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
皇宫中。
朱元璋合上批阅到一半还未处理完的奏疏。
头也不抬的对跟前候着的三人,下逐客令道:“你们都是咱那些老伙计们保举推荐的人,也跟着我后面打了不少仗,念在你们也是一心为国,不予追究,但你们来插手还不够格,哪里来的滚回哪里去!告御状,就上应天府,咱没那个闲工夫。”
三人一听如蒙大赦,怎么也没有想到。
会是这么一副光景。
他们跟着洪武爷虽然晚了一些。
但是也是正儿八经淮西出身的呀。
以前洪武爷说过,淮西一起出身的老乡们。
凡是为他建功立业过的,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入宫来找他。
但今日真的来了后,才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三人赶紧麻溜的滚出谨身殿的御书房。
一出门口,惊魂未定。
这才回过神来,为什么淮西的那些老家伙们不出来。
李善长不出来,就让他们几个年轻的跟着胡惟庸。
这是投石问路!
一时间惊觉,被当枪使了。
而且被当这个枪,他们还不能拒绝!
这三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跟着胡惟庸和蓝玉在茶庄的其中三人。
其中有一人名唤廖永忠!
“陛下当真变了!”
“快走,今日之事速度回去跟诸公商议一番。”
“不好!蓝玉还在那儿呢!”
三人脚步抓紧,赶紧就是离开皇宫。
口中也不断讨论着接下来对策。
至于三人前脚一走。
后脚,谨身殿内一直躲在屏风后,仔细观察的马皇后。
也从屏风后,慢慢走了出来。
她之前就在。
后面廖永忠他们到了后。
才走到了屏风后。
此时的朱元璋正在暴怒之中。
啪啦一声~!
朱元璋一把将御案书桌上的所有奏折。
一股脑的全部推到地上!
面上大怒不已,更是气急败坏。
就听朱元璋怒吼,咆哮着!
“这群贼!老贼!全部都是一群老家伙!全部都盯着我朱家的江山,这里面有一个是一個,卖弄文章的一个个打心眼瞧不起咱这个农民,舞刀弄棒的指不定哪天就要谋权篡位,老而不死是为贼,他们怎么还不死!”
“仪鸾司的密卫哪天不把他们的情报报给咱?都不是好人!不是咱慈悲,念及旧情,就他们做的那些事情,都该拖出去斩!”
“一个月之中,上自侯爷、督爷、指挥,下至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乃至奴仆家丁,贩夫走卒,谁不穿梭在那几个老家伙们的府邸?从李善长到那些个武将们,淮西出来的这群家伙们,他们到底是要干嘛?是要造反吗?啊!”
朱元璋口中的仪鸾司就是锦衣卫的前身。
只不过此时的锦衣卫还未正式诞生。
但是借着仪鸾司的名号。
暗地里属于这个部门的密卫却已经早早建立起来。
也为洪武十五年的锦衣卫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听到朱元璋的怒火。
马皇后也是疼惜自家夫君。
上前去贤惠的捡拾起那些奏疏,口中也是一叹,说道:“他们这些老伙计,都已经变了不少,人嘛总是会变的!强占田地,侵吞庄园听闻都没少做,他们的儿孙们呢,也都是好逸恶劳,其中就有不少仗势欺人……
富贵的日子,总是让人腐朽,你也别着急,不是一直都在管教他们吗?”
“妹子!咱没有对不起他们,他们为什么连这国政改革都要阻拦?”朱元璋气愤不已的说着,同时也是顿觉,淮西这群勋贵们,已经成为了大明朝必须要铲除的隐患,但是自己不想落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万世骂名,也是实在念及旧情。
之前刘伯温一直主张削弱淮西勋贵,自己也没有答应。
不过只是抬起了刘伯温的浙东集团与之制衡。
“你消消气,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日后呀,只要他们不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你呀还是要留他们一条命!”
朱元璋闻言自鼻而出一声冷哼,心中却也埋藏了一丝杀心。
最后在马皇后的劝说下,朱元璋唤人去喊了太子。
此事由太子朱标来解决!
同一时间。
身在刘府的刘玘也收到了消息。
第一时间,也让府邸内顾暖的丫鬟巧儿。
拿着太子腰牌直奔太子府去寻太子朱标。
同一时刻,刘玘跟朱元璋想到了一块去。
只不过朱元璋是忧心忡忡,而刘玘是大喜过望。
不忧反喜!
刘府内。
刘玘目送着巧儿离开后。
搂着顾暖回到后院。
心底里满是窃喜。
淮西勋贵们都要离死不远了!
午后。
算算时间。
朱标应该已经动身了。
刘玘望着后院莲池,椅坐在水廊栏杆边。
随手一把,将鱼食撒入池塘里。
静观鱼龙潜跃水成文,百鱼争先求一口。
心中那是一点儿也不为自己老爹担忧!
刘玘想到了什么,不由得满是悲悯的轻声念道:“按照历史上来看,淮西这群老家伙们,死的时候,还以为是老朱为了给朱允炆铺路才想杀的他们!殊不知老朱对开国功臣的清洗,是一个系统而且极其精密的政治工程,这一项工程必将从廖永忠开始!可就是洪武八年!”
屠戮功臣的大清洗。
可以说是从洪武八年老朱就已经开始动手了。
老朱成为皇帝的那一刻!
就是一个有着政治上的精神洁癖。
还是一个极其谨慎的理想主义者。
该死的人,注定是要死的!
要知道,单单就是一个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者……一万五千多人,从蓝玉一直杀到小旗,还都是一律平等的凌迟,何其可怕?
蓝玉的皮都全须全尾的送到蓝玉女儿蜀王妃处“留念”!
至于胡惟庸案,郭恒案,甚至空印案……杀的那叫一个——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刘玘细细想到这些,都觉得头皮发麻。
心底里更是小心谨慎起来。
他们以为是跟自己爹为敌?
殊不知,真正在跟谁为敌。
自己?
不,是老朱!
借刀杀人矣。
“惩元纵驰之后,刑用重典,且谓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元以宽失天下!这大明律开篇老朱亲笔所题,你们是不背呀!”
老朱一生可以说是都在,吸取大元朝的教训。
刘玘脸上此时,也多了一分阴鸷。
不属于这个少年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