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3章 给未来铺路(1 / 1)十月廿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聊完正事之后,常浩南和王晓模本来准备直接告辞,但丁高恒在稍作犹豫之后,却表示让他们再留一段时间。

就在二人疑惑的时候,后者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号码出去。

几分钟之后,一名身材敦实、面相和善,且有着让同龄人羡慕发量的中年男人敲门走进了办公室。

“丁主任,您找我?”

“对。”

丁高恒抬起手,朝着沙发的方向示意了一下:

“这二位是航空动力集团的总规划师,常浩南,还有电子科技集团的副总经理,兼总体研究院院长。”

正常情况下,在介绍多个人的时候肯定要分别进行。

不过常浩南和王晓模的年龄相差确实太大,但凡之前听过其中任何一个,都很难把他们给认错。

实际上,在刚刚丁高恒开口之前,二人就已经对来人的身份有所猜测了。

所以早就已经礼节性地站起身。

果然,丁高恒又继续道:

“这位就是我刚刚说过的李忠毅,李副主任。”

“您好,李副主任。”

“你们好,久仰二位大名了”

李忠毅的脸型本就比较圆,加上有些发福,一笑起来的时候,藏在眼镜片后面的眼睛几乎完全眯成了一条缝:

“97年王院士获颁何梁何利基金奖,我那时候正好是仪征化纤的负责人,也在下面坐着……”

“至于常教授,我上个月到任科工委之前,还听华夏石油的同行讲起来过,说是在西气东输的竞标工作中帮了大忙……”

这一番开场的水平相当高。

哪怕你明知道对方是在客套,但人家说的有理有据,切入点选的还好,很容易就能拉近内心的距离。

“谈不上帮什么大忙。”

丁高恒和对方握了握手:

“也就帮着做了几种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模型而已……”

这倒不是他自谦的说辞。

其实本来,火炬实验室跟华夏石油管道局之间还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来着。

结果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无意中引出了流形学习算法,以及后续关于沙漠改性,以及遥感卫星系统等一系列新的课题。

结果就是,尽管对方有意,但常浩南这边实在人手不够。

只好暂时放到一边了。

“……”

短暂的寒暄过后,三人在沙发上依序落座。

特地把李忠毅叫来的丁高恒首先开口道:

“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你们直接对接一下刚刚那個项目的具体需求,会更加妥当。”

这一句话出口,另外两人倒是无所谓。

但坐在旁边的李忠毅却突然双眼一闪:

“不知道……两位具体有什么需要?我一定尽全力支持!”

看着对方这副架势,常浩南和王晓模对眼下的情况也多少有了些猜测。

于是,又花了大概四十分钟的功夫,把大概的情况跟李忠毅讲了一遍。

……

离开丁高恒的办公室之后,二人并排走在通往科工委大门口的人行道上。

“浩南同志,丁主任这是在给你铺路啊……”

王晓模首先打破了沉默。

“嗯?”

这句话让常浩南一愣,甚至下意识停住了脚步,看向对方。

发现王晓模正露出一脸意味深长的笑意,而且也跟着停了下来。

丁高恒此番是在给科工委之后的部门工作做打算,这一点常浩南是能看出来的——

前者从1982年开始在国防科工委担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如果按照到2003年来算,相当于负责了国防工业长达21年的时间。

这属于极其特殊的情况。

按照原先的时间线,科工委主任应该在96年末就换人。

只是这一世的96年末,刚好赶上航空工业领域的剧变阶段,上级为了保障政策的连贯性,才让丁高恒继续维持原职务不变。

为此还不惜提前成立总装备部,给曹刚纯上将找了个去处。

本来么,这种情况应该是暂时的。

等到局面稳定下来,该换的人还是要换。

结果谁也没想到,这剧变阶段不是电影而是连续剧,开始之后就一浪接着一浪,根本没个完。

这种情况自然是上级乐意看到的。

所以为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整个科工委的领导班子在98年都没挪窝。

但丁高恒的年龄毕竟在那摆着。

到03年都72岁了。

要么退休,要么再提半级然后找个闲差发挥一下余热。

总之不可能继续执掌科工委。

然而,一个部门在长达十几二十年里都没换过领导,那它的工作习惯和行事作风肯定要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个人的影响和塑造。

尤其科工委还是个半军事化单位。

所以,丁高恒这两年逐渐在淡化自己本人的存在感。

否则的话,只是个跟其他部门联络的事情而已,完全犯不上专门把主管这块工作的副职找过来。

不过,王晓模刚刚说的那个角度,常浩南倒是没考虑过。

看着面带震惊的常浩南,王晓模背过双手,重新迈开步子:

“科工委这三位新的副主任,你应该都跟他们有过直接的业务联系了吧?”

前者仔细一想,发现好像还真是这样。

从去年开始,科工委的领导岗位进行了一轮大换血。

副主任分别换成了张洪飚、栾文杰和今天才见到的李忠毅。

两名是从其它系统调入,一名来自科工委内部。

要知道,从96年他第一次直接接触到科工委,一直到今年以前。

近五年时间里,常浩南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和丁高恒直接汇报。

所以之前的三名副主任,他基本上只和怀国莫比较熟悉,

而过去半年功夫,自己就已经和新到任的三人全都有过工作层面的直接接触。

尤其是栾文杰和李忠毅。

这大概率不是巧合,而是丁高恒的有意安排。

“最近这几年,你对国防工业,乃至整个工业体系发挥的作用,已经是肉眼可见的水平。”

王晓模继续道。

“也不能这么……”

常浩南话才刚出口,就被对方打断:

“这种事情,我、其它同事、丁主任、还有上级领导都看在眼里,你自己心里也清楚,不必谦虚。”

“但是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才有发挥的空间。”

“那是当然。”

常浩南诚恳地点了点头:

“如果不是杜老师和丁主任敢于给机会,我也不可能光靠自己就取得什么大的成绩。”

“所以说啊……”

王晓模理了理头顶被吹乱的灰发:

“丁主任,或者说……甚至有可能是更上级的领导,是要保证你以后还能有合适的平台可以施展能力。”

听到这里,常浩南顿时念头通达。

“主要是,伱实在太年轻了。”

二人来到专车旁边,但是却并没有立即上车:

“一方面,在国企系统里,年龄还算能特事特办地操作,但是行政体系里,不可能这么快就再提上去,太招风了,也不合规矩。”

“另一方面,正常研究人员的发展轨迹是,到50岁左右的时候,攒够足够的成绩,精力和脑力也跟不上高强度的一线科研工作了,这时候转去行政路线,继续发挥经验层面的优势。”

“结果你小子根本不正常,不到30岁就把别人一辈子的成绩给做完了,但要是让你就这么直接转行政,难免还有点可惜……”

王晓模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总之,不管那三位最后是谁转正,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都肯定是跟丁主任一样,配合你的工作。”

“早点习惯,对你,对他们,还有对整个科工委来说,都有好处……”

常浩南觉得自己的太阳穴跳了跳。

刺激。

太刺激了。

之前兰新志去主管装备工业司之前,就来过这么一次。

但那毕竟只是个司长。

这次……

只能说,玩得确实有点大。

之前一直有戏称的说法,常浩南是科工委的“编外副主任”。

他还因此而担心过一段时间。

毕竟组织上的东西,有些时候不适合随便拿来开玩笑。

但现在看……

好像是有点杞人忧天那意思——

这是要让他往“编外主任”那个方向去干……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