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老师赐教!”
朱标一听,刘玘果然是奏疏所写之人。
甚至还极其自信,无比坚定的告诉他,还有更多的治国理政的大道。
顿时就起身退后一步,面朝刘玘深深一拜,拱手作揖。
这礼贤下士的态度,令刘玘都为之动容。
如果前面的谦逊还能是伪装出来的。
毕竟帝王家善于演戏也是常理。
但是此时朱标这态度,甚至是眼神里那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
简直就是犹如当年那三国时期,刘备求教诸葛亮的谦卑一模一样。
看样子朱标也是知道,如今的大明朝虽然才开国。
理应会经历一番治理,然后迎来盛世。
但是仅仅只是这样,朱标也觉得不够。
因为他要做一个将大明给带入盛世的君主。
而不是只是一个守成之君!
刘玘上前轻轻抬起这朱标的一只手,态度也很诚恳,直言道:“太子殿下还请坐着,刘玘虽然不是什么圣贤,但是也知道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遇到圣明的君主,更要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如今这正是子房遇高祖,赵普相宋帝!”
朱标神色之中满是惊喜!
拿出奏疏来,就是要好好请教。
刘玘心中也做了一个打算,那就是给朱标上的第一课。
也就是那——实事求是!
刘玘负手而立,回忆起脑海里面藏着的那些过去的知识,一点也不藏拙的,开口便道:“太子殿下,我奏疏两份,上策言治国理政,本是术,非是道,这道与术,就好比树根跟树枝,树枝可以枝繁叶茂,但是离开树根也无法继续生长,这样的道理,想必太子明白吧?”
“追根溯源!老师,所言正是朱标想的,这下本奏疏,也就是‘实事求是疏’,就是这‘道’也就是这树根了吧?没有实事求是,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朱标不停,也将自己心中所想给全盘托出。
刘玘颇为满意的点点头,不愧是历史上的懿文太子。
按照历史来看,挨着的元明两朝,可以说是出现了两个最为可惜的太子!
一个是前朝的真金太子,一個就是懿文太子朱标。
两个都是英年早逝,真是可惜!
不过自己,已经来到这个世界。
断然不会使朱标落寞的退出历史!
刘玘说道:“没错,这就是二者的关系,太子殿下,还有什么感悟?”
“老师,朱标来之前,就已经在马车上思考过一些,听刚刚老师所言,更是笃定了一点,这两份奏疏,前者是术,后者便是大道,前者是告诉如何施政,后者是探寻为什么这样施政,还有施政要遵循什么原则,才能对天下,对百姓有利!”
“哈哈哈,好啊太子殿下,你比我刘玘想的还要聪颖太多了,没错!实事求是,就是治国理政的君主最该抱持的信念,只有做到了实事求是,才能使得施政之时,不会祸乱天下,造成百姓的负担,增加朝廷的重担!”
刘玘也是相当不客气,又道:“很多君主,就是不遵守“实事求是”的规律,尽做一些,治国无方,扰民有术的事情,所以太子殿下,要牢记刘玘的这四个字——实事求是!”
“敢问老师,那这实事求是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奏疏之中,老师你提过的什么教条主义,什么经验主义……等等,都是朱标不理解的,还请老师答疑解惑!”
刘玘脑海里有一堆理论,但是这样的理论过于枯燥了。
甚至可以说是不生动,单单就是用理论来说的话。
没有一点儿扎实理论基础的人听来。
那就是完全不懂,甚至云里雾里,不知所言。
所以自己要举例!
需要一个生动的例子。
在记忆的长廊开始搜寻起这样的办法和例子来。
随后,刘玘不稍一会儿,就想到了什么。
——有了!
“太子殿下,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我们在桌上就放着一只精美的碗,碗上盖了一张厚厚的翠竹宣,然后呢,我们再找几个人,一起来猜一下,这碗里面装着什么东西?这几个人,我们暂定就四个人,这四个人分别叫做张三李四和王五赵二。”
朱标安静的听着,更是将自己的思维跟着走。
唯独那朱樉跟朱?,此时没好气的自鼻而出一声冷哼。
虽然很细微,但是还是被朱标听到了。
朱标恶狠狠的瞪了一眼自己两个兄弟。
顿时老二老三,就跟耗子见了猫一样。
直接蔫了!
朱标虽然看起来温良恭俭让,但是却依然是朱元璋的儿子。
身上的杀伐果决那也是跟朱元璋无疑。
毕竟乱世成长起来的一个太子。
儒雅只是他受的良好教育。
犹如儒家标准的谦谦君子。
但是战争又让他拥有了杀伐的戾气。
对于自己兄弟们的教育,更是亲自扮演一个严厉的角色。
可以说是朱标对于几个兄弟而言,他就是半个父亲。
长兄如父,这一句话,在朱标身上可以说是最好的体现。
刘玘倒也不理会那两个小子,只是继续说道:
“其中的第一个人,也就是张三,他率先来看了一眼,这只碗,就直接给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就是认为,这不就是一只碗嘛?碗的作用,自然就是用来盛饭的!
一下子,这个张三,就这样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还有所受的教育,甚至主观的一个推断,他就直接给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这只碗里,那就是肯定,装着一碗米饭!——而这就是我奏疏里面提及过的,这就是典型的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绝!
一下子朱标目瞪口呆的听着这么一个描绘经验主义的比喻。
那奏疏里面晦涩难懂的东西,一下子就跃然纸上,好像栩栩如生起来。
朱标不免心中拍案叫绝起来!
“精妙绝伦的比喻!老师理应入翰林院!”
朱标赞不绝口,单单就是第一个经验主义的解释。
就已经引得他拜服了!
此时的朱棣,也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似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