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暴雨橙色预警(1 / 1)枫叶落在心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上八点半。

朝阳刚刚升起,不远处群山升起朦胧的薄雾。

高庆祥连着放了好几天假,还能领野外补贴,去河边钓鱼收获也不错,心情大好。

瞧见吴则过来,他便主动凑过来:“这次出去,还是一样,我留在这边,你开车?”

“我看行。”吴则点头。

杨胜利却板着脸喊道:“高司,你来开车,这次出去时间比较久。”

几人陆续上车。

总共六个人,后排需要坐四个人,很拥挤。

杨胜利不想女儿跟这些憨货挤成一团,招呼杨晓芳坐在副驾驶,自己挤进了后排。

熊大勇人高马大,吴则块头也不小,把杨胜利和胡涵育这对相对瘦弱的师徒给挤扁了。

“胡哥,你往那边挪点。”熊大勇活动不方便,示意胡涵育往左边挪一挪。

坐在左边靠门的是杨胜利,被胡涵育挤一下,直接脸贴着车窗了。

杨胜利直接开门下车,瞪着吴则和熊大勇,“你们车呢?”

“我们车……”熊大勇看向吴则。

“车坏了。”吴则说。

不开自己车,主要是为了省油钱。

“车坏了,你们自己走去大旭县!”杨胜利毫不客气的赶人下车。

“上百公里路呢,咋走去啊,您真会开玩笑。”吴则讪笑。

“下车!”杨胜利越发觉得吴则这小子脸皮厚得很,不能客气。

熊大勇先顶不住,畏畏缩缩的下车。

“你看你怎么还急眼了。”

吴则就不下车,屁股像是沾了502胶水,在座椅上一动不动。

“去开你们车,加油、过路费,哪怕是车坏了修车钱,开发票,我们单位报账!”杨胜利气不打一处来。

“哎,”吴则拍了一下脑门,“我想起来了,前两天车修好了。”

他钻下车,朝熊大勇示意道:“大勇,你去把咱们皮卡开过来。”

栖凤路是老街,道路狭窄,没有停车位,他们的车子就停在六队的停车场。

没错,就在他们旁边十米左右的位置。

熊大勇带了钥匙,转身过去就把车开过来了。

崭新的银色的皮卡,熊大勇还故意深踩油门,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动力澎湃。

杨胜利脸色铁青的钻进了猎豹越野车。

“轰油门干啥,故意气人是不是?”吴则钻进副驾驶,朝熊大勇呵斥道。

“反正不要咱们出油钱,还不得抓住机会,把油门踩到油箱里。”

“有道理啊。”

一個多小时之后,他们到达了大旭县国土局,一栋两层办公楼,白墙红窗,没有丝毫气派。

彭景学亲自迎接,先是在县里最好的酒楼招待了午饭,下午召开欢迎会,并且让地灾防治中心主任黄光亮详细介绍了过往县里做过的相关地灾防治工作,列举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灾点。

开完会议,杨胜利就马不停蹄的查阅局里的相关资料,打印了最新的卫星图,规划了重点排查区域的行程。

晚上是更加隆重的欢迎酒席,杨胜利推脱工作要紧,所以把很多敬酒挡了下来。

吴则倒是洒脱,来者不拒,喝了不少酒,醉醺醺的回到了招待所。

彭景学把他们安排住进了机关招待所,一人一个单间。

第二天大清早七点,杨胜利就招呼大家出发,在黄光亮的带领下,顺着乡道缓慢前行,主要是查看道路两侧山体有没有潜在的落石危险。

一些松动的岩体,标记位置,估计方量,并初步给出处理方案。

至于未来要不要花大价钱搞个地灾治理工程项目,要炸药炸毁,还是固定住,那就由国土局来定了。

顺着道路跑一遍之后,接下来就是挨个村子排查,排查落石、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有河流经过的村庄,既然是应对汛期的风险,重点就要看看河堤会不会被洪水冲垮,村庄房屋、耕田会不会被洪水冲刷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如果有潜在的危险点,标记出来,区分危害等级。

至于要不要斥资修建更加牢固的河堤,给个专家意见。

连跑了好些天,杨胜利感到疲惫,也有些无奈的表示:“形式大于作用吧,应对眼前的汛期,咱们的工作一点用没有。就算发现了地灾隐患,短时间很难防治。”

这话也就是私下说一说。

工作还得继续。

他们驾车到了吴则的老家丰雷镇新河村百硕屯。

村口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榕树,老人悠闲,聚在树下纳凉,瞧见外来车辆,就都伸着脖子观望。

瞧见吴则,便有人喊着:“那不是吴则嘛!”

吴则到村子前,没跟家里提前联系,进屋一看,家里没人,也没有逗留。

只是围着村子转了一圈,瞧了个大概,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隐患,就前往下一个村子了。

没过多久,家里的座机来电话,母亲听说他回村,询问什么情况,吴则简单说明了一下,然后就继续忙工作了。

晚上回到县城,彭景学抽空再次招待他们吃晚饭,并在席间忧心忡忡的分享一条信息:“今年第五号超强台风‘风神’登录沿海城市,咱们这边的气象局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持续暴雨一周以上!”

“在这个敏感的时间,千万别出什么事啊!”他忧心忡忡的祈祷。

自然灾害真的无法完全避免。

哪怕做了大量的防治工作,每年还是会在各地发生滑坡、山体坍塌等等或大或小的灾害。

吴则知道大旭县今年一定会发生一起较为重大的自然灾害,只是面对彭景学的担忧,这时候还真不好说什么。

连日的高强度排查工作,他一直在留意各种潜在的地灾点,但都拿捏不准。

吃饭喝酒之后,隔天各自还都得投入到工作中。

丰雷镇都跑完了,这天是进入隔壁乡镇映照乡。

从县城前往映照乡,路过丰雷镇街道,正巧碰上赶集。

这边三天赶集一次,流动摊贩在路边设摊,销售鞋子、老鼠夹、水果等等,还有不少售卖新鲜猪肉的摊位。

街上人很多,多是老人。

而且不仅是丰雷镇的人,隔壁映照乡的人,因为一些村庄来到丰雷镇街道比去映照乡街道更近,所以很多到这边来赶集。

尤其是映照乡八合村的村民。

车子在人群中缓慢前行,吴则听着当地熟悉的方言。

所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哪怕是隔壁村的人,说话口音也有些差异。

显然街上不少来自映照乡的人。

这个不经意间的发现,却突然触动了吴则的某根神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