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没事的,等会南楠就好了!”
“南楠,没事的啊,等来年春天妈再养几只鸡,到时我们家就有很多很多鸡蛋了,好不好?”
吴嫂子给南楠擦着眼泪说道。
“对,南楠,等明年你家养了鸡,你有空多找找蚯蚓,青虫给它吃,很快就能长大下蛋!”
“到时鸡蛋叔叔都给你收了,然后换成钱好不好?”
“好,那我到时找很多很多虫子给它们吃!然后下很多很多的蛋!”
南楠一脸坚定的说着。
“嫂子,吴大伯和吴大哥呢,他们怎么没在家,早上不才刚回来?”
“他们报名去修水渠了,这样能多谢公分,年底好分粮。”
“小兵,你说你下乡是来收鸡蛋,那有规定去哪个公社哪个村手吗?”
“有没有说你要手多少个?”
“这天冷母鸡下蛋少,要是上面要求的多,你一个村肯定收不齐的!”
吴嫂子连忙问道。
“这个没有,上面也知道这個季节不好收,只能是尽量多收些。”
“那这样,小兵,嫂子领你去村长家,让村长帮你,这样你也能快点收到鸡蛋!”
吴嫂子,想了想,让吴友兵自己挨家挨户的收,太费时间了,不如请村长帮忙。
“行,嫂子,刚才我来时看村长媳妇,张婶子就在村口,不知道这会儿村长在不在家。”
“应该在家,现在天一冷,没多少事情忙,走,嫂子带你去!”
“南楠,外面冷,你在家等妈妈和叔叔好不好?”
“好,妈伱和叔叔去忙,南楠就在家,不乱跑!”
南楠乖巧的应道。
说完,吴友兵跟着吴大嫂一起去了村长家。
路上,经过几家土坯屋,看到几位老人在编制柳框,柳篮。
吴嫂子看吴友兵一直看,于是说道:“这几家也是苦命人,家里因为种种原因老的老,小的小,过得都一样苦。”
“平时编制一些,拿去城里多少换一些钱,好过日子,唉......”
吴友兵看着那些满脸沟壑的老人,一把年纪还在为生计犯愁,心里也不好受。
后世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国家又五保户,低保户,起码基本的生存可以保证。
可这会儿,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还有太多太多人的温饱都没办法解决!
如果可以,有机会到可以帮一帮他们!
吴友兵心里想着。
这会村长村里转了一圈,见没什么事便回了家。
现在正在家愁着村里那几户家里有困难的,又都是老弱伤残的人家,这冬天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御寒的衣物,该怎么办呢。
现在家家都不好过呀!唉......
村长叹着气,愁啊!
“村长,村长在家吗?”
“谁呀?进来吧,门没关着!”
“村长。是我友邦家的,你看俺带谁来了!”吴嫂子笑着说道。
“友邦家的呀,这是谁来了?”
村长好奇道。
“四九城供销社的采购员,吴友兵!俺家堂叔的儿子!”
“嗷嗷,这样啊。”这采购员来咱村里干什么,这村里也没啥东西啊。
“吴采购是吧,快,快进屋里说!”
村长边想着,边猜测吴友兵来着的目的。
“好的,村长,四这样的,这天越来越冷,这供销里的鸡蛋供应不上,这不科长让我下乡看看能不能多收上来些。”
“正巧吴大伯他们一家都在咱村里,我就过来看看。”
“你看咱村里养鸡的人家有多少户,手里的鸡蛋与其自己去收购站换钱,不如我这直接收了。”
“也省的乡亲们这么冷的天来回跑,这鸡蛋路上也容易坏!”
吴友兵把自己的目的说给村长听。
“那这价格怎么算,要知道村民自己拿到城里收购站是一分五一个,你这不能比收购站低吧!”
村长略微思索,问道。
“这个,村长你是知道的这鸡蛋一路颠簸,多少会有些破损,咱这样,一分钱一个行吧!”
“不行,这太低了,一分五,不然我怎么去和村民说。”
村长力争道。
“这不行,路上的风险都被我承担了,这价格不能按收购站的来!”
吴友兵寸步不让。
俩人僵持了一会儿。
吴友兵想了想,想到后世为了减少鸡蛋运输途中的损耗而生产的蛋托,于是心里有了计较。
“村长,刚刚我来您家时看到有些村民在编一些框啊篮子什么的。”
“你看这样行不行,你组织几个手艺好的,我想让他们编一些东西,比如蛋托,蛋筐。”
“用来放鸡蛋,如果能成功,蛋托咱按一分钱十个,蛋筐一分钱一个,鸡蛋咱按一分三一个收!”
吴友兵看着村长说道。
村长想了一下,便同意了,这个活可以给村里家庭实在困难,又有这个手艺的人家做,多少能赚点。
鸡蛋一分三的话,应该也可以,自己带过去经常有路上颠坏的,这么冷的天也不用大老远的来回跑!
“行,那这样,你说的那什么蛋托,蛋筐俺先喊人过来,试着做做。”
“然后鸡蛋的话,你明天再来,我今晚开村民大会和他们说说。”
“行,村长,那现在咱就去会编制的人家看看,能不能做出我想要的东西!”
“小兵,这你放心,俺们村里好几个手艺人,肯定能给你做出来你想要的!”
吴嫂子很高兴自己能帮上吴友兵一些忙,还不能村长说话,便答道。
“对,他们肯定能做出来!”村长也感性的说道。
“走,俺带你去找俺村手艺最好的人家去!”
说着,村长急忙往门外走去。
吴友兵笑了笑,赶紧跟上。
这村长还是个急性子!但人应该不错。吴友兵心里想。
走了没一会儿,村长带着他们来到村中间的一处院子。
院子不大,一眼就望尽了,看着干净,却没什么生气,鸡鸭这些都没有。
院里一位看着有六十来岁的老人低着头,双手不停的翻飞着,身旁还有许多散落的藤条。
墙边还放着一些竹条和编制好的背篓、筐子和一些小东西。
看上去非常耐用,也特别好看。
“李老头,忙不?”
“村长啊,不忙,快过来做,这后头的是谁家的小子啊,没见过!”
“这是供销社的采购员,姓吴,这不听俺说你手艺好,特意过来找你的。”
“找俺?”
李老头疑问的看向吴友兵。
“是这样的,李老伯,我来村里收鸡蛋,这不鸡蛋容易破,我这就想咱们是不是能编个什么东西。”
“能把鸡蛋包裹住,大概能装30个一个正方形的托盘,托盘不是平的,里面要弄得向地上的水洼一样起起伏伏的。”
“这样把鸡蛋放到凹进去的地方,每一个托盘都要尽量做的一样,这样一个一个摞起来,鸡蛋就像穿了衣服。”
“还要做个能放下十五个托盘的筐子。你看能做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