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前,周成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会觉得脸红,但现在,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夸奖,再加上刚刚被这群人恶心到了,所以,他也就不动声色地听了下去。
朱元璋一看,就知道周大人是个很淡定的人,难怪会被自己看中。
“为国效力,为国效力,为国效力!”
周成摆了摆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结束这个马屁的过程了。
所以,他不慌不忙地开口:
“举手之劳而已,我只是看着最底层的人们过得很艰难,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我种植的种子,能让他们在未来更恶劣的环境下,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也不会有任何愧疚。”
周成回忆了后人关于“小冰期”的调查,认为“大冰期”发生在元朝中叶,直到晚清。尤其是在明代,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在这段时间里,世界温度急剧降低,作物产量急剧降低,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急剧减少。因此,有不少后人都说,大明王朝的覆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刚刚还在憧憬着大明未来的众人,闻言都是一愣,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朱棣想也不想就直截了当的向周成问道:“先生,环境恶化是指哪方面?”
周成有些微醺,完全没有察觉到旁边正在喝着酒的人已经停下了脚步,侧耳倾听。
“就是自然灾害越来越多,洪水、干旱、地震、冰雪等自然灾害越来越多。”
朱棣神色一动,连忙问道:
“怎么可能?!”
所以周成就把“小冰河”这个说法说了一遍。
“不管怎么说,温度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而是会逐渐变得寒冷,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例如,在暖和的南部,在一个冬季,会有一场暴风雪。未来只会愈演愈烈,这还不是最高潮,到了后面,温度下降,对大明的打击会更大。”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么,谁能承受得起这样的损失?”
“我提供的粮食虽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但也能极大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得到一些休息的机会。”
周成明显然是吃得太多了一点。
“咚!”朱元璋猛地将杯子一放,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群臣屏息静气,鸦雀无声。
他们刚刚高喊着大明有天佑,皇上有多威风,对方却说大明要遭殃,要倒霉了。
这些人都想把周成的头给敲下来,让他醒过来。
跟你坐在一起的,可是大明国师!
你就不能说两句吗?
我们能不能好好吃饭?
经过这些日子的接触,朱棣对周成已经是心悦诚服,对周先生的为人也是了如指掌。
他认为周老爷并非信口开河之辈,只是那番话着实刺耳,让朱元璋这个一手缔造了大明江山之人难以忍受。
你怎么能证明你说的是真的呢?
朱棣看了看自己的老爹,又看了看周成,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好悄悄扯了扯男主角的袖子,希望他能把刚才说的话收回去。
要不要我扶你回家休息?”
“慢着!”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
不过,也有一些人,在意周成的话,在意大明的前途。
“周大人此言何意,可有证据?现在大明国泰民安,我们可不会相信你的鬼言。”
周成哆哆嗦嗦地爬了起来,漫不经心地说:
“不信的话,可以去翻阅一下各地的县志、州志,就能看到从上个世纪到现在,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冷,气候越来越恶劣,南北温差越来越大,江水也越来越多。”
“整个夏季,农作物产量都在下降,旱灾接踵而至。”
“每一个地县志州志都有记录,多看看就明白了。”
说完,周成摆了摆手,转身离开,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听到这个消息,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周先生不会信口开河,但心里却是巴不得这个消息是真的。
没人再吃饭喝酒,朱元璋挥了挥手,命人将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收走,然后转身对着众官员说道:
“听到了吗,把各地的县志、州志都给我找出来,另外,多找几个地方的人,多打听打听。暂时什么都不要做,赶紧让我看看,整理一下!”
“是!”文武百官们也知道这件事非同一般,当即恭敬行礼,神色肃穆。
朱元璋负着双手,站在院子里,眺望着远方的水田。
“若真是如此,那这位周公子,便是老天爷派遣下来,帮助我大明度过这一劫的那位。”
朱元璋如此看重这件事情,没有人敢怠慢。一道道旨意一出,四面八方皆是行动,朝中的官员,更是彻夜翻阅着递上来的县志州之书。
数天之后,一封奏折就摆在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朱元璋、朱标等人都在,将奏折念了一遍后,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整个皇宫都安静了下来。
一直到朱元璋一口长长的叹息,这一口气,终于打破了沉寂。
朱标走到朱元璋面前,说道:“父亲,所有的证据都证明周大人说的没错,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件事情。”
也有官员认为,就算有这样的迹象,天气也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天气一直在变冷,说不定还会变暖,那就没必要太过担心。
朱元璋摇了摇头,这关系到大明的江山,哪怕只有一丝的机会,他也要抓住。
朱元璋也是从灾荒中走出来的,他很清楚,一亩三分田,就是一家人的一切,关系到一家人的性命。
没有了田地,没有了粮食,他们会做什么?朱元璋就是前车之鉴。
而从周大人所言,似乎不仅仅是大明受到了温度的影响,那么,北边又是什么情况?
中原的“鬣狗”们,在冬天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总是会入侵边境,这次也不例外。
如今,建国之初,风调雨顺,看似可以迎刃而解,可一旦气候变得反常,乃至变本加厉,大明将永远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此时不防患于未然,日后如何自处?
如果我们能把大明经营得井井有条,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一个不孝的儿子出了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会让他在内忧外患中毁掉江山。
所以朱元璋才会长吁短叹。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为我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最后,我们的大秦还不是在两代之后就灭亡了?他在的时候,就已经知晓了这件事情,早有准备,有了先祖的称号,后人就不会轻易改变了。
“太子。”
“在!”
“继续大力推广新粮食,多做一些农业方面的书籍。让其他地方,也开始制定相应的规则。”
他对一旁的文武百官道:“这份文书,你们可以先拟定出来,然后分发给各地执行。”
“而且,如果周先生说的是长时间的小冰川,普通人的衣服和衣服都会出问题。”
朱元璋井然有序的下达了命令。
另一边,周成抬头看了看天空,朱棣则是用一种阴沉的眼神看着他。
自从那一天醒来之后,杨开就没再跟他说过什么。
周成隐约记得自己说过很多话,却不明白朱棣为何会用这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
“那我刚才是怎么说的?”
朱棣得知近来朝中一连串的动作,确认了周老爷子说的“小冰河”是真的,也就放下心来。
否则以他父亲的性子,虽然看在周公子的面子上,杀了他,但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想到这里,朱棣总算是将自己当日所说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周成。
周成当真是吓了一跳,竟然让自己告诉他们小冰河的事情?
如果是一般人,他还可以以此为理由,说自己是个大人物,但这些人都是站在朝廷上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两天都没什么消息,应该是不在意。
周成正这么想着,就看到黄老哥在门口领着人走了进来。
身后的几个人将大小不一的盒子都拿了出来,然后将盒子一放就跑了。
周成一头雾水,“黄老哥,你怎么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一巴掌拍在周成的肩膀上,眼中满是狂热之色。
“这是我给周公子的,周公子风度翩翩,对家里的寒酸毫不介意,但我怎么忍心看着你吃亏?我们的两个孩子给你添麻烦了,你就笑纳吧。”
嗯?该不会是来送礼物的吧?
周成当然不会收下,朱元璋从来都不会忘记给别人的礼物,所以他也不会客套。
周成帮他出了好几个主意,帮他排忧解难,朱元璋灵机一动,便询问周成:
“以周大人的才华,留在这边陲,实在是太可惜了。要不,我推荐你到朝中任职?”
周成险些把刚喝下去的茶给吐了,赶紧摆手道。
皇帝的臣子哪有这么容易上位的?这可不是什么好活,随时都有可能丢掉人头。
朱元璋一头雾水,他都已经准备好了,要将周大人请到朝中来,可为什么这位周大人似乎对自己有些忌讳呢?
大明国泰民安,我又是个有本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着要入朝为我卖命呢?是不是眼花了?
周成当然不会说,我讨厌你们皇上动辄杀人,所以他装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老哥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习惯了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过着逍遥云野鹤的生活。”
朱元璋一想也对,他不同意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周大人是个淡泊名利之人!
因为朱元璋并没有刻意隐瞒,所以朝廷里的人早就发现了周老师的到来。但因为忌惮朱元璋的实力,谁也不会去招惹他。
没关系,像周先生这样的仙人,不应该被卷入这种肮脏的事情中,只要有朱元璋撑腰,就能让这个地方变成一处净土。
而且,他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是为了让周先生放心,方便询问,否则,像“小冰河时代”这样的事情,周先生肯定不会当着他的面说出来。
还好自己没有直接说出来。
周成并不清楚“黄老哥”的脑子里,忽然冒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看着他没有百般劝阻,反倒是松了口气。既然已经推辞了,那就很难拒绝他执意要送的礼物了。
可是当他看到箱子里的金灿灿的金币和各种珍宝时,周成却是大吃一惊,连地都给他了?!
周成狠狠关上盒子,忍不住回头看向“黄老哥”,问道:
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贪污,所以黄老哥不能做这种蠢事。
朱元璋一开始只是打算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并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他也就模棱两可地说是,周公子的那些物件,帮他在朝堂上扬眉吐气,皇上给他的赏赐。
周成松了口气,随即“哦”的一声,道:
“黄老哥,你这是要上位了!可喜可贺!现在的皇帝是个聪明人,黄老哥既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那就一定会受到重视,一飞冲天!”
一旁的朱棣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朱元璋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向周先生讨要朝中的重要事务,不得不承认自己是“黄老哥”,暂时成为周成身边的得力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