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1 / 1)小车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缓缓摇头,说道:“不必了,按照常规派驻人手就行了。”

他如今已知顾良是个贪官,行事风格也了解得七七八八了,没有必要再深入监视。

并且,顾良和以前那些贪官大不相同,也可谓是重新定义了贪官,虽然他贪但政绩却出色,更是远超出同级的官员。

在顾良的眼里,成为贪官的前提并非捞好处,而是做实事,这就和之前的那些贪官截然不同。

顾良本人躬行践履,把清远县治理成现在这样,并且还帮扶了附近不少县城,让那些县的百姓们也能安居乐业。顾良种种政绩,甚至让先前朱元璋见过的那些平凡县令无法相比。

还有那个抚门县的齐县令,也是在得到了极好的收成之后,才截留税款。

以及那个富家子弟赵毅,虽是花钱买官,但自身也是有出色能力的,就是没有上升渠道而已,空有一身本事无处施展。

若换一个角度,也能说顾良所作所为不是单单用一个‘贪’字就能概括的,他做的是把手上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而这些,原本是六部、朝廷、甚至是他这个皇帝该做的事情。

“来了清远县,才知道朕为大明做的还不够啊。”

毛骧听见朱元璋此话,也深有感触。

来了清远县之后,他的眼界开阔了不少,更是发觉之前不少事情都做的太过粗糙。

也忍不住一起感慨,“清远县的确奇妙,但皇上也不必自惭形秽。再说清远这儿时刻都有新政,当真不用多派人手来看着?”

“能看明白多少?如果仅能看到表面,理解的似懂非懂,那么还不如朕找机会去问顾良来的透彻。”

毛骧想了想的确是这样,就打消了加派人手的想法。

翌日清早,朱元璋便乘着马车,与毛骧一行人离开了清远县。

出到城门,平坦宽阔的道路再度尽入朱元璋的眼底,这一刹那朱元璋感觉恍然如梦。

仿佛在清远县这些时日如坠梦幻,耳闻目睹与感受,都和平日里大不相同,不管是很奇特的揽客方式,或是城里品尝过的各种美食,乃至于清远县之中那些与众不同的客栈,都让朱元璋大长见识。

而这一切的开端,正是这条平坦干净的道路。

朱元璋从见闻联想到与顾良的两次对话,每次皆让朱元璋受益颇多。正想着突然感受到马车颠簸了起来,朱元璋这才发现,他们已然走出了清远县的范围。

砂石垫底,黄土铺路,尘土飞扬。

见到朱元璋被吹了满脸的土,毛骧连忙放下马车上的布帘,然后掏出一张帕子递过去。

“皇上,您擦一擦脸。”

朱元璋接下帕子,在脸上擦了一下又轻叹口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大明江山皆是一刀一刀杀出来的,当初南征北伐之时,多大的风沙没见到过。”

“眼下就只是在清远县待了几日,却就不习惯颠簸的马车与路上的尘土了。”

“也不知晓,如果天下都建造成清远县这样,将来大明的百姓是否会太过安逸?”

对于皇帝的问题,毛骧瞬间提起万分的小心。

“皇上,要是真的那样,想必届时全天下百姓都会对您歌功颂德呢。”

朱元璋呵呵一笑,语气却渐冷。

“莫要说那时了,如今就已经有人对朕很不满意了。”

“最近这段时间,朝廷中可有什么动静?”

尽管朱元璋不在朝中,但锦衣卫每天都会把朝中各种事宜送到毛骧手里,转交朱元璋。

这些时日朱元璋和顾良讨论新政策及新事物太过投入,以至于不少消息都未来得及看。

“回皇上,杨宪等人又上书,弹劾李善长任人唯亲、败坏朝纲。”

“韩国公上书弹劾杨宪等言官行贿受贿。”

“并且这些天韩国公曾私下屡屡派人与兵部郑大人接触,就是所谈内容还未得知。”

“胡惟庸再度上书,向皇上您请缨,希望主持修建运河。”

……

听完毛骧的一大堆汇报,朱元璋摸着胡须笑了笑。

“你瞧瞧,朕就说了已经有人开始不满了吧,淮西那群人啊,可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毛骧听到朱元璋此番评价,没说话。

淮西那些多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现在封侯拜相皆是大权独揽的人。

而今还多方笼络人才,壮大势力。若非有着刘伯温等一众浙西集团之人与其抗衡,整个朝堂之上不知会乱成什么模样。

“以及那个胡惟庸……”

胡惟庸现任中书省的参知政事,而李善长却举荐他升迁右相一职,明显就是想把其扶持成为以后的集团领袖。

这样的话朝堂上的平衡恐怕会被打破,看样子要找个人来牵制一下了。

要是能寻到一个贪心又能做事的人……

这个想法陡然从朱元璋脑子里蹦出来,当即让朱元璋思绪停滞了几秒。

贪官!自己为什么会突然想用贪官!

莫非潜移默化中,自己已经受到这么深的影响了?还是说顾良的贪官一说,已经被他认可?

离开清远县几日之后,探路的锦衣卫前来汇报,此处距离朱家祖地已然不远。

“都来到这儿了吗?”

朱元璋在外征战了数十年,已很久没有回来过。

想了想打算趁此机会,回去瞧瞧,祭拜一下祖先。

“去祖地。”

在朱元璋的一个命令,整个队伍马上调换方向,朝着朱家祖地而去。

马车前进的速度极快,伴随着距离渐渐拉近,越来越多熟悉的景色出现。呈现在朱元璋的眼前,尘封已久的儿时记忆纷纷涌出。

大老远朱元璋就瞧见一座山峰,还记得那座山的山脚下便是,他们朱家的祖地所在。

记忆之中,小时候的朱家很穷,家中的孩子又非常多。

而那座距离他们家很近的山峰,便是朱元璋与一群小伙伴们的猎场,他们经常去山上采摘野菜、抓些野物来充饥。

那时,徐达、常遇春几人,还是与他穿同一条裤子的小伙伴,他们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结下深厚的友谊。

然而物是人非,现如今那些儿时一起长大的伙伴,已然和朱元璋所期望的方向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