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糊涂的,苏羽便被这位秋筠师姐拉到了一个雅致的小酒馆里。
如果不是她一进门便随手丢了一锭银子给小二,让店家上最好的酒菜。
苏羽都要怀疑她是不是店里的酒托了。
可即便如此,在一处景色宜人的包间里坐定之后,他还是忍不住道:
“这个……秋筠师姐,其实即便我知道了书院的来历,也未必能作出好文章了,刚才我在街上真的是随性而作。”
闻言,秋筠却是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
“我今日修炼到了瓶颈,方才你那随性几句,便文气十足,让我受益匪浅。”
“即便是听完书院来历之后再无所出,那也没关系,今日这顿,便当我请你润笔了。若是真能以此写篇好文章出来,我还有重谢。”
听他随便从阿房宫赋里摘抄的一段就能受益匪浅?
而且这文气……又是个什么东西?
苏羽皱眉,他有点看不懂。
不过眼前这位古怪的秋筠师姐,既然自称是南麓书院的弟子,那多半应该就是儒家修士了。
这么说来,她突然这么热情,倒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所以,儒家的修炼体系,是跟所谓的文气有关么?
暗自皱了皱眉,不过他倒也没有当面问出这些问题来,只是坦然道:
“那还请师姐说来看看,若能帮到师姐,我自然不会推诿。”
“好。”秋筠给自己和苏羽都斟了杯酒,毫无形象的拿起酒杯对苏羽比了比,随后便一饮而尽。
苏羽见状,也只好跟着她干了这杯酒。
这个世界的酒度数很低。
但却意外的很好喝。
苏羽本不是喜欢喝酒的人,在尝了一口后都不由得眼睛一亮。
而秋筠在一杯酒下肚后,也仿佛是打开了话匣子,当即问道:
“你知道在大炎之前的朝代,叫什么吗?”
大炎之前的朝代?
苏羽愣了一下,不过他毕竟也是个秀才,这种问题还是知道的,闻言答道:
“大炎立国八百年,而在八百年前,应当还是一片乱世。若是再往前推的话,大炎之前的王朝,应该是一千二百年前灭国的大宁?”
“是!”秋筠点头道:
“大宁神武皇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结束了更久远时期长达千年的混乱,建立起了大宁。”
“而大宁享国祚一百一十三年,历三任国君而亡,随后便又是持续四百年的混乱。”
“大宁武力冠绝天下,那你可知道为何它百年便亡了吗?”
这个苏羽还真不知道。
前身虽然是秀才,可这玩意儿又不考,当然不会专门去学。
而且……记忆里他记得自己似乎是看过这类史书的,只是在自己看过的这些史书里,都只记载了当时大宁残暴不仁,然后整个国家突然就暴毙了。
就记了个亡国的年份,至于具体怎么亡国的,却是含糊不清,没有说明白。
说起来,一开始他对这个话题其实是并不太感兴趣的。
可现在却不同。
如果能从大宁一朝覆灭的前车之鉴里找到对应的造反角度,那他岂不是就能有个明确的方向了?
念及此处,他连忙正色拱手道:
“请师姐指教。”
“指教谈不上,这个在书院的经阁,或者帝都的皇家藏书里都能找到,也算不上什么秘密,只是你可能没接触过而已。”秋筠摆了摆手,接着道:
“其实大宁之所以一朝灭亡,是因为一个书生。”
“大宁建国不过百余年,可在其苛政之下,这神州的人口却从大宁建国时便有的数亿人,跌落到了只剩下不到八千万人。”
“天下叛乱四起,可在大宁的无情镇压之下,却始终翻不起任何风浪。”
“当是时,大宁皇帝大兴土木、南征北战、滥用民力。”
“以至于富者纷纷携家逃离大宁,穷者无立锥之地,这世间虽大,除了修士之外,寻常人竟无一处能容身。”
“根据当时留存的一些文献资料,在大宁时代,普通男子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二十五岁,女子则不超过三十岁。一旦遇到什么天灾,便是动辄数十万数百万规模的百姓死去,而大宁朝廷却丝毫不管。”
“民不聊生,便是大宁末期的景象,在大宁立国的这百年里,天下百姓甚至比在大宁之前的混乱时代更难以存活。”
说着,她顿了顿,不急不缓的拿起筷子夹了些凉菜入口,又喝了杯酒。
苏羽也没插嘴,便就这么等着她的后文。
咽下口里菜,秋筠才接着道:
“这南麓书院,便是大宁朝时修建的。”
“不过当时并不叫南麓书院,而是叫长生殿。”
“据说大宁征集了两百万民夫,收罗了无数奇珍异宝,仅仅花了七个月,便修建出了这座矗立千年不朽的长生殿。而根据史书记载,在修建长生殿时……是岁大旱,兖州人食人。当然,除此之外,参与修建长生殿的两百万民夫,最后活着出去的也只有十万不到。”
初秋的天气还颇有些炎热,可苏羽听到秋筠平淡的说起这段历史,还是忍不住脊背发寒。
这简直已经是丧心病狂了。
这样一个由修士所建造的王朝,比他之前所在世界的任何一个乱世或者王朝末期都要恐怖残暴。
生活在当时的人该多绝望?
凝神片刻,他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那后来呢?大宁为何因为一书生而灭?”
“当时儒家并不为皇帝所喜,处处受大宁朝廷打压。儒家两书院自保尚且乏力,自然无力再管天下苍生,纷纷避世自保。”秋筠耸了耸肩:
“然而,虽然绝大部分人认为当时的大宁携灭世强军,无可匹敌。可却偏有人不信邪,他的名字你肯定听说过,孟樊,南麓书院第一任院长、儒家亚圣,以及……弑君佞臣!”
“更具体的涉及到了一些儒家隐秘,我却不好再多说了。”
“大概过程就是,孟圣不忍苍生遭受如此荼毒,便以惊世文气写下一篇檄文,携天下万民怨气,代天问责,吊民伐罪。杀大宁第三任皇帝于长生殿中,一举屠尽大宁皇室,灭百万大宁精兵。威势无双的大宁,便如此一朝倾覆。”
“后孟圣认为长生殿中怨气冲天,恐放任不管必生厉鬼荼毒苍生,便在长生殿旧址上,建立起了南麓书院,希望以儒家学子的浩然正气,抚慰大宁时代枉死于此的冤魂厉鬼。”
“这便是南麓书院的由来,怎么样,有灵感了吗?”
秋筠显然对这段历史已经相当熟悉了,说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惆怅的感觉,反而是对苏羽眨了眨眼。
苏羽沉默许久,在她期盼的眼神下,叹道:
“宁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