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7章 我改变了学术规则(1 / 1)十月廿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无论是从单纯看乐子的层面,还是从学术影响的层面,都已经有必要让议程暂停下来了。

于是,怀尔斯直接找来了旁边一名工作人员,跟对方说了些什么。

接着,后者迅速上台,叫停了亚瑟·杰夫的问答环节。

正在绝大多数观众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时,原本为了让听众看清楚投影仪而关掉了灯光的主会场竟然也跟着重新亮了起来。

现场不由得出现了一些骚动。

“杰夫教授。”

怀尔斯径直走到台前,顺便从旁边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个麦克风:

“我想请问,你们针对这七个问题的悬赏,具体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算作有效的?”

杰夫此时也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一方面是要听从会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另一方面安德鲁·怀尔斯作为菲奖大佬,问出来的问题也决不能被忽略。

“从法律上讲,是在这场千年数学会议开幕的同时,我们研究所的赞助人兰顿·克雷先生签署的协议正式生效。”

“很好。”

怀尔斯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那么,我有一件事情需要向各位公布。”

他说着转身面向台下的观众:

“就在刚刚,具体来说,是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前,有人宣布自己已经成功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一句话。

让原本骚动的现场瞬间寂静下来。

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或是震惊、或是呆滞、或是茫然、或是怀疑……

投向了台上手持麦克风的怀尔斯。

或许是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他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现在,我的同事正在集合团队,准备对证明过程进行验证……”

“哄——”

仿佛像是打开了什么开关一样。

现场又瞬间如同炸锅般沸腾起来——

尽管不如哥猜领域那样民科泛滥,但有人宣称证明了庞加莱猜想,这仍然算不得什么大事。

可是能进入正儿八经的验证环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更何况台上的人还是怀尔斯。

数学界上一個享有盛名的难题可就是被这位大佬攻克的。

就算不能因此而下定论说证明一定是对的,至少也说明足够被严肃数学界认真对待。

也就是说……

七大数学难题。

在发布之后的一个小时。

就可能被……破解了?

站在怀尔斯侧后方的亚瑟·杰夫身体微微晃了晃。

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了。

这可是现场直播啊。

面向全世界的!

自己刚才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说乐观估计的话,可能在10-15年后会有第一个问题被解决……

其实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10-15年属于中规中矩的说法。

你就是让怀尔斯自己上台回答那个问题,他也肯定会给出差不多的答案。

但凡能稍微缓上个一年。

甚至半年。

都不会有人真的拿他这句话做什么文章。

但今天这可太巧了。

他连台都没下啊……

前脚刚说完,后脚就被打脸了。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都希望怀尔斯口中那个证明是错误的……

而除了杰夫以外,另一个有点崩溃的人,则是这次会议的召集者,同为菲奖大佬的让·克里斯托弗·约克兹。

因为会议的下午场,直接就暂停了。

总共计划的四个报告人,有三个都选择当场参与审稿。

这还开个啥。

等审完再说吧。

至于还能不能恢复……

那要取决于审稿效率。

要是审到明年的话,那在2001年开千年数学会议总归有点怪。

“或者可以改名叫新世纪数学会议接着开?”

约克兹看着不远处的怀尔斯,心里有些无奈。

不过,气愤倒是不至于。

毕竟,如果最后确定证明过程无误的话,那不论是新千年学术会议的组织方还是参加者,也都不亏。

甚至可以说是血赚。

毕竟,千禧年这东西,再等一千年肯定还会有。

但“前脚宣布悬赏后脚就有人给证明出来”这种事可未必。

……

另一方面,正如之前怀尔斯所猜测的那样,审稿团队中的菲尔兹奖获得者数量,最终定格在了五人——

“需要一个有理论物理背景的数学家”。

这要求根本就是为了爱德华·威滕而量身定制

更何况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莫尔斯理论和拓扑量子场论,本身也是微分拓扑学领域的专家。

对于正值壮年的威滕来说,显然也没有任何理由错过这样一个有可能亲自见证历史的机会。

于是,在得到消息之后的第一时间,他就横跨大西洋,在当天傍晚抵达了巴黎。

而这个时候,其它几名审稿人都已经进入了闭关状态。

因此,威滕刚一离开航站楼,根本来不及上车,就被好事的媒体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基本都是问他,大概什么时候能出结果。

威滕本来不想回答,但看这架势要是不说点什么恐怕难以脱身,只好说了些诸如这一类数学论文的审稿一般要以月甚至年来计算,希望大家稍安勿躁之类的场面话。

然而……

三天之后。

法兰西科学院的一间办公室内。

“我们……是不是漏掉了什么?”

爱德华·威滕看着手中厚度接近一本书的论文,犹豫着问道。

论文此时已经被翻到了最后一页。

或者严格来说,已经不止一次被翻到了最后一页。

但没有人能找出问题。

整个证明过程如同一件被提前设计好的拼图一般。

刚开始的每一个章节之间,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关联。

却在文章的最后,赫然拼成了名为庞加莱猜想的答案。

按理来说,到这里,其实就可以宣布结果了。

总不可能一屋子数学家都错了。

但是这一次,却没人敢于率先表态。

一切都太顺了。

常浩南和佩雷尔曼二人,在结合拓扑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全新的工具。

关于它的名字,只在其中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被提到过一次。

“结构拓扑学”。

这根本不应该是三天时间就能看懂的东西。

但在场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懂了。

哪怕是早就对此有心理准备的汉密尔顿,此时都有点没底。

“说起来,论文最终是否登载,应该是由期刊主编决定吧?”

最后,还是约翰·摩根首先提议道。

实际上,这个建议只是为了打破僵局而已——

他们这一票人给出的审稿意见,难道还有哪个编辑会有反对意见不成?

不过,人的心理就是这样。

虽然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但有了“主编决定”的这个托词之后,大家多多少少都松了口气。

只是写个审稿意见嘛。

又不是我最后决定的。

“那么我认为……这篇论文没有什么问题,建议……直接发表!”

年龄最大的谢尔盖·诺维科夫首先说道。

还特地在“建议”一个词上咬了重音。

在有了第一个人站出来之后,其他人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当然,都是跟诺维科夫一样的。

除了汉密尔顿。

“但是,到目前为止。”

由于连续几天熬夜,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仍然没发现有哪个期刊的编辑组,接到了有类似内容的论文投稿。”

“……”

“所以,我们目前只能认为,这两位作者并不打算正式投稿,而是真的准备在arxiv上公布自己的全部成果?”

“应该是这样。”

这下子,就连爱德华·威滕都有些苦恼地敲了敲脑袋。

这两个作者,简直是他生平仅见的异类。

“那么,我还有一个问题。”

约翰·摩根思考问题的视角永远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从现在开始,任何关于拓扑学的研究,恐怕都很难避开这篇论文。”

“但它并没有按照严格的学术要求,被公开发表在任何一个期刊上面,也显然不是论著、报告或是新闻。”

“那么……我们该怎么引用它?”

房间内重新陷入安静。

众人纷纷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这两个作者在论文以外带来的麻烦,甚至比理解他们论文所要克服的麻烦更多……

“或许……”

曾经证明过四维空间庞加莱猜想的弗里德曼突然开口道: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引用规则,把arxiv这样的开源网站也纳入进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