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明朱雀门外的守卫从来没有见过今天这番场景。
现在正是皇帝与百官开展朝会的时间,按道理说他们应该清空附近的街道,方便皇帝龙辇过境。
但是显然今天这个局面有些超出他们的掌控了。
他们的左手边跪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其中以老幼妇孺居多。
他们都身穿丧服,面色哀戚,隐隐传来压抑的恸哭之声。
右手边是成群成群的黑色铁骑,因为是在城内的原因,重装甲士牵着战马,另一只手按在腰间剑柄上,杀气腾腾。
这可是长垣铁衣,常年和异族作战的大周边军,远非作为养尊处优的亲军十六卫的监门卫的气势所能比较的。
“咕咚。”
一个监门卫执戟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大人,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他腿肚子都有些打颤,手中的长戈都要拿不稳当了。
他本来是城中一個富户的子弟,来监门卫只是象征性地挂个职,过两年便要回去继承家业了。
怎料到就在他偶尔来执勤的当口,竟然会出了这等闻所未闻的事情。
“莫要慌张,我已经遣人去城南城北各大营以及玄重卫总衙寻求救援,相信援军即刻便会抵达。”
“我们只要再支撑一会儿,这群逆臣乱党定会不攻自破。”
那为首的监门卫大将军强装镇定说道。
“可是大人……他们看起来也不是逆臣乱党啊?”
监门卫将军身旁另一位执戟苦笑着说道。
“这群骑兵是长垣铁衣,陶侍中麾下。若是陶侍中是乱党的话,那我们又算是什么?”
“至于这另一边……他们可都是长明的百姓啊。他们手无寸铁,怎么会谋反呢?”
他都不知道现在他们堵在门口拦着他们是对是错了。
陶侍中会错吗?这泱泱的民意会错吗?
他们手中的武器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挥动呢?
监门卫大将军面色铁青,手中紧紧地捏着鎏金的刀柄。
他何尝不知道属下所言都是事实,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吴大人,吴大人!”
传令兵拨开层层叠叠的士兵,自城墙脚下冲到了他的近前,直接单膝跪倒在地。
“怎么样?援兵呢?”
吴将军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焦急问道。
现在他手里只有这么百十来号人,根本控制不住眼下的场面。
只得向同属禁军系统的其他军队寻求救援了。
“大人,玄重卫直接拒绝了我们的要求。”
那传令兵苦笑道。
“他们甚至今日集体旷工了,玄重卫总衙内没有一个人。”
“该死的兰陵萧氏!”
吴将军狠狠地捶了下身旁的柱子。
“卑职从玄重卫出来之后,去了左右金吾卫大营。但是……”
传令兵大口喘着气,汗水自脸颊两侧滚落。
“但是左右金吾卫也都拒绝出兵。”
“什么?”
吴将军惊怒无比。
如果说玄重卫的拒绝还在他的意料之内,那么左右金吾卫的拒绝可就让他万万没想到了。
“高敬和冯习究竟在搞什么?他们莫非是不想要自己的官职了吗?”
话刚说出口,他便瞬间意识到了什么。
这堵门的是陶公的军队,那可是冯习的老上司,他必然不可能出兵。
至于高敬,这笑面虎多半是看出来了形势不对,想尽办法在拖延。
可恨呐!
他一声长叹,心中暗自悔恨。
怎么这百年不遇的倒霉事情就偏偏让我碰上了呢!
“外面呢?城外的禁军大营你去了吗?”
他仍然抱有着最后一丝希望,怀着侥幸心理问道。
可传令兵接下来的话却让他这最后的一丝幻想也破灭了。
“大人,恕属下无能。”
传令兵低声说道。
“长明城门已经被长垣铁卫从里面全面堵死了,我根本出不去啊。”
吴将军眼前一黑。
这究竟该如何是好啊!
他抬头看了一眼。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这日头是越来越高了。
这么多人一直堵在这里,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了。
这样下去,自己这大将军也算是当到头了。
他仓皇地踱着步,着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这时,监门卫身后的北宫宫门突然开了。
伴随着沉重的甲胄碰撞声音,大批皇帝亲军涌出,沿着城墙形成了一道新的防线。
是驻守长明北宫的虎贲、期门和羽林三军。
吴将军在看到他们出来的一瞬间,稍稍恢复了些许精神。
这些禁军跟监门卫这种水货可不一样,都是皇帝的亲军,百里挑一的好手,虽然人数上少于长垣铁卫,但是质量上的领先足以抹消数量上的差距。
“全体列阵!”
他狐假虎威般吼道,似是在为自己壮胆。
就在天子亲军出城后不久,那黑色的浪潮之中也有了动静。
……
……
“我知道,我都知道。”
陶允姜将宋潜明搀扶起来,轻声劝慰道。
“您放心,我一定会将他们的公道给讨回来的。”
她又转身面向了眼前的人山人海。
“诸位放心,大家失去的公道,终究都会被一点点地归还!”
“我……不会让他们的牺牲白费。”
陶允姜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禁红了眼眶。
她也没有想到方未寒帮助过的这些百姓会自发前来,在南宫之外跪成一片。
如果他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很开心的吧?
不知道他在廷尉监狱里过得怎么样了。
她真的好想他。
陶允姜在金吾卫将方未寒带走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了九边之中最近的固原镇,一刻都没有休息。
因为她爷爷现在在固原镇。
陶允姜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便跑完了这几百里路,中间换了不知道多少匹马,血气干涸了多少次。
只为了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
方未寒还在长明等着她,她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救方未寒的人了。
正如方未寒和云纾所想的,陶允姜永远都不会抛下他不管。
这是他和她的约定。
她向着陶琰言明了这件事情。
陶琰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这才有了西北三镇铁卫骑兵南下的事情。
她转身回到了长垣铁衣的军阵之中。
“姜姜,说完了?”
一名满头白发,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将笑呵呵地问道。
他身材高大而宽厚,如同钢刀一般的岁月在他的额头刻下了道道皱纹,却丝毫没有削减他身上的赫赫威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这便是当下大周的朝廷柱石,铁衣之基,山阳郡公陶琰。
他亲自跟着自己的孙女回归了长明城。
“嗯。”
陶允姜的声音有些闷闷的,显然心情算不上太好。
“哈。”
陶琰笑着摇了摇头。
“放心,爷爷在呢。那方未寒受的委屈估计也到此为止了。”
陶允姜点点头。
她心情烦闷之下,连陶琰语气中的打趣含义都没怎么注意到。
陶琰看着自己孙女这个样子,不禁也是有些心疼。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已经听陶允姜和自己的部下言明过了。
同时他还顺带着调查了一遍方未寒的过往事迹。
山阳郡公的调查力度可想而知,没过一会儿方未寒所有的信息都被摆在他的面前。
陶琰详细地看了一遍,最终得出了结论。
可造之材。
光是方未寒身居高位,尚能体恤人间苦楚这一点,便不知比世间大多数肉食者的境界高到了不知道哪里去。
更何况他似乎还具有高深的城府以及宽厚的心胸,武学天赋更是不俗。
他皇室亲王的身份倒也不错。
陶琰原本就在发愁,应该为自己这个孙女找一个什么样的夫婿。
世家吧,自己不喜欢,自己孙女估计也不喜欢。
平民吧,也没什么自己能看得上的。更别提陶允姜了。
陶琰是知道自己这个孙女的,看上去开朗乐观,实际上比谁都骄傲。她能看得起的人可谓是天下寥寥。
现在突然冒出来了一个方未寒,倒是让陶琰有些喜出望外。
论身份,他是皇族的藩王,为世家所不容,却又不受皇帝信任。
论实力,他也能称得上是文武双全。
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己这个孙女很喜欢他。
除了他的情感纠纷有点多之外,没有什么别的问题了。
陶琰对于方未寒很满意。
不过他这次率军南下除了方未寒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大周局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境界,南面的君臣内讧之时,殊不知北方的异族已经觊觎中原沃土多时,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陶琰认为,自己身为大周股肱之臣,必须让这个国家的人对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有个预警。
但是奏疏不行,政令不通,上原王氏彻底堵死了文官系统这个朝廷的血脉经络。
于是陶琰便决定使用另一种方式。
兵谏。
陶琰从来就不是什么文人,他甚至都没读过什么书。他最擅长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便是动兵讨伐。
他虽然身在固原,然而身上并无铁衣军衔,按理说无权调动长垣铁衣。
但是他是陶琰。
凭借着他的手书,陶琰还是很轻易地调动了固原、怀远、天方三镇的骑兵一同南下。
一路上逢城绕城,遇关冲关,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到了长明城下,没有让任何人提前收到消息。
陶琰深知兵贵神速,不能留给皇帝和世家太多反应的时间,所以他没有调动铁衣步兵,而是带上了几乎全部的骑兵部队。
他一共带来了两万轻骑,三千重骑。人数不多,但是也够用了。
“羽林卫出来了,我们走。”
陶琰淡淡说道。
陶允姜走在他的身侧,默默握紧了双拳。
……
在一个朱雀门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个憔悴的少女正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一幕。
她看到了陶允姜几天不眠不休,奔行上百里,带着几万铁骑回归长明。
她看到了这些百姓身着丧服,一言不发地跪在朱雀门外无声嚎哭。
她都看到了。
他们素不相识,却在一个地方相聚。
都是为了他的公道。
谢令婉有些疲惫地闭上眼睛。
凭心而论,却不能平心而论。
我真的错了吗?
你是对的,我真的错了。
少女的苍白嘴唇翕动着,似是在喃喃说着什么。
却连她自己也听不清。
“姐姐……”
一个干瘦的小手拽了拽她素白的裙子。
“你也是来救广陵王殿下的吗?”
谢令婉睁开茫然的眸子看去。
那是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像是外城区的孩子。
她张了张嘴,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出来。
“娘亲说我们不能哭,让宫里的大人物看到了,会以为我们很软弱好欺负呢。”
小女孩脆生生说道。
我哭了?
谢令婉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眼角,惊讶地发现有些湿润。
呵,我竟然会哭。
她突然笑了起来。
“你娘亲说得对,我们不能哭。”
谢令婉蹲下身子,摸了摸她的脑袋。
若是熟悉谢令婉的人站在一旁,怕是会被她现在的样子惊掉下巴。
众所周知,谢令婉讨厌穷人,也讨厌小孩。
而对于一个穷人的小孩,她竟然态度这么温和。
这简直匪夷所思。
“婠婠,你去哪了?”
一个焦急的喊声响起。
“我在这呢,娘!”
小女孩跳起来招招手。
不久之后,一个穿着粗布白裳的女人便匆匆来到了近前。
“娘,我跟这个漂亮姐姐说话呢!”
小女孩扑入女人的怀里,迫不及待地指了指自己刚刚认识的漂亮姐姐。
“她也是来救广陵王殿下的。”
那女人打量了一番谢令婉,发现她身着的分明是华贵的云纹绸缎,身上的气度更不可能是一般人家的女子。
这肯定是哪户大家小姐。
“姑娘,打扰了。”
“无妨。”
谢令婉温柔地说道。
那女人只好祈祷着自己的女儿没有惹到谢令婉,连忙拉着自己女儿离开了这里。
“姐姐,姐姐!”
那小女孩一边远离,一边努力地回过头来。
“你脸上有灰哦,记得擦一擦!”
她的小小身影很快便消失在人潮里。
谢令婉抬起一根手指,在自己的额角轻轻一抹。
点点白灰落在她的指尖。
像是风霜席卷后经受烈火焚烧的草木余灰。
少女呆呆地站在原地,身形孤单而落寞。
长明天街金碧辉煌的街道上跪满了层层叠叠的白衣,如同一场盛大的葬礼。
谢令婉也身着白衣,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少女鼻子一酸。
她真的好想……好想哭。
可她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