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继续忠于大汉(1 / 1)迷惘的小羊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骁把自己与玉仙公主所生的儿子,取名为“杨继忠”,也是用意极深的。

现在,随着杨骁的地位、权势不断增强,他或多或少遭到了刘承佑的一些猜疑。

刘承佑虽把杨骁视作亲信、肱股之臣,但是杨骁的能力太强,权势又大,难免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有鉴于此,刘承佑已经开始着手打压杨骁在朝中的势力了。

杨继忠的降生,正是时候。

作为杨骁的嫡长子,杨继忠可谓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身份很是高贵。

杨骁把他取名为“继忠”,也是在刘承佑表明,他是一个忠臣,而他的儿子也会继承他的这份忠心,继续效忠于大汉,矢志不渝……

话说,迄今为止,杨骁已经有四个儿子,分别是:继元、继恩、继迁、继忠。

他们的名字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继元是卫凤娇所生,乃是杨骁的长子,故名“元”。

继恩是符二妹所生,是杨骁的次子。

杨骁原来是符彦卿的牙兵出身,后者对他有知遇之恩,也是他的岳父。

杨骁为感念符彦卿的恩情,就把自己跟符银屏生的儿子,叫做“恩”。

老三继迁,花见羞所生,对外宣称是杨骁收养的儿子。

杨骁将此子取名为“迁”,是希望他日后成为心地善良的谦谦君子。

杨继忠是杨骁的第四個儿子,也是嫡长子,杨骁对他寄予的厚望,自然是不必赘言的。

所谓“忠”者,也不一定是忠诚于刘承佑,忠诚于后汉。

……

两日后。

崇政殿上,穿着一袭龙袍,戴着幞头的刘承佑,在接受公卿百官的朝拜之后,就坐到龙椅上,一脸严肃的神色。

出了天牢,勉强恢复一些精神的郭威,也正式向刘承佑请辞,并辞行。

“官家,老臣身兼数职,多有不逮。”

“尤其是枢密使一职,总揽国家军政,凡军务、政事,多有涉及。老臣承蒙官家之厚爱,被委以重任,兼职天雄军节度使,若再任枢密使,并不合适。”

“故,老臣恳请官家允准,另选贤能,委任枢密使。”

闻言,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知道郭威要卸任枢密使差事的大臣,毕竟是少之又少的。

谁能想到,原来权倾朝野,还把控了军权的郭威,竟然会主动请辞枢密使这样的高位?

要知道的是,枢密使是“枢密院”的主官,主要的职责是辅佐宰相,分掌军政,通俗一点说就是掌管统军治国相关的事务。

大到兵防、边备、戎马相关政令的制定,传达皇帝的秘密指令,辅助国家治理;小到侍卫排班,内外禁兵的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都在枢密使的职责范围内。

设立初期枢密使多由宦官担任,五代时期改由士人担任,后来逐渐被武臣掌控。

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更是牢牢掌控军政大权,权利范围得到了扩大,地位也迅速上升……

此时,刘承佑装模作样的挽留郭威,想让他继续担任枢密使,只是郭威坚决不敢受命,刘承佑这才“勉为其难”的同意了。

郭威又道:“官家,辽军年年叩关,劫掠边塞,使河北军民深受其害。”

“老臣为天雄军节度使,节制河北诸军,深感职责重大。”

“为防止契丹人进一步南侵,犯我疆界,掠我财货,杀我军民。老臣请命返回邺都,定要为官家,为社稷,为黎民百姓,免除战乱之苦!”

“有老臣在,就绝不会容忍辽军踏过邢州、贝州半步!”

“老臣或可在邺都厉兵秣马,为大汉早日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听这话,群臣都是不禁大眼瞪小眼的,有些头皮发麻。

郭威不止主动请辞枢密使一职,还要返回邺都?

什么情况?

郭威是那种好欺负的人吗?

显然不是。

不过,这一次郭威的确不得不为之了。

没了枢密使的差事,郭威作为天雄军节度使、封疆大吏,再留在汴京,明显是不太合适的。

而且杨骁也好,刘承佑也罢,都不愿意他继续待在京城,跟史弘肇等人沆瀣一气,阻挠殿前司的设立。

有鉴于此,郭威不得不继续退让,灰溜溜的离开汴京。

“准奏!”

坐在龙椅上的刘承佑大手一挥,直接就同意了。

“诸卿,枢密使职责重大,不可或缺。朕属意,让尚书令杨骁,兼任枢密使一职,不知道你们意下如何?”

刘承佑的话音一落,杨邠就皱着眉头,手持牙笏,出列道:“官家,老臣认为不妥!”

“杨令君现在身兼数职,他虽年轻,颇有才略,然则也是精力有限,如何能再兼任枢密使的差事?”

“枢密使的差事,乃国之重器,马虎不得。”

“请官家明鉴!”

杨邠的此言一出,枢密副使苏逢吉立马站了起身,一脸郑重其事的表情,道:“官家,杨相公所言极是。”

“杨令君为尚书令,本就负责治国理政,他还兼任大明军节度使,出镇一方,若是在其藩镇内,有任何突发状况,杨令君难免要临危受命,带兵出征。”

“诚此情况,朝廷是不是还要再选一位枢密使?”

“再者,我大汉而今的能臣如此之多,岂能偏劳杨令君?”

“臣附议!”

诸如史弘肇、王章、王殷、窦贞固等大臣,都纷纷站了出来,表示赞同。

杨骁作为尚书令期间,不断加强尚书省的权力,渐渐恢复到了隋唐时期的那般权力。

妥妥的宰相!

可谓是总揽全国的大小政事。

如果再让杨骁成为枢密使,掌管天下兵马,会造成什么后果?

其实,不止是朝中的公卿百官,就连刘承佑自己,都不愿意再让杨骁出任枢密使一职了。

杨骁也是清楚这一点的,故而口称“不敢受命”。

看见杨骁如此“懂事”,刘承佑甚感欣慰,也觉得有些亏欠杨骁,所以让他举荐一个合适的人选担任枢密使。

杨骁于是举荐了杨邠。

杨邠?

听说杨骁举荐杨邠出任枢密使一职,群臣都愣住了,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就连刘承佑也倍感诧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