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五品以上官员都有向上举荐人才的职责。
今天陶逸没有被长孙无忌给举荐到,明天,陶逸就可以去找别人帮他举荐。
长孙无忌显然也是考虑到了这样的后果,在一番权衡过后,这才把陶逸给叫了回来。
“去把外面那人给找回来。”
门外的奴仆很懵,“哪个?”
长孙无忌瞪了他一眼,“就是刚刚被柳忠给带出去的那个。”
“喏!”奴仆这才反应过来。
……
二百米的距离,事实上,等长孙无忌把他叫回来的时候,陶逸都已经差点就被柳忠快要送出门了。
能不能打动长孙无忌,陶逸说实话也没什么把握。
他为何要特意地跟长孙无忌说,雪中送炭。
就是赌长孙无忌现在没有实权,要是能有自己这么一枚棋子。
那在朝堂之上,就多了一股隐形的影响力。
他在来这之前,可是百度过长孙无忌的。
后人对他的评价,是非典型权臣。
你说他是权臣吧。
他两下就被唐高宗给弄没了。
甚至都没有反抗的力量。
你说他不是权臣吧,他又十分看重权力。
因此……
也有人也推测,他之所以反对立武才人为皇后,并不是出于权力,而是因为作为一个长辈,礼法的维护者,他不想看到礼崩乐坏,更不想看到大唐后宫内乱。
他所忠于之人,估计不会是唐高宗。
他只忠于李世民,忠于李世民临死前,给他的所有嘱托。
当然!
一个人的性格什么的,往往是复杂的。
关键是权力这种东西,只要能够得到,谁不想得到呢?
好像长孙无忌之所以被人弹劾权宠过盛,也跟他的行为有关。
有一次……
忘记了是从那里看来的。
总之……
就是长孙无忌跟一群人喝酒,然后把自己跟以前的外戚相比,说自己的权势,比谁谁谁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非要说两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比那个谁谁谁要更加地年轻。
你看!
都说别喝酒,一喝酒,准误事!
估计也就是他这么一吹牛,好了,尚书右仆射没了,大唐宰相没了。
从此,便只能是在家里修书,不过,倒也修出了《唐律疏议》,据说,这书即便是放到后世,影响也是很大。
所以长孙无忌这人吧,在陶逸看来,对权力的追逐之心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
你让他放下,他也可以理智地放下。
并且……
就连他的亲妹妹长孙皇后都不站在他这一边,他不放下也不行啊。
但只要你给他一点机会!
陶逸觉得,他的念头就一定也会慢慢地动起来。
这不!
就在陶逸左脚准备踏出齐国公府的偏门的门槛的时候,忽然,一道声音便是传来:
“前面的客人请留步!”
陶逸正打算跟柳忠说再见呢。
这下好了!
他可以把他的左脚给收回去了。
“我就说你家主人肯定得把我给叫回去。”
柳忠:“……”
看把你给嘚瑟的。
……
又花了一会功夫,陶逸这才得到长孙无忌的正式接见。
这一次……
长孙无忌还让人送来了茶水,还给他留了位置。
虽说态度并不能立刻就对陶逸俯首帖耳。
但总算是表现出了一副愿意听陶逸讲治国之道的样子。
示意陶逸落座后,这才问陶逸道:“你说,朝代没有不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陶逸便直接告诉他答案道:“最根本的原因,是贫富差距悬殊。”
长孙无忌:“贫富差距悬殊?”
陶逸:“对!就是有钱的人很有钱,没钱的人很没钱,那么没钱的人,就会杀死有钱的人,从而为自己挣得一份生机。当然,你也可以叫他‘农民起义’。”
“举一個例子,你贵为齐国公,你会无缘无故地把自己家的钱,拿出去救济穷人么?”
“就拿隋朝大乱的时候,有的百姓,肯定已经吃不上饭,你有没有拿出过钱来救济大隋的百姓?”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下下,这才道。
“没有。”
陶逸:“那自古以来,是像齐国公伱这样的人赚钱快,还是穷人赚钱快?”
“比如说田亩数,是你家的田亩数增加的快,还是穷人家里的田亩数增加得快。”
长孙无忌便道:“那自然是……”
陶逸:“你家。”
陶逸代替他回答了。
之后陶逸又道:“那天下的田亩数,是有尽的,还是无尽的?”
长孙无忌:“这自然是有尽的。”
陶逸:“那不就对了!富人只会越来越富,穷人只会越来越穷,而天下田亩数,又是有尽的,富人多吃一口,穷人就少吃一口,最后,当穷人没得吃了,就会爆发‘农民起义’。”
“我记得老子曾说过那样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虽说,这天下也有不少仁人义士,一旦到了灾荒之年,就会打开自家的米仓帮百姓度过难关。然而,是这样的人多,还是趁着灾荒之年,吞并穷人的田亩的多?”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这还好,可如果是一次就有几万,几十万个呢?”
“我相信,即便是几十万百姓饿着肚子,有钱的人,也绝对不会拿出自己的钱去救济他们。”
“甚至,如果是由朝廷来赈灾,说不定,一些官员还会对赈灾的钱粮下手,脑子里只有一个贪字。”
“最后……齐国公又见过有几个穷人,在失去了土地以后,还能再翻身,把土地给买回来的?”
长孙无忌:“应该没有。”
陶逸:“这些穷人,要么有的直接就死了,要么,卖身为奴。而更多的,则是在饥寒交迫之中等待着一个机会。”
只见长孙无忌皱了眉头看了过来。
陶逸道:“这机会,如陈胜吴广,如王世充,如窦建德,如李密。”
“只要有人能扯起义旗,他们就能云合而影从。”
“只为了能够吃上一口饭。”
“其实,假使人人都能把自家的财产分出来一部分去照顾到穷人,这天下就会比史书上所看到的,要安定得多。”
“可问题是……谁又会那么大方,无缘无故地,把自己辛辛苦苦挣到的钱去送给穷人。”
“又或者假使,富人在赚钱的时候,要懂得知足,若是能赚一文钱就够用的,就不去再赚十文,那这天下,自然也就安定。”
“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富人在赚钱的时候,往往是不赚到最后一枚铜钱,是绝不会罢休的。”
“因此……一个王朝,从开国之初,人人都有土地,于是逐渐便过渡到了无数人失去土地,穷人活不下去了,把积攒了无数财富的富人一杀,朝廷再把这些无主的土地,再分给能够活下来的穷人。”
“王朝,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往下传承下去。”
“大唐也会如此。”
“当然!秦跟隋有一点特殊。”
“它们都很快就灭亡了。”
“如果大唐能吸取秦跟隋的经验教训,那么,一定能比秦跟隋活得更久,但最多,估计也不过是三百年。”
“三百年以后,大唐就会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