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沛,校场。
锣鼓声起,旌旗舞动,一个个百人方阵随着锣鼓声和旌旗的舞动,或进或退,或左或右,时而喝喊,时而蹲伏。
“阵!”
将台,绿袍美须髯的关羽亲自举着一面大旗,大旗笨重,但在关羽手中却仿若无物一般。
随着大旗立于原位,一个个百人方阵也回到了原位,静默伫立。
“兄长!”
关羽立好大旗,健步来到观摩演阵的刘备跟前,躬身一礼。
刘备满眼都是对关羽的惊叹,不吝赞赏:“云长进步神速,四千兵马亦能演练成阵,为兄甚是欣慰啊!”
得到刘备夸赞的关羽,微眯丹凤眼,尽显自矜之气:“皆赖兄长信任,方有羽今日!”
随后,关羽的目光瞥向了立在刘备身旁的郑牧,似在观察郑牧的反应。
“练四百兵和练四千兵,其中的差距如平地和登山,关都尉能让四千兵令行禁止,演练成阵,足见其能。”郑牧拱手向刘备道贺:“刘豫州有如此大将相助,何其有幸啊!”
关羽微微睁眼,凛目之中,微有诧异。
本来就是不服昨日刘备对郑牧的夸赞,这才一大早的邀请刘备和郑牧来校场观摩演阵,然而郑牧的反应却是出乎关羽意料。
郑牧称赞时,不论是语气还是神态都非常的真诚,这是真心在夸赞关羽的练兵之能!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武将之间,互相看不顺眼是很常见的,关羽的不服之心,亦是大部分武将的写照。
而郑牧的器量,却令关羽感到一阵汗颜,自矜之气也逐渐消失。
关羽也非常人,在觉察到器量输给了郑牧后,心头的不服之心反而变淡了。
不愿意承认别人优秀的人,是很难变得更优秀的,器量狭隘的人,也是很难成大器的。
“郑都尉过誉了,羽尚未真正让这四千兵令行禁止。”关羽比试之心变淡,眼神也少了孤傲:“郑都尉所练之兵,方可称得‘令行禁止’。”
郑牧豪迈而笑:“牧练的兵少,自然更容易些,若关都尉不嫌牧粗鄙,今后可一同探讨!”
关羽肃然起敬。
以郑牧的眼力见儿,又岂会看不出关羽今日的挑衅之意?
然而郑牧从头至尾,都未表现出任何的争胜之心,也无任何羞恼之意,即便是孤傲自矜的关羽也不由生出了敬意。
“能与郑都尉探讨练士之法,亦是羽的荣幸。”关羽亦是豪迈而笑。
刘备暗暗松了一口气。
一边是跟随自己十余年的兄弟,一边是要结交的豪杰,刘备并不希望关羽和郑牧两人之间会因为争强好胜而起冲突。
哪怕关羽今日的演练并不太熟练,刘备亦是对关羽称赞有加。
“郑都尉的器量,非常人能及啊!”刘备内心对郑牧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郑牧善兵,必然能看得出关羽今日演阵的水平,但郑牧没有嘲讽之意,反而以“练四百兵和练四千兵”的自谦,来称赞关羽的练兵之能。
关羽的反应,同样令刘备惊喜。
没有因为郑牧的称赞就得意忘形,在觉察到了郑牧的谦让之意后就收起了争强好胜的心思。
这让刘备心中更是欣慰!
毕竟关羽跟了刘备十几年,关羽的言行举止是会影响旁人对刘备的评价的,关羽的表现越是豁达,旁人对刘备的器量也会越认可!
刘备看向关羽,是轻责亦是规劝:“云长,郑都尉乃恢弘雅量之士,今后不可再莽撞行事。”
关羽低头躬身:“羽,谨遵兄长教诲!”
刘备训弟,有恩亦有威,郑牧暗暗点头,对刘备的认可亦是多了几分。
位者,应当恩威并济,倘若只有恩而无威,是很容易被架空权力的。
众人返回衙署,刚入衙署就听到了张飞的喝骂声:“新入城的钱粮到现在还未点清,你们还敢自称饱读诗书,诗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不要以为俺是个统兵的,就以为俺不会数术,若不是看在你们是治中调拨来的,俺早将你乱棍打出了。”
“俺的麾下不需要废物!”
而在张飞面前,几個年轻的文吏脸色胀红,一个个敢怒不敢言。
“益德!”刘备轻呼一声。
“再给你们一日时间,倘若还是算不清楚,自己回治中处领罚!”张飞见刘备呼唤,遂挥了挥手让文吏退下,又健步来到刘备身边。
还未等刘备开口询问,张飞就开始诉苦:“兄长啊,能不能换个人当主簿啊,这些文吏的数术太差了,昨日入城的钱粮到现在还未点清。”
“俺脾气又急,急起来就要骂人,可这些文吏又是治中调拨来的,骂狠了治中面又不好看。”
你还知道自己脾气急......
刘备刚要规劝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张飞都先自省了,这还怎么劝?
刘备轻叹:“益德,先忍耐数月。待宪和归来,你就不用当主簿了。”
原本刘备军中的主簿,是年少时就结交的好友简雍,但刘备南下的时候简雍母亲病重,便先回涿郡操持家事去了。
张飞嘟囔:“兄长你别诳俺,宪和这人最是惫懒,他要回来肯定不会继续当主簿的。”
对于简雍,张飞可太清楚了。
若不是刘备实在是寻不到一个能信赖的士人当主簿,简雍是绝对不会兼任主簿的。
对于简雍而言,能动口就绝不动手,主簿这种经常要演算钱粮的职位,是简雍最不愿意触碰的。
这好不容易将主簿一职丢给了张飞,还想让简雍再揽回来?
刘备无奈看向郑牧:“郑都尉久在徐州,可还有认识的贤才?”
郑牧轻笑:“刘豫州来小沛多日,莫非不知旧平原相陈公父子皆在沛国?”
昔日,刘备在下密时,因为不愿跟下密长同流合污,于是辞官。
恰巧当时,陈纪被董卓任命为平原相,于是刘备前往平原求官,被陈纪任命为高唐尉,不久后被擢升为高唐令。
只因青州黄巾动乱,不论是陈纪还是刘备,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操持军备。
城破后,刘备前往公孙瓒处,陈纪则是跟长子陈群避难于沛国。
得知陈纪父子皆在沛国,刘备顿生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