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的导演和两位主角就这么决定了。
看起来有些急促草率,实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宁昊一战封神,执导商业片的能力有目共睹。
徐征是话剧演员出身,还拿过奖项。
演技虽比不上老戏骨。
但在中生代演员中也是数得着的。
关键他的身材相貌和气质,很符合电影里‘李成功’的人设。
一看就有种大城市精致利己主义小老板的样子。
王保强的演技尚且稚嫩,人气几乎为零。
但是《人在囧途》里挤奶工‘牛耿’的形象,跟《天下无贼》里傻根的形象差不多。
林轩也不指望他超神发挥。
只要本色出演,演出傻根的味道就行了。
……
没多久,徐征和王保强来到办公室。
看完手里的剧本,两人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激动的表情。
徐征虽然跟林轩有旧,但最近几年关系淡了不少。
除了逢年过节,打电话送送礼,基本没有额外联系。
王保强虽然是“潜邸”老人,但碍于身份差距过大,跟林轩交流也不算多。
跟其他人相比,他俩在公司一不沾亲带故,二没有人气咖位加持。
就算是做梦也想不到。
长城影业成立后的首部电影,会落到他俩头上。
天降大饼,把两人砸的晕乎乎的。
手里握紧剧本,激动的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
林轩早猜到这点,于是只跟宁昊说话,留出时间让他们冷静冷静。
“制片人的事,回头公司开会决定。一旦主创团队确定,你就要抓紧时间准备了。
元旦前一定要开机,电影里关于春运的场景要实拍。
后期制作和剪辑倒是不着急,这部电影我准备放到明年元旦上映。
那时候正好赶上春运,观众看了就能感同身受。”
原版《人在囧途》最大的败笔,就是没把上映日期定在春节档,而是定在了暑期档。
林轩跟他交代了很多事情。
甚至拿出自己画的分镜稿,一步步教他该怎么拍。
林轩此举有些侮辱人,毕竟宁昊是电影导演,不是提线木偶。
然而宁昊对此并没有多少反感。
反而拿着笔记本,把林轩交代的条条框框都记好。
这倒不是宁昊没脸没皮,而是他心里想的很清楚。
《人在囧途》是林轩的电影,他只是代笔。
林轩说怎么拍,他就怎么拍,绝对没有多余的想法。
因为这部电影早点拍完,他才有闲工夫去捉摸自己的电影。
交代完毕,宁昊拿着资料去忙了。
徐征和王保强此时也冷静下来,起身坐到办公桌前千恩万谢。
“林导,林总,非常感谢你能给我这个机会。
我从今天开始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研究剧本,保证拍摄时不拖剧组后退。”
徐征举手发誓,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
顺道把王保强的台词也说完了。
王保强不满的白了他一眼。
见林轩目光扫过来,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到新的词。
只能露出标志性的憨笑:“轩哥……俺也一样!”
“呵呵呵,剧本你们都看过了,表演难度不大。只要你们认真准备绝对没问题的。”
林轩鼓励了几句,两人连忙点头赞同。
…………
傍晚七点多。
一架国航飞机从京城国际机场起飞。
林轩将签名递给眼前这位颜值尚可的空姐。
“谢谢林导。”
空姐蹲下身笑着答谢。
在接过签名的瞬间,她不留痕迹的将纸团塞进手里。
等她离开,林轩展开纸条,上面是一串电话号码。
林轩暗暗一笑,将纸团随手扔掉,然后戴上眼罩,闭目养神。
公司的重要事情已经处理好。
剩下的工作全权交给陈虹。
有新来的几位经理人给她打下手,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他可以放下心,全神贯注的专注欧美方面的事务。
北美分公司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只等他过去签字走程序就行。
他真正要思考的是北美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内地影视行业在变,好莱坞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
漫威,DC,迪士尼,星球大战,哈利波特,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等IP在未来大行其道。
这些超级大IP有三大特点。
第一:无论是拳拳到肉,还是飞天遁地,上述电影都可以归类为超级英雄电影。
第二:这类IP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全球粉丝破亿。
第三:超英电影不需要大牌演员,但是高度依赖特效。
上述三个特点,其实已经为公司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是IP。
大量囤积IP势在必行,能买则买,不能买就自创。
系统空间里有不少大热的IP,这是他独有的优势。
其次是全球知名度。
要扩大电影发行范围,推出联名产品,文创周边,把IP影响力做大。
最后就是特效。
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成就之一,就是以假乱真的特效,以及海量的从业人员。
林轩打算自建特效团队。
这笔投资短期看不到收益,但后期可以节省资金。
等技术成熟后还能反哺国内市场,推动内地电影工业发展。
属于是苦在当代,利在千秋。
除此之外,好莱坞每年都有几部电影,能从这些大IP中杀出重围取得亮眼的成绩。
能从他们嘴里虎口夺食的,都是名头响亮的大导演,大明星。
马丁·斯科塞斯,昆汀·塔伦蒂诺,詹姆斯·卡梅隆……
这些人不仅在北美,就算放到全球也是家喻户晓。
换句话说,这些导演或演员本身,就是超级大IP。
他的长期目标,就是成为这种级别的导演。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
目前首要任务就是,再执导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
向北美观众和市场证明他上次不是撞大运,而是真的有能力。
至于选哪部电影,他还在考虑中。
…………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落地洛城机场。
林轩彻夜未眠,一晚上都在思考问题。
他走出舱门,打了个哈欠,脸上略有疲惫。
“老板!老板!”
出口处,留在洛城的员工举着牌子,兴奋的挥舞双手。
“我在这儿,大晚上来接机,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不辛苦。”
几个接机的员工纷纷摇头。
坐车来到市区的酒店。
林轩点了外卖,并叫他们留下,询问分公司的事情。
“老板,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要不你先休息,明天再谈工作。”
林轩摇摇头:“在飞机上干了五瓶红牛,三瓶咖啡,我现在一点睡意都没有。”
老板都这么说了,几人连忙拿出资料汇报工作。
在派拉蒙影业的帮助下,北美公司建立过程非常顺利。
各种繁琐的文件材料都有人提前准备,让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公司总部就在好莱坞。
距离派拉蒙总部不到两公里,周围都是影视相关的公司。
在美职员方面。
除了他们几个外派员工,暂时只招募了前台,法务,财务等岗位。
其中最关键的职务是北美分公司CEO。
林轩想找个有经验的业内人士。
经过多轮面试,已经圈定了几个合适的人选,就等他最终拍板。
“行,我清楚了。”
林轩听完,点头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赶紧回去休息吧。”
等众人离开,洛城时间已经是深夜。
洗漱一番后,他躺在床上给范小胖等人打电话报平安。
直到凌晨才闭眼睡觉。
…………
次日上午。
林轩驱车来到公司大楼。
初创公司要低调,因此只租了三层写字楼。
一层是文职岗,负责公司法务财务等工作。
二层是技术岗,负责特效,场务,外景,宣发等工作。
三层是总裁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资料库。
地方不大,员工不多,林轩半小时就逛完了。
顺道跟新员工打招呼,聊聊天。
这帮老外是第一次见到老板,眼神里充满好奇。
虽然大部分人都看过《调音师》,但电影角色跟现实毕竟是两码事。
“哈喽,克里斯。”
在办公桌签了几份文件,环球董事麦克登门拜访。
林轩起身跟他热情拥抱。
“麦克,谢谢你的帮助。”
除了派拉蒙影业,麦克也帮了不少忙。
这三层写字楼就是他通过朋友联系的。
寒暄几句后,两人坐在沙发上聊天。
《速度与激情3》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筹备完毕。
过几天就可以正式进组拍摄了。
林轩点点头没有异议。
公司剩余事务,他这两天就能处理好。
“对了,你进组后要谢谢贾斯汀,你这个导演不在,他帮你做了许多工作。”
贾斯汀就是林诣彬,也是《速度与激情3》的副导演。
按照合同规定,林轩只负责现场拍摄。
林诣彬负责前期准备。
后期剪辑则由环球影业负责。
“我会的,我给他带了瓶好酒,希望他会喜欢。”
麦克跟他聊了半小时就离开了。
两人约好,五天后进组拍戏。
下午,林轩把合同签完,让法务拿去交给当地政府。
次日上午。
他在会议室面试CEO候选人。
经过多次谈话,他最终选择了那位名叫爱德华·李的美籍华人。
爱德华是二代华人,父母是上世纪从港岛移民到老美的。
他出身在洛城,今年四十岁不到。
曾入职过环球影业,华纳兄弟,索尼影业,拥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
签好入职合同,林轩自掏腰包,请全体公司职员去酒店餐厅聚餐。
可惜他在洛城没有大别野。
要不然按照这边的习惯,去家里聚餐更容易拉近感情。
…………
爱德华入职公司的第一天。
林轩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了个让他瞠目结舌的问题。
“你知道《钢铁侠》吗?”
“当然知道,一本超级英雄漫画的主角。”
“听说漫威很久之前就把《钢铁侠》版权卖出去了?”
“没错,漫威娱乐经营困难,旗下的超级英雄版权都卖光了,《钢铁侠》……不知道在哪个公司手里。”
“你去查一查,查到了就跟对方联系,我要买下《钢铁侠》的版权。”
“啊?”
爱德华满脸疑惑。
不知道这个年轻的老板在想什么。
身为业内人士,他清楚好莱坞影视行业的发展。
未来几年,大IP的分量会越来越重,超级英雄电影即将崛起。
老板这时候想要收购IP,他是非常理解并支持的。
但为什么是《钢铁侠》?
作为老美的漫画巨头,漫威笔下有数百位超级英雄。
人气最高的是已经卖给索尼的《蜘蛛侠》。
其次是《绿巨人》,《美国队长》,《雷神》等角色。
《钢铁侠》是数百位超级英雄里人气最低的一批。
哎,或许是老板不了解这边的情况吧。
爱德华把自己分析告诉林轩,并推荐了几个性价比不错的超级英雄版权。
没想到林轩油盐不进,就是要买《钢铁侠》。
爱德华苦劝无果,只能回到办公室联系收购版权的事。
等挂断电话,他茫然的抬起头。
老板太年轻了,无知莽撞还不听劝。
这公司吃枣药丸啊。
…………
另一边,林轩半躺在办公椅上。
想着这波如果截胡了《钢铁侠》。
那漫威的未来会是怎么样呢?
1938年,DC漫画推出史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
开启了超级英雄漫画市场。
一家下三流出版社的老板马丁嗅到商机。
他紧贴潮流,成立漫画公司,在两年后推出公司首部超级英雄漫画——《美国队长》。
当时正值二战,全球都需要大量打鸡血的超级英雄。
于是超人,蝙蝠侠,惊奇队长,神奇女侠等角色,都在那个时期迎来大爆发。
二战结束后,读者需求锐减,漫画生意一落千丈。
直到60年代,公司茶水小哥的斯坦·李,开始主管漫画创意产出,并正式将公司改为漫威漫画。
在斯坦·李的带领下,漫威另辟蹊径,开始创作有缺陷的超级英雄,区别于DC的神性英雄。
1963年,随着复仇者联盟的正式诞生,漫威彻底起死回生,旗下角色家喻户晓。
80年代,漫威差点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DC漫画。
90年代,急功近利的漫威开始变得负债累累。
为了回笼资金,漫威开始抛售旗下角色版权。
大量漫威角色如神奇四侠,X战警,钢铁侠,绿巨人等版权就这么被卖出去了。
96年漫威破产,一年后易主。
新老板开始慢慢回收版权,并重组公司,成立漫威影业。
直到今年,浑浑噩噩的漫威终于开窍。
既然自己手里有这么多IP,为什么不自己拍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