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扩军(1 / 1)泪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县衙后,杨之言先询问了一番关于那知县的事情,他很想知道我大清才入主中原二十来年,杀死永历帝也才十年,怎么会有人现在就对我大清这么忠心耿耿了,眼见城破还要自缢殉城。

对于那知县的事迹,杨彦新也不太清楚,他厌恶此人数典忘祖,宁愿给鞑清尽忠也不愿投降同为汉家的明军,直接就将他五花大绑扔进大牢等烂了。

“可有争取劝降的可能?”杨之言这样问道。

“断无可能。”杨彦新想了想那知县对着他们破口大骂“反贼”的模样,脸上闪过一抹厌恶之色,语气肯定地说道。

随后,他就将那知县的表现说给了杨之言听,一听此人态度如此坚决,杨之言就算手下缺少文官,也不可能倒贴着要收服此人,他随意的摆了摆手,道:“既然如此,那便拖出去,当众斩首吧。”

三言两语间便确定了一个我大清忠臣的命运,杨之言随后换了个话题,提起了他一起带过来的那匹军械:“我此次北上,也带来了从佛郎机人手中买入的军械,一共一千把自生火铳,我准备给中军营全员配装,并从这乐会县民中招募新兵,将中军营火铳手扩充至七百余人。”

杨彦新听罢有些诧异,道:“鸣起,你原来不是只准备给二百多人换装么,怎么又变了主意?”

“我后来又考虑了一番,还是决定直接给中军营全员换装,以此来增强中军营的火力输出效率。”杨之言回答道。

说完,他为了防止杨彦新觉得自己朝令夕改,补充道:“新式火器我亲手实操过一遍,相较于鸟铳,其发射步骤更加简洁,若是由经验丰富的老手来使用,鸟铳射一铳的时间可能都够自生火铳射两铳甚至三铳了,三叔,相比之下如此大的优势,为何不用呢?”

听杨之言这么说,杨彦新吃了一惊,他身为先总兵钦点的中军营统领,自然清楚这多出来的一轮射击放在战场上的效果,大家都是相同的人数,我这边才打出一轮,你那边就先一步打了两轮过来,这还怎么继续?

如果真有这样的效果,那他真的很难不心动。

杨之言见他心动,赶忙趁热打铁,道:“三叔,不妨给中军营的将士们一点时间,先让他们操练一番,等过些时日,从中选出两人分别使用鸟铳和自生火铳比试,看看效果如何。”

杨彦新眼前一亮,点了点头,道:“可行。”

换装燧发步枪一事就这样先告一段落了,两人又商议起扩军一事,现在的明军除了扬武镇本部一千五百人,还有被整编收纳的前清降兵四百余人,加起来还没两千之众。

而他们要面对的敌人,清军琼州镇就至少有六千人马,虽然分散于琼州各地,但集结起来也不是他们能够应对的,而且琼州与广东就只有一海之隔,保不准琼州总兵会不会向两广总督和平南王求援。

为了拉近双方之间的兵力差距,他们必须要开始征募兵力,扩充兵马了。

杨之言的想法是,这个月除了两个线列步兵的征募名额外,还可以绕过系统,直接征募新兵编入扬武镇内进行训练,这绕过系统征募的兵丁战斗力和忠诚度虽然比不过系统兵,但有扬武镇老兵带领也还算可靠。

他的想法得到了杨彦新的赞同,一番商议后,两人决定在两百多人的火铳手之外尽可能再征募千人,分散编入各营——杨彦新本来的想法是借着扩军的由头再新建一营,由参将张安统领,但遭到了杨之言的否决。

这倒不是杨之言不信任张安的忠诚,只是他并不认为有必要再分出一个营来进行指挥,明朝的营兵制正常来说应该是两三千号人一個营,一个镇上万人。

可他这一个镇也才不到两千人,手底下却有足足三个营,这虽然是为了方便海战而分出的编制,可眼下他们主要转战陆战,再保持这样的编制就是没有必要的了。

因此,杨之言坚持将新兵分散到左右两个营里面,先将各营人数提高到千人以上,再考虑组建新营制。

确定了征兵人数以后,又有另外一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了,那便是缺少足够的武器装备和能不能招满人,这个时代可还讲究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就算是清廷征兵也尚且不会人人响应,更不要说是以一隅之地对抗全天下的明军了。

对于杨彦新的担忧,杨之言确实神秘一笑,笑而不语,他在万州下达的每天都要杀猪宰羊的命令前者尚不清楚,他相信只要城内明军连续几天杀猪宰羊,城中百姓自己就会蜂拥报名了。

至于武器装备的问题那就更好解决了,给每个人都分到一件甲胄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但是人手一把长矛和盾牌是非常简单的,长矛作为最容易就能制作出来的武器,以其成本的廉价性和攻击招式的简单和致命性而流行全世界。

只要用少量的铁和一根足够坚硬的木头就能制造出一把长矛,然后再进行简单的训练,新兵就可以送上战场送死(bushi),送上战场与邪恶的满清大军交战了。

在敲定下扩军的决定后,杨彦新便兴匆匆地离去,准备亲自去找到城中铁匠,用一笔不菲的银两让他们打造大量长矛。

在他离开前,杨之言也没有忘记刚刚在渡口那边发生的事情,他让杨彦新前去寻找那郑家的罪状,准备直接拿郑家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家族。

杨彦新走后,杨之言又进入系统界面,将部队营房与火炮铸造厂先后列入建造行列中,又将那免费赠送的两队线列步兵名额用掉,在城中招募新兵进行训练。

随着征兵令的下达,正如杨彦新担心的一样,城中响应者寥寥,在这个好男不当兵的时代,除非是真的吃不上饭了,否则哪里会愿意去参军。

因此,除了少数人报名参军外,乡勇营外除了去上工干活的劳工外,居然没几个想要报名的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