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李氏到底一直卧病在床又不出门。好歹知道自己女儿什么性子,对于她们没考虑到她也算是有心理准备了。
她给自己留的那一点嫁妆里也有布料虽没大女儿给的好但也算是金陵那边时兴的样式到时候两个女儿定亲的时候再做新衣服穿好了总不能穿着旧衣服和未来亲家见面吧。
第二天一早李氏早早的上门,邢家一家倒是早起但并没有吃早饭邢家两姐妹倒是想着到了船上肯定有糕点也就给家里声点钱了。
“可是吃了早饭?”李氏客气的问了一句。
两姐妹自然摇了摇头,说道“没呢光顾着选衣服选首饰去了。”
李氏也只当她们光顾着打扮去了也是将马车里的点心拿出来给她们垫垫。
“也没什么好东西你们先吃着到了再说吧。”
邢家姐妹也是没带什么贵重的东西毕竟是在船上要是不小心掉到了湖里,那可就找不着了。
这些簪花再怎么好看,再怎么用名贵的丝纱做的也只时兴一段时间就不合适了现在带出去还能赶时兴的劲儿过段时间就掉价了,况且若是掉了也没那些金银玉石更让她们心疼。
李家夫人倒是也给邢秋雨送了信,通知她一声,她已经带着两姐妹开始出去赴宴了。
邢秋雨对于邢家的那两个姐妹已经开始跟着李家夫人出去走动了,也是松了一口气,也就等着看能不能早点说到婆家。
还好不用她每次都跟着去,等中秋过后还没人上门说亲,就该她带着出去了,这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
这天又有人过来请示,“太太,二太太吩咐人过来要一些红绸子用来装点,往太太要批条呢。”
邢秋雨就知道王夫人虽然不当面和她对着干了,这私底下不知道想什么坏主意呢。
这点小事也用的着来问她吗?还不是故意给她找事的,“行了,二太太那边的人来找东西,你尽管给就是了,只不过要将这布料几时出的库,多少匹,什么花色,什么材质的,用来干什么的,谁过来取的都要记录好了就行了,不用一匹半匹的就跑过来问我。”
“是,太太。老奴退下了。”这边库房的嬷嬷退下了,那边绣房的绣娘又过来求见了,邢秋雨这会儿也有空,就接见了。
“给太太请安了。”
“行了。不用多礼,有什么事就说吧。”
“太太,您前段时间交给绣房的宫缎已经打好了板子,不知道太太想要绣什么图案的。”
“不是让你们看着办,什么款式时兴就做什么样的吗?”
绣娘也是第一次见这样要求的主子,自然要问清楚了,若是做的差了,主子不满意了,这过错算谁的?
“奴婢总要知道太太喜欢什么样的图案,不喜欢什么样的图案才好下针绣。”
这一时半会儿的邢秋雨倒也被问住了,虽然她曾经是个服装设计师,对于古代的花纹倒也了解一二,但若说起来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倒让她范难了。
其实对于花纹,只要好看的,她都不讨厌,不过这古代平时穿的衣服,不知道对龙凤有没有其他的讲究,这个她不太了解,先略过这个凤纹吧。
“我都还好。只要不是凤纹,其他都好,最好是雅致一点的绣纹。”
邢秋雨想着贾母这个时候给她宫缎只怕也是有打算的,要不先按照现在时兴的款式花纹做?
“现在外面时兴什么样式的花纹?”
“回太太的话,是嫦娥奔月,还有天女散花,和玉堂富贵。”
嫦娥奔月和天女散花她倒是能够想象一下花纹的样式,但这玉堂富贵又是怎样的花纹?
绣娘也看出了太太的疑惑,只好一一解释了,原来这玉堂富贵的花纹,其实就是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一起绣在衣服上。
“那就这几个款式一个做一套好了,这样下来可还剩下?”
“这也才是秋装,那冬装的款式太太可有什么要求?”
邢秋雨也是拿不准那时候的事情,这几日邢秋雨也是被贾母叫去,一起拟定了送礼用的礼单,邢秋雨也是有点摸上了贾母的意思,到了冬天,只怕那时候她也已经在权贵圈子里露相了。
虽然她喜欢雅致一些的东西,但只怕权贵更喜欢热闹一些的款式,她初来乍到的,还是不要太出局了些。
“冬天天冷了。也没什么好的景色,莫不是绣一些红梅,红牡丹一类的,或者是喜庆的风景绣图,也更应景一些吧。”
绣娘也是大体摸上了这大太太的喜好,虽然喜欢雅致的东西。但也不讨厌那富贵锦绣的花纹。
以后这平常的衣服倒是多给邢秋雨准备一些雅致的图案绣在衣服上就行了,但出门访客的衣服也多是热闹花团锦簇的图案才行。
很快邢秋雨要的衣服都已经修好了,那些剩下的边角料,绣房还贴心的给邢秋雨做了和衣服配套的暖手袖筒。
各房里的主子们的衣服也都已经相继完工了,绣房也是暂时空了下来,做点其他琐碎的绣活。
邢秋雨想着到时候少不了打赏,又让绣房做一些用来打赏的荷包准备着,绣娘们也是不紧不慢的绣着。
因为当初做衣服的时候,也不知道家政会不会回来,但也是给他准备了新衣服。
家政那边也是考完了,家政虽然看起来身高八尺,体态挺拔,但因为小时候展现的读书天赋,贾代善并没有让他跟着习武,其实还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
好在金陵那边没有在考试的时候下雨,虽然也有一些冷,但好在贾政熬了过来,只不过没有吃好,所以身体有些虚弱,一出了考场,就病了,好在赖大一直备着一个大夫,倒是也及时的看了大夫,开了药,不过三五日就好了。
这时候贾赦给家政写的信这才到,虽然也希望早日回京城和家人团聚,但到底在金陵呆了这么长的时间。
身体虽然还虚弱,又加上算了下时间,就算是急赶慢赶也是赶不上八月十五的便消了这时候回去的心思了。
养好了身体倒是出去参加了几次诗会,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学子,有了交际也算有了些心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