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顾良的底(1 / 1)小车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胡惟庸的提议,朱元璋也很认同,这个弊端他之前也想过,就连这些大臣的心思,朱元璋心里也很清楚。

先前在顾良那里请教,所得的构建大数据这个方案,便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尽管耗时较长、范围较广。

但只要这些材料建立起来,大明将来便会受益良多。

见到朱元璋赞成了胡惟庸的提议,一些推崇胡惟庸的官员,顿时就像是收到了某种信号一样,纷纷站了出来,开始称赞起胡惟庸。

“皇上圣明,胡大人也是聪慧过人,臣还未看明白这个履历是什么东西,胡大人便已弄清楚了履历的脉络,着实是非常难得啊。”

“是呀,胡大人能够如此之快,便发现了这么多弊端,当真是独具慧眼。”

“胡大人如此才能,让我等敬佩不已,臣认为重用英才当为朝廷增加不少助力。”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顿时,殿内皆是吹捧胡惟庸的声音,这个情况使得浙东集团那群人面色极为难看,当即站出来反驳。

“皇上,胡大人说的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反而是眼下朝堂之上人心躁动。”

“臣觉得,该履历能够整顿这些歪风邪气,要不先从朝堂上的各位大人开始创建履历。”

此番话一出,瞬间就让淮西勋贵们颇为头疼。

不过,他们看了一眼朱元璋略显不悦的脸色,无人敢再提出任何异议。就是对于履历是依照品级由上至下建立、还是由下至上反向建立争执个不停。

看到这群人喋喋不休,朱元璋心里有点恼火,他岂会不知那些吹捧的人就是想把胡惟庸推向宰相的位置?

现在淮西勋贵一党已足够强势,朱元璋可不想再让他们继续壮大势力,这样的话,便会致使朝堂之上的势力失衡。

而今,浙东一党在杨宪的带领之下,也渐渐有了起色,可千万不能将他们刚燃起的希望浇灭。

尽管朱元璋乃一介布衣出身,但经过常年的征战,也让他学到了不少帝王之术,他心知平衡乃是牵制朝中权臣的不二之选。

所以,面对被众人吹捧的胡惟庸并未表示出认同。

再等一等吧,起码等浙东一党稍稍有点起色再说。

“行了,都少说两句,这些事情,朕自有定夺,此事暂且不提。”

随后,朱元璋便转移话题,说起前些日上报的水灾,没有任何搭理胡惟庸的意思。

李善长见朱元璋这个态度,心里顿觉不妙。

一直以来,他都在想方设法把胡惟庸推出来,而他自己则退居幕后指挥淮西集团,一来能避免位高权重被皇帝盯上,二来,还能减少浙东言官的攻击。

可是现在,看皇帝的意思,好像并不是很看好胡惟庸,莫非要换一个人?

李善长满腹狐疑,怎么皇帝出去一趟回来之后,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

一些朝政讨论完后,胡惟庸欲要再跳出来刷一刷存在感,岂料,朱元璋直接宣布退朝。

顿时,这让胡惟庸有一种,全力挥拳却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

一口气窝在胸口,一阵七上八下。

朱元璋回到御书房,看到桌上堆成小山一般的奏折,回想起了适才,那些大臣们的表现及反应。

想到胡惟庸今日的表现,朱元璋冷笑一声,“这个胡惟庸,可真是不死心呐。”

“还有淮西勋贵一党,看样子要平衡一番朝堂局势了。”

一念至此,朱元璋的目光又转而看向了,那份被朝堂大臣们传阅的履历上面。

这个玩意儿一拿出,便让众臣察觉到了危机,看样子要赶紧在朝中实施才行,且还要再好好盯紧顾良那边才可。

思及此,朱元璋唤来属下询问。

“关于顾良的情况,探查得可有结果了?”

“回皇上,据清远县拱卫司百户汇报,自您离开清远县,顾良都未有新政推出。”

朱元璋轻轻颔首,“那么,便把重点放在以前的作为上,朕倒要瞧一瞧,这个顾良上任到现在,究竟攒了多少身家。”

朱元璋回宫之后,各种朝堂争斗轮番上演,以及永远看不完的奏折,这让朱元璋颇为疲惫,同时,他也总是想起,在清远县那些天的快活日子。

怀念顾良制作出的新鲜玩意儿,怀念那里的美食,怀念那里让人醉生梦死的酒吧夜场。

这种想念维持了一个月,拱卫司才把顾良的情况加急送回宫中。

朱元璋一得知,退朝后马上就唤拱卫司的人过来问话。

“哈哈,终于等来了,朕倒要看一看,这个顾良究竟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土里长出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妙想法。”

没多久,毛骧便带着一名拱卫司百户来到了朱元璋的奉先殿。

那位百户初次面见皇帝,忐忑不安,握着拳头,连手里的奏报都快捏变形了。

两人行礼之后,毛骧瞥见百户的样子,急忙把那份奏报拿过来递给旁边侍立的太监。

太监把奏报送到朱元璋跟前,毛骧瞅着一脸笑意的朱元璋似乎并未介意,才暗自松了口气。

如果让毛骧知晓,朱元璋眼下的注意力全在奏报上面,根本没注意到这些细节,也不知对于顾良的怨念,会不会又多几分。

盯着奏报上的内容,朱元璋从最初的激动,转变为满脸凝重。

尽管那份拱卫司写的奏报很具体,可是在朱元璋看来,却无比古怪。

奏报内容说,顾良本来仅是一个十分贫困、在清远县贩卖草席的小子,也不知是有什么机遇或是神仙显灵,忽然就开窍了。

开窍之后的各种经历,在奏报上面,也是写的非常详细。

首先是与衙门的人搞好了关系,仔细了解了衙门里的各种政令与运作之后,就开始通过那个衙门的人,给县令出谋献计。

屡次这样,就让当时的县令刮目相看,之后就开始追随县令,为县衙改革政法、解决积弊。

得到顾良辅佐的这些时日,当时的县令郑英对顾良了解的更为透彻,也正是因为这种全方面了解,让郑英惊叹不已,然后就把顾良聘为主簿。

直接从普通的穷酸小子,成为了清远县衙的三把手,顾良就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一时间在清远县传为美谈,众多百姓皆说顾良乃大才子转世,先前那些艰难岁月全是因为没有恢复才智,现在恢复清明自是大展拳脚。

再过后的经历便很简单了,帮郑英积攒政绩,然后把他送走后,就由郑英举荐担任了清远县的县令一职。

瞅着这份奏报,朱元璋忽然不知该有什么心情了。

欣喜的是,顾良此人在拱卫司的探查之下,除却贪污并无其他污点,不喜的是,这种忽然开窍只能听天由命,没有办法复制。

意思就是说,顾良是绝无仅有的。

摸着胡须,朱元璋的目光从奏报上面挪开,看向下方站着的那位拱卫司百户。

“这份奏报上的内容,是否全部属实?”

“回皇上,虽说顾良的经历有些奇怪,但一切探查皆有旁证,全部真实无误。”

听见百户的回答,朱元璋瞥向毛骧,毛骧瞬间领会朱元璋的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