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卫峥、赵匡赞分别领兵进攻吐蕃阿柴部,赵匡赞的表现很是出色,不比卫峥差劲,甚至于他的用兵之法,还深得范质的称赞。
卫峥则是招致了范质的厌恶,只因卫峥嗜杀,动辄屠城。
比起卫峥,赵匡赞更像是“儒将”,打仗的能耐也是不遑多让的。
然而,杨骁有心偏袒卫峥,让卫峥当了陇右军节度使,节度使的位置就这样跟赵匡赞失之交臂了。
如果说,赵匡赞心中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绝无可能。
此番杨骁要挑选一名大将,前往山东统领数千铁骑兵骚扰周国大后方,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杨业、赵匡赞。
独领一军,还是全副武装的数千铁骑兵,能发挥出来的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
这泼天功劳,杨骁还要让给杨业,试问赵匡赞会甘心吗?
选大侄子,还是大外甥?
这手心手背都是肉!
杨骁一时间,也是颇为迟疑的。
“文伯、齐物,你们认为赵匡赞和杨重贵,谁可堪大任?”
杨骁把问题抛给了王朴和王溥。
这两个谋士都是人精,处事圆滑,不愿意得罪人。
杨骁这不是让他们难办吗?
此时此刻,杨骁看见王溥与王朴迟迟没有说话,故作一副不耐烦的模样,先是瞪了一眼王朴,道:“文伯,你先说你的意见。”
“大王,臣……臣没有意见。”
“嗯?”
”好吧。”
王朴苦笑道:“大王,以臣之见,重贵将军也好,赵将军也罢,都是可堪大任之人。”
“然,赵将军带兵打仗的经验更为丰富一些,名声在外,已经是沙场宿将了。若由赵将军去统率那数千铁骑兵,想必高王、符王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而重贵将军,太年轻了,虽已声名鹊起,却还不及赵将军。”
说到底,还不是资历问题吗?
在杨骁看来,资历和年纪,那都不是事儿!
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比起杨业,高行周和符彦卿可能更加信任赵匡赞一些。
“齐物,你呢?”
“臣附议。”
鸡贼的王溥打了一个激灵,立马表示赞同。
杨骁想了想,终于是决定让赵匡赞担当大任了。
……
不多时,顶盔掼甲的赵匡赞,还来不及拍去身上的灰尘,就一路缓步进了宫殿中,朝着杨骁单膝跪下,抱拳行礼,道:“臣赵匡赞,参见大王!”
“大王万年!”
“免礼,平身吧。”
“谢大王!”
得到杨骁的允许之后,赵匡赞这才站了起来,只是仍低着头,做低眉顺眼的模样,既不显得谄媚,又展露出一种对杨骁毕恭毕敬的姿态。
赵匡赞这样的人,情商很高,不轻易得罪别人,所以在哪里都吃得开。
关键是,在杨骁的面前,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谦卑、忠心耿耿的样子。
“元辅,寡人打算拜你为东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让你即刻启程,赶往平卢、天平二镇,去统率高王和符王麾下的骑兵,在黄河两岸,中原一带袭扰周军。”
“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一听这话,赵匡赞不由得两眼放光,呼吸跟着急促起来,面色也为之一片潮红。
分外的激动!
独领一军!
他赵匡赞就能从此大展拳脚了。
“嗯?”
看见赵匡赞迟迟没有回答,杨骁挑了挑眉。
“大王,臣一定不辱使命!”
赵匡赞反应过来之后,忙不迭的磕了一個响头,慨然道:“有臣在,绝不会使伪周国之腹地,有安宁之日!”
“好。”
“且慢!”
这时,范质眉头紧锁,大步流星的站了出来,似乎是反对赵匡赞外出统领大军。
范质向杨骁进言道:“大王,臣以为,让元辅将军外出掌兵,还是近万人的骑兵,着实不妥!”
“臣,并非是信不过元辅将军的能力。只是人心叵测!”
“大王,切莫忘了,元辅将军的父亲是何许人也?”
“其父赵延寿,忘祖数典,背弃汉家,沦为契丹人的鹰犬,是为汉贼!”
“民间有谚语,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若元辅将军跟其父的秉性一般,臣不得不怀疑,他这一去,是否会背叛大王。”
“请大王三思,另择他人为将统军!”
范质的话音一落,赵匡赞就瞪着眼睛,一脸羞愤欲死的表情,脸色都涨得通红,似是憋屈,似是愤慨。
他的父亲赵延寿,毫无疑问是彻头彻底的“大汉奸”。
赵延寿官至辽朝的枢密使、大丞相、幽州节度使等,爵位燕王,位极人臣了。
而赵延寿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原军民的深重苦难之上的。
他助纣为虐,帮助耶律德光进犯中原,导致生灵涂炭,伏尸千里,不知道造了多少冤孽。
作为赵延寿的儿子,赵匡赞也是颇感耻辱的。
“范质匹夫!安敢如此辱我!”
这个时候,即便赵匡赞平时的脾气再好,也忍不住爆发了。
他就跟暴怒的猛虎一般,瞪着眼睛,目露凶光,仿佛要把范质生吞活剥了一样,煞气凛然。
如若不是在杨骁的跟前,赵匡赞不敢放肆,恐怕他早就撸起袖子,上前去把范质暴打一顿,以泄心头之恨了。
“噗通”的一声,悲愤之下的赵匡赞,再次朝着杨骁下跪,叉着手,红着眼眶哽咽道:“大王,臣这一辈子,耻于家父的卑劣行径,也绝不会做出背叛大王之事!”
“大王若不相信,臣愿当场横刀自刎,以证清白!”
说着,赵匡赞就把额头磕在地板上,匍匐下来。
只要杨骁说话,让赵匡赞自杀,他眉头也不皱一下!
如此态度,让站在一边观望的王溥、王朴都不禁为之动容了。
话说,这范质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赵匡赞,可是范质举荐的人。
现在范质又当着赵匡赞的面,反对他外出领兵,还说出这样难听的话语?
杨骁想了想,便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范质,知道其用心了。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范质这是在故意为之。
他此举,可谓是一举三得了。
一则对赵匡赞用了激将法,使赵匡赞知耻而后勇,不敢也不会背叛杨骁。
二则为杨骁、赵匡赞之间的君臣之情添砖加瓦。
三则借此恶了赵匡赞,让杨骁不至于怀疑他范质有意结交赵匡赞,借此拉帮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