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挪2
对自己进行强烈心理暗示,并且给自己喂下了加强版的心灵鸡汤后,周晨光感觉到饿了。
他赶紧走出姐姐的西屋,来到中间的屋子,这里就是东北俗称的外屋地。
它是入户门的地方,然后,在一进门的右手边,是一个地炉子,是炒菜做饭的地方,也是烧土暖气的地方,直接连接东屋的火炕。有的人家,进屋的左手边,也会搭一个地炉子,连接西屋的火炕。周晨光家的西屋,连接的地炉子拆掉了,只是接了一根土暖气管子入户取暖。
炉子里压着湿煤面子,维持着一点温度。炉子上盖了炉盖子,是那种一圈比一圈小,一共三个圈的那种。在炉盖子的边缘,放着一个大铝锅,掀开锅盖,里面一个搪瓷盆,坐在五公分高的温水里,里面是满满的高粱米饭。
这些高粱米饭,实际是高粱米粥捞出来的。每天早上五点,周晨雨起来之后,就先生火烧水熬上满满的一大锅粥,煮到快七点的时候,她也洗漱完毕,将家和自己基本收拾完了,粥也煮好了,然后她拿大笊篱将锅里的高粱米粥捞出来沥干,装进搪瓷盆里,一部分她装进饭盒,带到单位,是她中午饭,剩下的,就是周晨光的午饭和姐弟俩的晚饭。米汤就是早上的早饭。炉盖上烤几個馒头,配上咸菜疙瘩。
周晨光喝了一大碗粘稠的高粱米米汤,就着咸菜疙瘩,吃了两个馒头,唉,要是再来个茶蛋,就这营养早餐,跟后世又能有什么区别?看来,改善生活,先从早餐开始,先把这一个茶蛋的差别抹掉。千万不要小看一个茶蛋啊,那些湾湾人,一直以为我们吃不起茶叶蛋的,可见,在他们看来茶蛋是很贵重的。嗯,很贵重,我现在确实吃不起。
吃饱喝足,周晨光到姐姐的西屋,拉开抽屉,拿出了家里的粮本,十元钱夹在粮本的折页里。这个月,有特殊供应的两斤江米,两斤精白面粉。作为春节福利。周晨雨今天的指示就是把它们买回来。
周晨光看见了姐姐给他提前预备好的两个面口袋,都不大,跟个枕头套似的,周晨光找到自己屋里大箱柜上军挎,把粮本装在军挎里,自己背上军挎,手攥两条面口袋,就锁门离开了家。
粮店和供销社都在一起。是一趟高高的平房,就在铁路的油毡纸厂的厂子前面,这里也是干打垒300户片区与砖房结构的500户片区的结合部。
周晨光走过来的时候,见粮店前站着三个大妈,都在议论纷纷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又一个大妈从粮店里走出来,三人围上去问她:“咋样?行不?”“卖你了吗?”“大妹子,咋样?”
那个后出来的大妈,一脸沮丧,“不行,咋说也不卖我。”
周晨光来了好奇心,凑过去,“大妈,咋回事啊?”
这个大妈见周晨光满脸掩不住的好奇,非常有不弄清楚就不走的架势,再加上自己也确实心里窝火,想找人倾述,就对周晨光说:“大侄儿,是这么回事,这个月不是给咱们一户二斤江米,二斤精粉吗?我儿媳妇刚生了孩子,得多补充细粮,她奶水也不够,我就想一样多买二斤,粮店说啥也不卖我。咋求情都没用。”
“大妈你那不是白耽误工夫吗?粮店卖你了,别人再来买,也想多要,他们咋答对啊?一样河不能冻两样冰。找他们肯定不行啊。”
“你咋和他们说的一样一样的?你哪伙儿的?”
“大妈,这说明道理是一样的啊。论讲理,咱们都得守这个道理。要我说啊,你就没整明白,想多买,不能用求粮店的办法。”
“你有招吗?你快跟我说,我好好谢谢你。”
“大妈,你以后想多买,就在门口等着,跟来买粮的商量,要是有的人家,一时半会不需要,就先匀给你了。”
“你说的倒是个招,可这几天,谁家都想自己用,谁能卖我啊?”
“大妈,主意是我出的,我就负责到底,今天咱们娘俩遇到了就是有缘,伱拿我粮本,我家这份先给你买了。”
“大侄儿,马上过年了,你家不用啊?你把细粮指标给出去,你家大人不说你吗?”
“大妈,我家就我和我姐,父母都没了。我们姐俩吃啥都是过年,吃不吃的真无所谓。咱们还得可月科里的孩子先来,这细粮你就买了吧。”
这时,那三个大妈凑过来,“哎呀,你是300户那边的吧?”
“你爸是不是姓周?你妈姓王?”
周晨光对突然拥过来的大妈三人组还是惧怕的,赶紧点头,“对,对。是姓周。”
这时,这三人又对这位大妈说:“哎呀,这孩子他父母,那可是好人啊,一劳朴实,不说咸不道淡的,就住300户最把头那趟房。”
“可惜了了,好人就是没好命啊。”
“幸亏俩孩子都大了。”
周晨光赶紧对大妈说:“咱们赶紧进去买吧,我等会儿还有事。”
这位大妈赶紧跟周晨光走进粮店,不再与三位大妈言语纠缠。
这时,粮本递上去开票,划标记,大妈对周晨光说:“小周,我姓孟,我住500户二组,啥时候你上家串门来。”
“行,我啥时候去看看小侄儿去。我最稀罕小孩儿了。”
“哈哈哈,那你去吧,我孙子白胖白胖的,可招人稀罕了。”
拿着粮本和小票,离开窗口,到了付货的地方,一个胖墩墩的姑娘看了看粮本,问周晨光:“你把细粮给别人了,你姐知道吗?”
“啊?这位大姐,你谁啊?”
“小光你敢装不认识我?你以为我不敢打你咋的?”
周晨光的脑海里猛然浮现原主记忆,哦,是姐姐的中学同学,郭丽娟。
“郭姐,我错了。我不是跟你开玩笑吗?我寻思别在你上班的地方跟你套近乎,省得你犯劳动纪律啥的。”
“净瞎扯,我问你呢,你姐知道不?”
“知道啊,我孟大妈刚有小孙子,我们姐俩也没啥随礼的,就把这细粮让给他们家了,咋的?你粮站还管这个?”
“哦,那行吧。我给你装米。”
给孟大妈装完米和面,周晨光就和郭姐告别,“郭姐,我走了,你啥时候不忙,上我家去玩啊。”
“你走吧,告你姐,我这礼拜天也休息,到时候我找她逛大楼去。”
“行,知道了。”
出了粮店门,这时,门口的情报三人组,已经散了,周晨光轻出了一口气,好家伙,街道大妈的战斗力,实在是惊人无比,稍有个风吹草动,都能在她们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估计自己这一出让细粮的举动,一定能成为未来三天内,她们穿街过巷,出没300户,500户周边的经久谈资。
这时,孟大妈从她一直挎着的一个柳条筐里,拿出四包红纸封着的鞭炮,递给周晨光,“小周,今天大妈太感谢你了,这几挂小鞭儿,给你过年拿着玩,放时加小心啊,别崩着手。”
“大妈,别给我啊,你家不留着放啊?”
“放啥放,给我孙子吓着咋整?就给你了。”
“那谢谢孟大妈了。”
“谢啥谢,大妈还没谢你呢。”
“那孟大妈,咱先再见?”
“行,行,你走吧,啥时候上家串门啊。”
“好嘞。”
周晨光将鞭炮放进军挎,向家走去。
周晨光的家,是300户最靠边的一趟干打垒平房。而且是唯一仅两户挨在一起的平房,从他家的房子向南,依次排列了十几行平房,都是八家,六家挨着的不等,周晨光家的这趟平房是最短的。
短就有短的好处,周晨光家的房子院墙外侧西边,出现了好大一块空地,在周爸活着的时候,他在这块地上,种满了高粱,每年在工作之余,就化身农民,耕种,除草,收割,不过,收获的高粱米,除了送人,被鸟偷吃,真正到了家里,并没有多少,用周妈的话说就是:种一坡,收一车,驳一簸萁,煮一锅。
周爸逝去,这块地也撂荒了四年。现在,这片空场,成了300户的孩子们,绝好的聚集地,什么撞拐子啊,骑马杀仗啊,摔跤啊,扇啪唧,弹玻璃球,等等等等,都是在这块场地上发端。
周晨光走回家的时候,就见前趟房姜大爷家的三小子,正站在空地上转圈,一边转圈一边用脚踢着地上,冻住的土坷垃。
周晨光见这小子面色不虞,满腹心事的样子,就大声问道:
“小三儿,小三儿,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