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
吴三桂造反消息传到鳌拜耳中时,已是整整过去38天。
这意味着燕京在这一个多月时间内,没有接到任何预警,也没有在中央层面做出任何有效部署。
实际吴三桂在云南誓师北上贵阳时,被部下擒胁迫降吴的贵州总督杨茂勋曾冒死派人将消息送出。
各地大员中最先接到吴三桂造反消息的是接替李国英出任四川总督的刘兆麟。
大吃一惊的刘兆麟第一时间便将消息传了出去,只是其派到燕京传讯的人员半道被抚剿总兵梁加琦给截住了。
这个梁加琦同四川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弘等人均是吴三桂党羽。
早在吴三桂于昆明誓师北伐时,其在四川的党羽便陆续收到消息,暗中准备响应的同时纷纷将辖区内的讯道截断,导致四川方面只能往内收消息而不能往外送消息。
此举使得原本最多二十天就能收到消息的燕京方面,足足过了一个多月才知道西南大变。
刘兆麟这個新任总督也在吴军大将王屏藩入川后,被提督郑蛟麟带兵擒获。
由此成为满清开国以来任期最短的封疆大吏。
因为刘兆麟拒不归降,吴三桂的侄子吴世综一气之下将其脑袋砍下悬于旗杆,使得刘兆麟同时成为吴三桂起兵后第一个被祭旗的清廷大员。
一同被杀的还有四川总督标营中军副将刘汉臣等。
清廷任命的四川官员除按察使丁有文扮作乡民逃出,其余均被叛军一网成擒。
四川巡抚佟凤彩是满清开国功臣佟养性的从孙,佟家虽为汉姓也被编在汉军八旗,实则是正宗满洲。
之所以被编在汉军八旗,不过是清廷给汉军掺沙子而矣。
佟凤彩被抓后没能同刘兆麟一样誓死不降,而是向王屏藩乞求活命,并表示愿到平西王帐下以供驱使,旋即被吴军押去湖南。
最终吴三桂起兵造反消息是陕西方面探知四川大变后向燕京八百里快马传递的。
起初鳌拜还不太相信,认为这其中恐怕有什么误会,因为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只要有他鳌拜在,吴三桂就不敢反。
对吴三桂的评价也始终一个安于现状的富家翁而矣。
故实难相信吴三桂会反。
而且朝廷也没有削藩动及吴三桂的根本利益,此人凭什么造反?
直到陕西总督白如梅、西安将军富喀禅等分别向燕京“报警”,鳌拜这才知道吴三桂是真的反了,打出的旗号是奉明崇祯朱三太子“兴明讨虏”,檄文中将自己说的如同千古第一孤忠似的。
气的鳌拜当场把吴三桂的檄文撕了个粉碎,怒火中烧之下痛骂吴三桂乃是三姓小人,同时命人将在燕京为质的吴应熊父子抓捕入狱。
可骂有什么用?抓人家儿孙又有什么用!
当务之急是赶紧调兵遣将应对吴三桂那十几万叛军!
单是吴三桂一家造反还好,雪上加霜的是广西提督孙延龄、广东提督杨遇明、福建靖南王耿继茂父子也都随之而叛。
叛乱从云贵两省迅速蔓延周边的四川、湖南、陕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八省。
冷静下来的鳌拜凭借多年征战经验,果断做了以下部署。
分别以小皇帝名义给陕西总督白如梅、西安将军富喀禅、浙江总督赵廷臣、杭州将军图喇、江南总督郎廷佐、江宁将军额楚、江西总督张朝麟、湖广总督张长庚等地方督抚派发急令,要求形成江浙、湖广、西北三道封锁线,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叛军突破三地北上。
为使督抚实心用命,鳌拜又颁严令,弃城失地者无论满汉,无论品级,皆斩!
兵部尚书噶禇哈将各地驻军数字迅速统计出来,江浙有官兵六万余,其中驻防八旗将士一万三千人,水师一万余人。
江西有官兵两万余,其中水师八千;
湖南有官兵三万余,其中水师六千;
陕西、甘肃两省计有绿营兵四万余,驻防各地八旗兵不到一万。
另湖广总督张长庚节制官兵三万有余。
也就是说鳌拜拟定的三地封锁线满汉清军加一起约二十万人。
而叛军方面光吴三桂一部就多达十余万,福建耿继茂、广西孙延龄、广东杨遇明等部加一起也有十余万众。
目前长江以南的叛军对清军已经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更何况随着叛乱蔓延叛军取得的地盘会不断变多,继而实力也会不断增加,反之清军地盘和人数则不断削弱,彼消此涨之下噶诸哈认为最终叛军总人数会突破三十万,甚至四十万。
因此,仅凭长江以南现有兵力很难抵御叛军,必须从北方大举调兵南下才行。
过往遇上这种大乱形势,燕京多半就要调动满洲八旗南下,只眼下除各地驻防八旗外,燕京的满洲八旗已是名存实亡,砸锅卖铁也只能凑出不到一万子弟。
就这一万满洲子弟派到南方去怕也很难起到什么作用,毕竟,这些子弟多是些没上过战场的“嫩儿”。
军情十万火急,由不得鳌拜在那骂吴三桂的娘。
平叛紧急会议立即召开,不是在内阁辅臣值房召开,而是在鳌拜的府邸。
参加的基本都是鳌拜的心腹党羽,这些人也都把持着朝廷重要职位。
各地叛军的情况会议不必再多说,核心议题就是调兵遣将。
调什么兵,遣什么将。
激烈的争论之后,南下平叛的将领人选终在鳌拜拍板下敲定。
以满洲正黄旗副都统赖塔为平南将军,负责江浙;
以内大臣卓布泰为平寇将军,会同西安将军富喀禅负责西北;
以征南将军达素负责湖广。
三人都是鳌拜一党。
卓布泰更是鳌拜的大哥,于八旗是同达素齐名的猛将。
搁以前,鳌拜多半不考虑大哥,毕竟兄弟穆里玛给他瓜尔佳氏丢了大脸,哪还好意思再重用自家大哥,可面对如今的危急形势,鳌拜只能举贤不避亲。
也没有更好的人选替代他大哥卓布泰了。
会中倒是有人提出应当让安亲王岳乐出山挂帅平叛,但这个提议除了寥寥几人,压根没人同意。
鳌拜更是不可能放岳乐这头猛虎出山。
军事部署和统帅人选,都没有报请宫中批准,甚至于慈宁宫在知道吴三桂反了后派人召鳌拜进宫,鳌拜都没有去。
三位主帅人选定下后,便要敲定各路援军。
终从满蒙八旗选15个牛录4000兵随赖塔南下江浙,届时会同江宁、杭州驻防八旗兵监督绿营共同抵御耿藩叛军。
江宁和杭州都是驻防八旗重镇,前者驻防八旗兵六千,后者四千余,连同随赖塔南下的四千满蒙旗丁,威慑江浙绿营抵御耿藩叛军绰绰有余。
鳌拜大哥卓布泰这边也带了5000八旗兵出征,不过不是满蒙八旗,而是汉八旗。
西北除西安驻防八旗外另有数千驻防八旗以营为建制分布各地,加之陕甘绿营有四万余兵马,兵力上虽和吴军差不多,但骑兵数量胜过吴军。
卓布泰又是能征善战的名将,有大哥在西北坐镇,鳌拜不虞西北有失。
大学士吴格塞提醒鳌拜平凉提督王辅臣和不少陕甘绿营将领均与吴三桂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将王辅臣等人调出西北。
遏必隆反对调动王辅臣,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局面,反而会让王辅臣生疑。
其认为王辅臣独子王吉贞就在燕京,王辅臣过去是与吴三桂密切,但时隔多年未必就肯参与叛乱,所以眼下朝廷对王辅臣绝不能有任何“刺激”行为,免得弄巧成拙。
鳌拜深以为然,为安抚王辅臣便以小皇帝名义升王吉贞为刑部郎中,另批准陕西总督白如梅奏请,调甘肃提督张勇率部驰援汉中。
其实汉军八旗能够出动的牛录还有很多,全面动员的话至少能派出两到三万人。
但除了卓布泰带到西北的5000人,赖塔和达素方面都没有征调汉军八旗。
原因是汉军八旗的可靠性随着吴三桂起事,已然大打折扣。
南方响应吴三桂叛乱的将领大半都是汉八旗出身,在广东高廉举兵的祖泽清更是汉八旗的“八大家”之一。
由于都是降清的前明将领,汉八旗内部便开始互相联姻以“抱团取暖”,渐渐的在汉八旗内形成了一张以血缘和亲情为钮带的大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鳌拜担心大举调动汉军八旗南下,那些到了前线的汉军八旗可能会被叛乱的亲朋好友影响阵前反戈。
那样一来局面真就是彻底失控了。
拨给大哥卓布泰的五千汉八旗兵也都是出自辽东旧部,忠诚度比关内后降的汉八旗要可靠的多。
达素南下时本就带了三千八旗兵,西山贼突围到荆襄后,原西山封锁线的营兵在都统张天福指挥下大多撤到河南,总数近四万之众,加之河南绿营的三万余人,兵力上并不单薄。
故而没必要再给达素拨去汉八旗兵助战。
礼部侍郎泰璧图建议把从宜昌撤到南阳的康亲王杰书召回来,好让达素事权统一,免得那位在荆州接连吃了败仗的年轻帽子王再闹出什么妖蛾子来。
鳌拜本就有意召回杰书,现今局面更不能让河南那边权出两头,因而下旨颁令杰书回京。
系列部署一一落实后,鳌拜方才稍稍心安,如果形势仍得不到缓和,只能再调关外留守八旗同漠南诸部入关。
不过不到最后,鳌拜不会这么做。
因为这意味大清自松锦、山海关之战后再一次举族总动员。
这种12岁以上都要参战的总动员是很伤八旗根本的。
如今的八旗之所以不堪使用,除了能征善战的将领大多故去,八旗入关腐朽太快外,就是连年战争导致八旗青壮折损大半,进而影响到八旗生育率。
没有足够的人口,哪来充足的披甲人可用。
何况这种总动员也会让鳌拜威望直降下降,尤其漠南诸部入关将会直接威胁鳌拜的辅臣地位。
要知道漠南诸部,可是宫中那个老女人的娘家!
娘家兄弟带几万骑兵入关,宫中那位还能容鳌拜把她祖孙当摆设看么。
调兵遣将的旨意派发两天后,浙江巡抚蒋国柱急报靖南藩下都统曾养性率兵万余进犯浙江平阳,游击司定猷缚总兵蔡朝佐迎降,叛军占据平阳,现正向瑞安进军。
这个消息让鳌拜一党甚是心惊,因为耿家动作太快了。
从起兵造反到发兵浙江,耿家只用了八天时间!
可以说是一刻也没有耽搁。
靖南藩的起事不仅使福建全省短时间内归附耿家,对浙江方面也产生巨大影响。
蒋国柱折子中提到耿军刚刚攻占平阳,温州罗清营、黄岩太平营两支绿营驻军就易帜响应了。
没过两天浙江总督赵廷臣也急奏燕京,说嘉兴、湖州两府水贼猖獗,均以兴明讨虏为号。宁海、象山、新昌、余杭四县原本平定的抗清义师又蜂拥而起,眼下浙江不仅要面临耿藩叛军进攻,还要应付省内多地乱民贼匪,兵马实在不济,请朝廷速发大兵。
噩耗是一个接一个。
浙江前脚来报,后脚江西总督张朝麟八百里急递,说耿藩造反后以大将白显忠督兵一万余攻入江西建昌、广信等地。
江西驻军原本就不多,去年又遭湖广西山贼袭扰,境内至今尚有水贼未平定,因此耿军打着兴明讨虏旗号攻入江西后,从者甚多,江西绿营实难抵抗。
张朝麟称若朝廷不能速发援军,他只能力保南昌、九江不失。
言外之意其它地方因为兵马不济原因只能放弃。
湖南巡抚韩世琦紧跟着也是“泣血”急报,说吴三桂大军自贵州攻入湖南,兵分多路直逼重镇衡阳、岳州、长沙,境内绿营多有贼将响应,省城长沙岌岌可危。
广西方面更是音讯不通,不知道脑后长反骨的孙延龄是否已控制广西全省。
唯一好消息是广东平南藩没有响应吴三桂造反。
平南王尚可喜向燕京发来急奏,表明平南藩坚决拥护大清的立场一万年不动摇,并提醒燕京方面务必要采取果断措施,绝不能让吴、耿两逆合兵一处,否则势益猖獗。
广东巡抚刘秉权的奏折证明了尚家没有从叛,但同时表明广东局面不容乐观,自提督杨遇明、总兵祖泽清、刘进忠等叛乱后,广东也是烽烟四起。
而平南王尚可喜年老多病,很难主持大局,因此刘秉权请朝廷立即让平南世子尚之信归藩承袭其父王爵,带领广东军民平定叛乱。
关于是否让尚之信回藩,鳌拜党羽内部产生分歧。
遏必隆不同意放尚之信回藩,认为这位平南王世子在京表现实在太过恶劣,不仅对朝臣动辄打骂,更对满洲国族多有不敬。
若放此人回广东,恐怕有可能同孙延龄一样也举兵从叛。
户部尚书马尔泰却赞同广东巡抚刘秉权的意见,认为尚之信虽然桀骜不驯,但有其父尚可喜可以压制,而且他那位不肯承袭王爵的弟弟尚之孝对大清很是忠心,眼下也正在带兵抵御叛军,因此尚之信即便回到广东也不可能动摇平南藩。
如果不放尚之信回藩,那么平南藩内部就有可能出问题。
毕竟尚可喜年老多病,尚之孝又不肯接受王爵,在叛军围攻下平南藩内部肯定会有人生出贰心。
鳌拜反复思量后,决定放尚之信回藩,命人拟旨广东,称:“平南王尚可喜,累朝勋旧,久镇疆,劳绩茂著。自吴逆叛后,尤能笃守忠贞,殚心筹划,屡抒谋略,保固疆圉。事平之日,从优议叙。”
同时许诺可喜将士凡忠于朝廷的都将得到从优奖赏。
不过鳌拜还是有点不放心尚之信,因此特命满洲正黄旗副都统特巴图鲁,席布等率满八旗4个牛录,蒙八旗8个牛录,外加包衣五个佐领共计4500人同尚之信一同赶赴广东。
这4500旗兵除了给尚家壮声威,显然也是监视尚之信。
接到朝廷放他回藩旨意的尚之信就差喜极而泣,匆匆收拾后便同特巴图鲁等一同南下。
动作要快,否则湖南一旦为吴军占领,福建又有耿家挡着,尚之信一行根本回不了广东。
广西那边巡抚金光祖被杀,只柳州马雄独撑危局,眼下燕京也实是顾不上孙延龄,只以小皇帝名义派发一道旨意授马雄为抚蛮将军,另重新起用缐国安为广西提督,希望以此制衡孙延龄。
另外鳌拜虽命人抓了吴应熊父子,但并没有抓耿继茂在京的另两个儿子聚忠和昭忠,只是将二人看住闲住,不使与外界接触。
显然是打算利用耿家这帮儿孙做文章。
礼部侍郎泰壁图认为吴军若取湖南肯定会渡江北上,届时必走襄阳入中原,荆襄之地目前为西山贼占据,而西山贼实为李自成余部,故而若对西山贼加以招抚,多半就能使吴三桂叛军止步长江。
或使李自成余部同吴军大打出手。
不管哪个结果,于清军而言都是大利。
工部尚书济世同意招抚李自成余部,并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就是只要李来亨原归降大清,那大清便不计前嫌封其为顺王。
“顺王”是亲王封号。
无论是在关外还是在关内,除短命的义王孙可望,清廷都不曾给汉人封过亲王。
孔有德的定南王、尚可喜的平南王、耿仲明的靖南王,都是二字郡王号。
吴三桂这个平西王虽享受亲王待遇,但王号终是个郡王。
不知是病急乱投医,还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又或有心离间李自成余部同吴三桂关系,鳌拜竟然同意了这个提议,并派泰壁图亲赴南阳作为大清特使同占据襄阳的李来亨会谈。
王五知道这件事时已是六月底,刚刚从保康回到荆州的他没对此事评价,而是批评金冠三口不择言,不快道:“岳父尚未封王,哪有女婿先封王的道理!”
继而又于城头远眺下游武昌方向,呸了一口:“老子都没封王,你张长庚算哪门子葱要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