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过红烧肉的,都会说平时炖肉时,掌控不好炒糖色的火候,很容易炒过火。
而这一点对于真正的大厨来说,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也正是这些大厨,手中有着一些绝活。
就像是做红烧肉,就有一种超级简单的,不用炒糖色,照样做出入口即化,红亮多汁的家常红烧肉制作方法。
原料就那些,五花肉、大葱、姜片、八角、香叶、桂皮、花椒、小茴香、甜面酱、料酒、生抽、老抽。
做法更是简单,锅内放一大勺油,并加入五花肉进行煸炒,至肉出油后,放入葱、姜、所有香料、料酒、酱油。
锅内放一大勺油,并加入五花肉进行煸炒,至肉出油后,再仿一些香料。
接下来加入五花肉进行煸炒,至肉出油后,放入适量调味料。
在放入甜面酱,翻炒至均匀。
炒出香味并上色均匀后,加入清水进行炖煮,水量差一些与肉块齐平即可。
炖煮的差不多了,用筷子戳一下肉块,能戳入但需要用一些力气,说明肉大约是七八成熟。
此时放入盐,继续炖煮。
当筷子可以轻松戳入肉块时,大火收汁,使每一块肉上都包裹中粘稠的汤汁,完成。
这里要注意,焯烫肉块时,凉水下锅。
这样更利于去除肉中的杂质,且保持肉质鲜嫩。
中途请适当翻炒,以便入味更均匀。
还有,焯水是将肉放入滚水中,快速煮熟或去除腥味的一种烹饪方法。
焯水过程中,肉表面的蛋白质会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肉内部的水分流失,从而保持了肉的嫩滑。
焯水后的肉,在烹饪过程中,更容易吸收调味料和香料的味道,同时蛋白质的凝固也可以减少腥味。
而不焯水的肉,在烹饪过程中,肉表面的蛋白质可能会流失,导致肉质变硬,口感不那么嫩滑。
同时,由于蛋白质没有凝固,肉的纤维结构更加松散,导致其在烹饪过程中容易流失水分,使口感更加干燥。
因此,焯水后的肉,更容易保持嫩滑和吸收调味料的味道,所以有时会感觉焯水后的肉更香。
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烹饪方法和菜肴,不焯水的肉也可以呈现出特别的风味和口感。
所以你要知道,为什么不焯水的肉比焯水的香。
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想做好一道菜,任何一个小细节都需要处理好。
比如说糖,做红烧肉,最好选用冰糖。
这样做出的红烧肉才红亮晶莹,这也是不用炒糖色也能颜色漂亮的窍门。
盐可以加速蛋白质的固化,所以要放在最后加入以保持肉质鲜嫩不柴。
细碎的香料可以包在纱布包里,这样更方便清洗,成品也会更整洁美观。
像是这样的红烧肉,在大饭店之中,只能算是中规中矩,里面最多也就是有点小技巧。
而这还只是普通红烧肉的做法,如果想要做的更好,那还需要深入研究。
比如想要做到入口即化,酥而不柴,那么极品苏式红烧肉就是最好的选择。
提起红烧肉(东坡肉),大家自然不能忘记那位将吃红烧肉事业推向高峰的人——苏东坡。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红烧肉才得以从基层走向了上层,从老百姓的菜锅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
其实,那个源远流长、名响大江南北的东坡肉,说穿了也就是红烧肉。
考究红烧肉的历史,确实难以说清楚它产生于何时、何地。
不过,由于东坡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从他那时起,红烧肉就正式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从这首苏东坡的《食猪肉》诗,不难看出苏老先生不仅是“每日早来打一碗好吃”。
而且,他还深谙红烧肉“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烹饪之道。
这道红烧肉酥而不柴、甜而不腻,肥肉部分更是入口即化,凡是吃过的人无不赞叹。
用料也没有增加多少,也就是五花肉、冰糖、料酒、老抽等。
当然,五花肉最好选择肋条五花。
这样的肋条五花切成麻将大小,放凉水内加一勺料酒,浸泡十五分钟。
这一步是要事先把五花肉中的血水泡出一部分。
还有一点要注意,做这道极品红烧肉,最好用砂锅。
砂锅内放入肉块,按一碗肉四碗水的比例加入凉水,大火烧开。
水沸开五六分钟后,可以看到有血沫浮在水面。
用小勺把血沫一点点撇干净后,加一勺料酒。
继续大火沸20分钟后转最小火,此之谓“焐”。
焐上一個半小时左右,可以看到肉体透明,用筷子轻轻一捅肉皮就可刺穿。
接下来转中火,放入老抽,烧半个小时。
汤汁逐渐浓稠后加入冰糖,火调到最大,让糖迅速融化并化成浓汁包裹住肉块。
大火十分钟左右,看到汤汁完全浓稠,色泽红艳后即可起锅。
这道菜工序和配料都非常简单,但十分考量对火候和环节的控制。
首先选肉是关键,做这道极品红烧肉,必须要层次分明的五花肉,而且层次越多越好。
顶级的五花,可以肥瘦相间十几层,轻易买不到,但至少分层得在五六层以上才可以用。
剁刀肉神马的,完全不用考虑。
放水也很重要,这道菜前后费时三个小时以上。
如果水没有加够的话,肉会烧干。
水加多了的话,最后汤汁收不浓,肉容易烧碎。
无论哪一种,都影响口感。
林非凡发现,一般仿四碗水的配置最好。
当然,这也许是根据使用的锅的情况定出来的。
每种锅中的水份蒸发的情况不一样,这就需要适当调整。
中途如果发现水实在加少了的话,只能加刚沸的热水,绝不能加冷水。
如果最后发现水多了的话,最后两道工序可以敞开锅盖烧。
还有,做苏氏红烧肉放的是老抽,不是生抽和酱油。
所谓苏式红烧肉,要的就是这份“浓油赤酱”的感觉。
色泽是否红艳,绝对是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老抽放的时间也很关键,放早了肉里的水份提前释放,肉的口感会柴。
而放晚了咸味不能被肉吃进去,肉会太甜腻。
冰糖的量也很关键,苏式红烧肉是不怕放糖的,原则是按一斤肉一两糖这样去配置。
但如果实在觉得接受不了的话,也可以酌减。
其实,饭店的很多菜系,都是大开大合的放作料。
很多菜,比如说油,放的多了就是好吃。
所以说,还是要舍得放,还要会放,否则就不正宗不经典了。
比如干山楂,做这道苏氏红烧肉,就是要放干山楂。
干山楂可以让肉酥而不柴,而且能够起到解腻的作用,可以在加料酒的时候加入。
当然,如果手边没有,也可用少量的香醋代替。
这道菜因为工序少、配料简单,因此哪一步也不要去省。
尤其是不撇血沫,这种偷懒的做法。
血沫不撇净的话,肉会有点点腥味,追求完美的厨师,是绝对不会偷这个懒的。
放入老抽的火候也很重要,要比“焐”的火大,比“烧”的火小。
火如果太大了,盐分只入表层。
火如果小了,汤汁会达不到浓稠的程度,影响色泽。
这个过程中,不要随便去翻动肉块。
因为肉已经非常烂了,容易翻碎。
要想每一面都入味,不妨一直守着锅子,不停地把汤汁浇在肉上。
这些都是关键点,其实想要做好任何一道菜,每一道制作工序都需要注意。
比如料酒的使用,还有料酒腌制原材料的时间。
甚至切墩都需要注意,比如在做红烧肉的时候,五花肉洗净之后,切块之时要注意肉不要切得太小,太小了易缩易碎。
但也不能太大,太大了不易煮酥。
将肉块放置于砂锅内,加入料酒,并用冷水浸没。
这样可以浸去毛细血管中的血水,也易于肉纤维吸收,去除腥味,一般浸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大火煮将浸完的五花肉,需要略微冲洗一下,接着才能大火煮。
这时非常讲究水的放入量,要一次放好,不要烧干了。
如果不慎将水烧干了,也需要加入。
一般而言,以水浸没肉,并高起6-7厘米以上为宜。
锅中加了水,就点火,火要开到最大,同时放入半勺醋。
这样可以起到让肉质膨松的作用,更容易烧酥。
大约五六分钟后,水就开了,继续煮上五六分钟,随着肉块的翻滚,水面上会浮起一层黑红色的杂质。
这层杂质是烧熟的血水,要用汤勺小心地去掉,砂锅边上粘着的杂质,也要去除干净。
用大火滚煮约半小时之后,可以改用小火炖。
火的大小以水面不沸为准,炖的时间较长,至少要一个小时,目的是为了让肉质酥嫩。
当肉烧得用筷子轻戳可陷入时,换到铁炒锅里烧。
注意这时肉质,已非常酥嫩,要轻拿轻放。
然后要放入酱油,一般酱油分为老抽和生抽。
老抽其实是放了焦糖的,色深容易上色,适合用来烧红烧肉。
而生抽则是色淡味咸,不能用。
稍微调大一点点,注意不要太大。
这样开着锅盖煮上半个小时之后,放入冰糖,汤水就会慢慢地厚起来。
这一过程时可以轻轻地翻动肉块,这样着色较均匀。
再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儿,等到汤水变得更加稠厚,有油亮泛起来时,这道经典的红烧肉也就烧好了。
“大酒店,就是大酒店。”
林非凡是一边偷看大厨们做菜,一边用虚拟学习系统,直接现场学习。
就这样,一道红烧肉可以说是被他研究的明明白白。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把一道红烧肉的各种细节,琢磨的清清楚楚。
也是此时,他才真正清楚,做一道菜,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关窍。
所以说,一道菜好吃,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也是区分大厨和野厨子的主要区别,大厨能够把握任何一个细节,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最好,最终他收获的肯定是一道极品美食。
而野厨子呢?什么都是凑合,凑合到最后,得到的也就是一份家常菜。
家常菜好吃,也能吃,但是绝对跟一些顶级美食不沾边!
“林非凡你快点,不要光站在那里发呆!”
“林非凡,八号桌!”
“林非凡这道整鸡你来!”
林非凡也不容易,他是一点懒也没法偷。
毕竟这是婚宴,只要婚礼结束,早就做好的客人,都等着开吃呢!
忙忙碌碌,林非凡不时的经过大厨房,所以各种美食的制作,他多少看到了一些。
当然,其实他看到看不到的并没有那么重要,主要是他脑袋里面的那个虚拟学习系统,它只要看到了就可以了。
所以,就算林非凡看不到的一些小细节,或者是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虚拟学习系统也能扫描出来,存储在自己的数据库之中。
这样,林非凡学习的时候,他不知道的东西,系统会自动浮现,让他知道,让他学习。
有了这么方便的学习系统,加上有一整座大酒楼的厨师作为老师,那他不是想要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
“清泉市的这个老传统也不太好啊!”
差不多菜上齐了,林非凡才反应过来。
北方省,特别是清泉市这边,做大席面,其上的菜品都是有规矩的。
比如一般的席面,就是十道菜。
想要加强一下,显示的亲朋好友的重视,那可以再加两道菜,这两道一般是鸡和鱼。
而本来十道菜当中,第一道就是鸡,第二道肯定是鱼,后面的八道才会按照自家的原材料来安排。
所以,十二道菜,就是双鸡双鱼。
如果还要在家,那就是上碗和碟。
碗里的菜,一般是汤菜。
至于小碟,那就是一些十分精致的小吃。
所以说,在北方省你要想开饭店,接单婚宴这种大活,必然要懂得怎么做好鸡和鱼这两道菜,这是基本功。
鲁菜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在全国的饮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里,鸡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民间就有着“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的说法。
所以,齐鲁人爱吃鸡,更爱做鸡。
还是说婚宴,如果是双鸡双鱼,一般都是一盘整鸡,一盘块鸡。
做法就很多了,比如整鸡,可以红烧,这就是烧鸡。
也可以直接清蒸,甚至可以用叫花鸡、炸鸡。
至于几块,炒制的方法就更多了,像是小鸡炖蘑菇,这个是最为普遍的一道菜。
其他的还有地锅鸡、辣子鸡、白斩鸡、手撕鸡等等。
而在齐鲁大地之上,最为出名的应该是黏糊鸡。
有时候虽然不会提起这个名字,但是炖鸡当中的顶级品,肯定就是这个黏糊鸡。
真正地道的黏糊鸡,应该是在杞都市。
这个地方吃鸡历史也很悠久,话说“杞都归来不吃鸡”绝非空穴来风。
杞都黏糊鸡,在当地家喻户晓,也是亲朋好友聚会最热的菜。
黏糊鸡,顾名思义,就是比较黏糊,汤炖得很粘,从名字就可想而知是一道什么样的菜。
首先鸡是山里的草鸡,一只顶多一斤多沉,不能用大的老的鸡,一盆可以要两只;
其次是火,柴火炉子,柴火炉子炖出来的跟煤气炉味道相去甚远。
时过境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都用煤气炉+高压锅了。
黏糊鸡口味比较偏重,而齐鲁人吃盐多,杞都人吃盐更厉害。
所以黏糊鸡适合就着馒头或者煎饼,饭量大的,绝对实惠。
其实想一想就能知道,红烧的菜,到了最后汤汁浓稠,甚至已经十分黏糊的程度,可想而知汤汁熬煮的十分厉害。
这样就算放的盐少,最后也都熬入味了。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有点咸,但是越咸越香!
当然,这也是可以控制的,你放盐少,最终虽然还是有点咸,但是绝对能让人接受。
做这道菜,现在林非凡都不用学,因为杨家就是制作黏糊鸡的高手。
原来杨家的炒鸡,就叫杨家炒鸡,他还真没有像黏糊鸡上想。
也是今天看到了明御楼的黏糊鸡,林非凡才发现,老杨家的炒鸡,不就是黏糊鸡的套路嘛?
炖煮的时间长,汤汁浓稠,入味之后口感软烂黏糊有韧劲,绝对不柴。
这些不就是黏糊鸡的特征?当然,老杨家的黏糊鸡,肯定是改良过了的。
他们做的是快餐,入味的速度肯定要快,要不然时间太长,客人可是会等不及。
反而是明御楼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他们可以用最正宗的方法来做。
这样就算耗时较长,但是结果更好。
林非凡研究杨家炒鸡可是很长时间了,他会做,而且做的很好。
虽然不敢说比老杨做的还好吃,但是也绝对不会差。
有了这一手绝活,林非凡对于做鸡,可谓是信心十足!
只不过,他肯定是不能照搬老杨家的做法,所以他也需要改良一下!
“小林,忙完了没有?兰桂厅的客人要了一道特色菜,你给送过去。”
“特色菜?我们这里还有什么特色菜?”
一听大厨说特色,林非凡立即双眼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