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他真的不错?”
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萧沐年不是再说反话。
“是的陛下,听跟他老爹朱高炽两朝并称仁宣之治。”
“是继永乐盛世之后的又一个盛世!”
朱棣听到这话,内心不由的松了口气。
同时还有点小得意,自己这基因还是不错的嘛!
三朝都是盛世!
一想到这,朱棣不由得挺直了腰板,有这成绩,咱怕啥?
“仁宣之治?”
朱元璋喃喃道!
整个人也冷静下来,毕竟纵观史书,只要谈到什么什么之治的。
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正是!”
“朱高炽是燕王的长子,朱瞻基又是朱高炽的长子,燕王靖难成功之后,对朱瞻基尤为喜爱。”
“所以这才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几人闻言微微一愣!
“这朱高炽挺特别啊?”
“别人能当皇帝是因为老子,到他这里却是因为自己儿子。”
“真不愧是永乐大帝!”
朱棣:“……”
他算是发现了,只要一有机会,朱标就不会放过阴阳自己。
这还是自己那老实巴交的大哥嘛?
都成阴阳师了!
“说起来,这朱高炽也挺憋屈的,自己老爹不喜欢自己,还要防着弟弟的迫害。”
“每日活在憋屈之中!”
“先生,能否说说?”
朱标化身吃瓜群众,感觉吃老四的瓜,能让自己心情愉悦。
“先生,说说!”
“咱也想知道!”
朱棣:“……”
“朱高炽从小长的就胖,身体肥胖,上阵杀敌自然是不行。”
“反观老二朱高煦,长得健壮,打起仗来,更是勇武过人。”
“北平是边塞之地,再加上燕王靖难之时,朱高煦曾救过燕王。”
“燕王又是马上皇帝,自然也就更喜欢和自己相像的朱高煦。”
“于是对朱高煦说了一句话,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不说还好,一说,朱高煦就认为自己能当皇帝。”
“多次迫害朱高炽,甚至想效仿唐太宗李世民,杀了朱高炽,逼燕王退位。”
“不过最终虽然被燕王镇压了,燕王还是没舍得处理朱高煦。”
“在加强上朱高炽的求情,最终不了了之了!”
“这个朱高炽,人家都要杀他了,他怎么还替人家求情?”
朱元璋有些看不上朱高炽的作派。
“陛下,您这孙子可是相当仁厚,而且他也不愿意背上手足相残的骂名。”
“古往今来,能有几个皇帝的庙号是仁宗的?”
朱元璋点点头,虽然不认同朱高炽的作派,但是老朱家出了这么个仁厚的子孙,朱元璋心里也很欣慰。
“那这位仁宗,上位都做了那些事?”
“永乐二十二年,永乐大帝病逝回征途中,太子朱高炽继位,年号洪熙。”
“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
“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的延续打下基础。”
“嗯嗯!”
“不错不错,做得很不错,不像老四就知道打仗。”
“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
朱棣:我只知道打仗?您自己在位时期,也没少打吧?
当然这只是心里默默的吐槽,可不敢说出来,不然就是一顿毒打。
别看朱元璋现在高兴,萧沐年接下来的话,他就笑不出来了。
“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驾崩,终年48岁。”
“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葬于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
??????
三人呆愣在原地!
“先生,刚刚你说什么?”
朱元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驾崩,终年48岁。”
萧沐年又重复了一遍!
“在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了?”
萧沐年闻言点点头!
一旁的朱棣傻眼了,自己这儿子这么短命吗?
自己刚嘎不到一年,他就跟着来了?
这么舍不得自己?
“陛下,刚刚说了,朱高炽身体肥胖,身体一直不好。”
“再加上在位期间,两个弟弟想要造反,各种原因叠加,原本身体就不好的朱高炽肯定吃不消。”
“所以就驾崩了!”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棣,一副恨铁不成钢。
“父皇,这不关我的事啊!”
“那时候我都不在了!”
朱棣感受到朱元璋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往后缩了缩。
“不关你的事?”
“高炽这孩子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偏心朱高煦?”
“你不偏心,能有后面的事?”
“我甘霖娘的……”
朱元璋越说越气,抡靴子就要揍朱棣。
朱标连忙阻拦,虽然自己阴阳朱棣,但是心里还是疼爱这个弟弟的。
“标儿你让开,看咱不打死这混蛋玩意。”
“高炽这孩子多好,你不疼爱就算了,还纵容朱高煦作妖。”
“真是气死咱了!”
手中的靴子朝朱棣丢去,朱棣也不傻,连忙避开。
“我勒个去?”
“你还敢躲?”
脱下另一个靴子仍过去。
稳稳当当的砸在朱棣脸上,那味道,别提多酸爽了。
一旁的萧沐年看着朱元璋,无奈的摇摇头,朱高炽都这样了。
这要是听到瓦剌留学生的光辉事迹,朱棣还有命活?
朱棣幽怨的看着萧沐年,似乎再说,先生求你了,别再说了。
再说可就完犊子了!
要说也找好的说呀!
“先生你继续说!”
整理好情绪的朱元璋重新做回龙椅之上,示意萧沐年继续说。
“呃……”
萧沐年转头看向朱棣,给他一个无奈的眼神。
燕王殿下,没办法!
是你老爹让我说的!
“朱高炽驾崩之后,朱瞻基继位,年号宣德。”
“朱高煦骑兵造反,想效仿自己老爹也来一个靖难之役。”
“可惜他不是永乐大帝,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
“他注定不能成功!”
“面对如何平定朱高煦的叛乱,朱瞻基决定亲征,立即召张辅下谕亲征。”
“朱瞻基令平叛大军乐安四面包围,但没有发动攻势。”
“宣宗命放箭书到城中,对谕党逆者宣以祸福,城中於是很多人欲逮捕朱高煦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