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定都南京,继续北上(1 / 1)何其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十月一日(1662年)。

大明皇帝朱由榔正式定都南京,改年号为“洪兴”,宣布这一年为“洪兴元年”。

他祭天地,祭祖先,封赏诸将,大赦天下。

南京,我来了。

洪兴登上城楼,眺望远方,感受着六朝的烟雨。

恍惚间,他仿佛听到身后有一个声音,那声音振聋发聩:“我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洪兴浑身战栗,心里那团火开始熊熊燃烧。

他仿佛在这里获得了重生,伴随他一起重生的,还有他的大明帝国。

从今天开始,他不再是那个只会逃跑,只会躲在背后的软弱君主。

此刻,大明子民需要他,战前拼死的将士需要他,那些这么多年来苦苦支撑的抗清义士们需要他。

他们已经等了太久了。

十八年前,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逝世前发出“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的哀鸣。

十八年后,洪兴帝朱由榔颠沛流离,终于又站在了大明当初的起点。

他不想让历史重演。

给他二十年,他将还给大明子民一个强盛的帝国。

南京朝廷班子搭好之后,洪兴立即召集众臣开会。

会议的主题是:是否需要北伐?

会上众臣积极发言,洪兴坐在大殿之上,看着众臣一一发表着自己对北伐的看法,恍如隔世。

四年前自己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摆在自己面前的是山河破碎、异族入侵。

四年后他正一步步驱逐鞑虏,收复失地。

这一切真如梦一样。

“启奏陛下。”年逾五十的吴三桂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打破了他的遐想,“依老臣所见,清廷南京失守,中原丢失,已是元气大伤,我们应趁他病,要他命。不要给他们喘息,应立即北伐。”

洪兴点了点头,他也知道,此刻确实是清廷最虚弱的时候,如果不趁此机会消灭他们,只怕以后就没机会了。

但因为之前第一次打南京的时候,被苏克萨哈暴揍了一顿,洪兴现在每下一个决定都尽量求稳。

“各位爱卿的意见呢?”

大殿之上的永历用眼光扫着众人。

众臣纷纷低下头,刚刚还喧闹的朝堂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就跟上课时老师要提问一样,都避免跟老师目光接触。

“皇上,臣今年四十有二,先帝(崇祯)驾崩之时,臣二十四。此后十八年,家破人亡,国土沦陷。”

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张煌言,他情绪很激动,眼里闪着泪花,说的很慢。

学霸始终是学霸,从不惧怕老师的眼光。

“这十八年来,臣见过无数大明无辜子民惨死在建奴屠刀之下,无数忠臣义士为国捐躯,慷慨赴死。臣侥幸苟活至今。”

大殿之下,众人默然不语,唯有张煌言苍老的声音在回荡。

“稼轩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稼轩,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他一生都在力图收复中原,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可怜英雄泪满襟。

“皇上,老臣我不知道还能活几年,但我希望我活着的时候能看到,日月照耀之处,皆我大明疆土!”

张煌言这一番肺腑之言,让洪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本来也不过是一个藩王而已,天下大乱,阴差阳错之下成了大明的皇帝。

命运之手把他一下子推到了一个他从未想过的高度。

他享受这这个高度带给他的荣誉和权利,同时也要接受这些权利和荣誉背后的重重危机。

这十八年,他东躲西藏,苟延残喘,忍辱偷生。

他早就受够了这种猪狗般的日子。

对于满清鞑子,他的仇恨不比任何人少。

毁我宗师,屠我子民,杀我忠臣!

这一笔笔账,我一定要千倍万倍地讨回来。

张煌言的话让殿下众臣动容。

他们不再沉默,纷纷站出来发表意见。

最后,会议一致同意,北上抗清,收复失地,统一大明。

既然统一了战线,那么就可以好好商量一下如何北伐。

洪兴皇帝在和众臣多次讨论商议之后,终于确定了北伐路线。

这一次,洪兴皇帝准备了四十万大军。

其中陆军三十万,交由吴三桂全权调遣;水师十万,由老干部郑成功全权负责。

兵不在多,贵在精。

洪兴这次挑选出来的人马,都是一路从西南打到东南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

全新的神机营也全部配上了刚刚下生产线的燧发枪。

广州的火器制造局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机器一刻不停地都在生产。

产线种类繁多,火器研发专家钟洵利用他那颗天才的脑袋,完成洪兴的想法。

什么枪、炮、炸药、水雷、地雷、火箭应有尽有。

只要发加班工资,原子弹都可以给你捣鼓出来。

因此,军队里神机营基本上人手一支枪,这把明军的实力提升了好几个台阶。

很快,北伐的诏书就发布下去。

洪兴在诏书里言辞恳切,字字泣血。

“思高皇帝栉风沐雨得天下,讵意国遭不造,闯逆肆志,突我京师,逼死我先帝;而后建奴入京,毁我社稷,掠杀我人民。朕痛心疾首,几不复生。幸得诸将尽忠竭力,匡扶社稷。今建奴占据北方,天下未定,朕念旧民涂炭之苦,欲复大明往昔之疆。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勠力同心,驱除鞑虏,克复中原。”

洪兴元年十一月,南京城外,洪兴身披甲胄,骑着一批枣红色战马检阅即将北伐的大明将士。

三十万大军,整齐列阵站好,旌旗蔽空,投鞭断流。

长江里还有延平王的大明水师,战舰罗列,一眼望不到边。

洪兴看着那一张张坚毅的脸庞,他们是父亲,是儿子,是商贩,同时也是千千万万想要收复失地的大明子民。

清军惨无人道的屠杀并没有让他们低下头颅,反而激起了他们滔天的怒火。

那些杀不死他们的,终将使他们变得强大。

他们将会用手中的刀剑、长枪、甚至是菜刀,亲自割下满清鞑子侵略者的人头,用他们的鲜血来祭祀大明万千惨遭屠戮的无辜子民。

洪兴看着眼前壮观的画面,热泪盈眶。

他举着手中的旗子,纵马在众将士面前疾驰,口中大呼:“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声在他身后响起。

大军,开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