辜。”
“元廷97年而亡,这百年间几乎没有管理过地方。”
“这群蒙古人只知道有钱花就行,对于地方管理松懈的很。”
“几乎就是放养式管理。”
“导致很多地方大儒,豪门乡绅自立为官。”
“这群人自由散漫惯了,他们与其说是殉国。”
“倒不如说是为他们的家族不能继续坑害百姓,而痛惜。”
“所以这群元末文人怀念元廷,而对我大明嗤之以鼻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