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6章 堪比香积寺之战(1 / 1)迷惘的小羊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五十万人马的血战,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分出一个胜负的。

如此惨烈的战事,让杨骁不禁想起了安史之乱中的香积寺之战。

那是古代历史上的阵斩巅峰战役!

战斗打得异常残酷,双方都用上了吃奶的劲在死磕,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这个时候,如果稍微怂一点,退一步,那就是全军崩溃,大势已去。

没有任何战术可言,就是拼人命。

香积寺之战,双方军队和将领的战斗素养都非常高,但打的如此拙劣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香积寺之战足足持续了八個小时,从白天杀到了日落。

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双方势均力敌,双方在伤亡了超半数人马后,依旧是死战不退,奋勇向前,没有崩溃堪称是奇迹……

现在杨骁面临的这一仗,也是堪比香积寺之战的。

谁都不能认怂撤退,不然一定会全线崩溃,就此败北的。

“杀!”

杨骁亲自督战,郭威也在亲自督战。

看着挨个儿倒下的周军将士,郭威的心里在滴血。

肉疼!

死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嫡系部队,是天雄军的精锐!

没办法。

如此惨烈的战事,郭威也不敢让其余藩镇的军队冲在最前面,不然他们一旦崩溃,所造成的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

“报——“

忽然,一个斥候急匆匆的纵马而来,跑到郭威的跟前,火急火燎的禀告道:“官家,不好了!”

“辽军……耶律察割带着他所部兵马撤回了猪儿林!”

“什么?”

闻听此言,郭威顿时如遭雷击。

这耶律察割,不是在关键时刻坑了他吗?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蠢猪!

郭威倍感无奈。

趁着秦军还没有迂回包抄过来,郭威当机立断,只能让柴荣、樊爱能率兵殿后,以便于让大军顺利撤回营地。

但,杨骁岂能坐视如此良机?

“三军听令!”

杨骁坐在马背上,拔出了自己的佩剑,遥指山坡下惨烈的战场,朗声道:“凡擒杀郭威者,封爵国公,官升三级,食邑三千户,赏黄金万两!”

“杀!”

“冲啊!”

随着杨骁的一声令下,早就蓄势待发的秦军将士,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纷纷朝着战场上争先恐后的冲了过去。

能不能把郭威生擒或是杀死,他们不清楚。

不过,现在随着辽军的这一撤,此处的周辽联军,也就彻底陷入了危局,即将崩溃了。

“报——”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骑而来,忙不迭的滚鞍下马,向杨骁禀告道:“大王,北边忽然出现数万契丹骑兵!打着辽国皇帝的大纛!”

“耶律阮来了?”

杨骁的脸色一沉。

不过,现如今他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就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将周辽联军全部消灭掉,他也要从对方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

经过整整一天的惨烈厮杀,秦军战死了四万余人,周辽联军阵亡的将士,也有六万之多。

此役,秦军略占上风,却也是伤筋动骨了。

若非耶律阮及时率兵赶到,杨骁就能在李家村、猪儿林一带全歼周辽联军的主力了。

话虽如此,周辽联军也是被迫撤到了顿丘、黎阳、临河一线休整,秦军则是顺势进驻到澶渊。

是夜。

天寒地冻,北风还在呼啸着,只是风力比起白天有所缓和,却也是阴森刺骨,让人不禁直打哆嗦。

此时,杨骁还在帅帐中,跟杨业、赵匡赞、郭从义、赵晖等一众将帅,商议着破敌之策。

赵匡胤首先站起身,向杨骁进言道:“大王,白天一战,我军虽是惨胜,却也使周辽联军元气大伤,难以久战。”

“以臣之见,我军应当乘胜追击,进攻澶州或者黎阳,臣愿为先锋!”

赵匡胤这是勇气可嘉!

其余杨业、李继业、杨重训等大将,也都纷纷请战,都认为应该趁着周辽联军败退之际,扩大战果,争取毕其功于一役,把周辽联军一一消灭。

然而,杨骁却是眯起了眼睛,没有说话。

“大王,臣认为不妥。”

赵匡赞正色道:“周辽联军虽遭受重创,然则,他们主力仍在,还固守坚城,我军怕是难以攻克澶州城,或是黎阳城。”

“如此,战事势必会僵持不下,我军耗得起吗?”

闻言,赵匡胤皱着眉头道:“元辅将军此言差矣。”

“大王曾说过,用兵之法,十六个就能概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而今敌军已退,已驻,已疲,我军何不扰之,打之,追之?”

“……”

面对赵匡胤的这一番说辞,赵匡赞实在是无力辩驳,也不敢吭声了。

毕竟,这可是杨骁的原话!

实际上,用兵之法是不能拘泥于一格的。

经过几番激战,秦军的兵力多于周辽联军,近乎两倍。

但,秦军的粮草短缺,后勤补给乏力,恐怕撑不了多久。

周辽联军如果龟缩于澶州、黎阳不出,负隅顽抗的话,秦军也只能采取强攻的方式,想要短时间内结束这场中原大战,绝无可能!

这样胜负难料的情况下,杨骁又怎会孤注一掷的选择强攻?

这时,坐在下首的王朴说话了。

“大王,我军何不以退为进?”

“哦,愿闻其详。”

“我军可向西攻取临河、黎阳,再使大军撤出澶渊,驻防重兵于黎阳,诱使敌军抢占澶渊,继续隔河对峙。”

王朴的眼中闪过了一抹精光,捋须道:“然,有黎阳这一处兵马的策应,我军也能在渡河之后,趁机奔赴顿丘,断了敌军的后路。”

“如此,则定能毕其功于一役。”

闻听此言,杨骁想了想,还是摇摇头道:“文伯,郭威、郭荣和耶律屋质都不是蠢材,焉能看不出其中的蹊跷之处?”

打了胜仗还撤退,明眼人看得出来,其中必有猫腻!

王朴笑吟吟的道:“如若大王负伤了,人事不省,大军焉能有不撤之理?”

“再者,且不说郭威,恐怕耶律阮就不甘心吃了这等大亏,还不予以报复,除非他不想当辽国的皇帝了。”

杨骁的嘴角一勾,跟着流露出了一抹坏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