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这边也仔细听着众人的讨论,杨千户听到最后,嗤笑一声。他身为正五品千户,一个月也才十余两银子的俸禄,那些泥腿子一个月就想赚一两,简直痴心妄想。
其余几名锦衣卫也是嬉笑不已,一个月一两他们也去搬砖了,谁还在这拼命啊。
客栈中众人的嘲笑声还没散去,就听那个张老板,清了清嗓子,猛地咳了一声。
待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力,才故作姿态的端起茶杯浅啜了一口茶,在众人已经开始不耐烦的眼神催促下,淡淡开口。
“咱们顾大人体恤百姓疾苦,因此开出了前所未有的超高酬劳,简直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那是多少啊?”
“是啊,你快说啊。”
“哎呀,急死我了,你倒是说完再喝茶好不好。”
张老板不慌不忙的放下杯子,抬手伸出两根手指。
“普通工每个月这么多,至于那些有特殊手艺的还能往上加,月入四五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我就是……”
哄——
没等张老板的话说完,不大的客栈中立刻响起所有人的惊叹声,声音之大甚至传出几条街去。这一刻,这间客栈吸引了所有街上路过的百姓,让不少人都在这边驻足观望。
哄堂惊叹之后,所有人都不急不可耐的确认消息的真实性。拉拉扯扯,用力嘶喊,差点把那个张老板个生吞活剥了。
杨千户立刻指挥两名手下过去,一边撕扯,一边将人悄悄护住。他是真怕这些百姓,就这么把人拥挤踩踏至死,让他失去消息的来源。
情绪激动的众人好一会,才在掌柜、小二和几名老板的安抚下安静下来,但人人眼中放光,已经再不复之前吃瓜看戏的悠闲。
张老板此刻才有机会,将他那没说完的半句话吐出来,可众人哪还在乎他能赚多少钱,全都在确认这消息是否可靠,他们能不能排上号去给顾大人打工。
“张老板,你这那亲戚真是这么说的?可是亲耳听咱们顾大人说的?”
张老板被拉扯得浑身酸疼,甚至胳膊上还留有几个鲜红的手印,可见那些人刚刚是有多激动。
一边揉着胳膊活血,一边没好气的瞪了问话那人一眼:“你个狗日的,我那亲戚可是亲耳听见、亲眼看见,这还能有假啊。”
听到张老板言之凿凿,众人又没有其他消息反驳。纷纷开始猜测,为什么顾良开出了这么高的酬劳。
“要我看,顾大人那边的活肯定非常的辛苦,而且说不定工时还长。”
“是吧,俺也这么想。不然哪会给这么多的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们不做自然有人做。我倒是觉得累死比饿死好。”
在场不少时常吃不饱饭的百姓,听到这话都纷纷赞同。
众人七嘴八舌的猜测,让张老板特别不爽。重重的将手中的茶杯摔在桌上,发出咚的一声,引得议论的众人全都看向他。
“小人啊小人!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顾大人岂会如尔等这般市侩。”
“告诉你们,我那亲戚可听说了,顾大人那边每日只工作四五个时辰,这里面还包括了午休时间。比如今市面上的活计可是要轻松多了。”
围观的百姓一听再次炸锅,大明这个时候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很多伙计给人干活都是从早忙到晚,有些甚至要忙到深夜。
如此情况下,顾良这个四五个时辰的工时,就显示得那么的鹤立鸡群。最主要的是,这活的工钱多,还是远远高于当前市场价。
让围观的众人都有些难以置信,纷纷出言询问这事的真假,搞得张老板不厌其烦。一再强调,这些内容都是他在衙门的亲戚,亲耳听到的,不可能有假。
众人若是不信,只等顾大人的告示贴出来就好。听着张老板言之凿凿的话,一旁的锦衣卫都有些坐不住了。
杨千户从未见过如此豪爽的官家活计,不由得在心中计较,顾良这是搞了多少银子,这么大手笔地挥霍。
而且最终要的是,顾良搞了这么多银子,他们这些锦衣卫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虽然张老板再三确认,但他所说的工钱实在太高了。尤其在福州这种地方,人工是最不值钱的,那么高的工钱让许多百姓仍旧心存疑虑。
“张老板,这事儿要是顾大人亲口说的,咱们肯定是相信的。可你这不知道转了几手的消息,让咱们这么没怎么见过世面,实在不敢信。”
“哪里是不敢信,我简直不敢想哦,那么高的工钱都够给我娃送进学堂喽。”
“是啊是啊,张老板你说的这么好听,到底什么时候出告示招工呀?”
虽然大家对张老板说的那些内容心存向往,但百姓普遍都很朴实,在他们的认知中真正落到他们口袋里的银子才是真的,说的再好听都没用。
张老板见这些人还在怀疑他,立刻垮下了脸:“爱信不信,反正我就等着……”
“招工啦!!”
“招工啦!”
“顾大人招工啦!衙门口看告示报名,先到先得!”
不知是谁在街上喊了一嗓子,然后接二连三的招工喊声,便从门前街道的各个方向响起。
几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客栈中的那些百姓,就感觉客栈四周都有人在喊招工。
有些反应快的,在听到有人喊招工的时候就悄悄溜出客栈,往衙门口奔去。那些反应慢一些的,还在犯迷糊。
等他们缓过神来的时候,刚刚坐在众人中心的那个张老板已经不见了。甚至就连那个和张老板抬杠起哄的胡老板也不见身影。
不知谁哎呦一声,顿时客栈中乱成了一团,所有人都向门口方向奔去,期望能在顾良手下谋取一份高薪的差事。
锦衣卫那一桌也已经只剩两个人,其他人在听到招工喊声的时候,就已经被杨千户带着,飞速冲去府衙门口调查。
与此同时,飞奔在前往府衙门口的杨千户,心中满是懊恼。早知如此,就该往衙门里也派些内应才是,如今处处受人制衡,消息还不如个做小买卖的老板灵通。
实在愧对他们锦衣卫的招牌。
不过有了这次的经验,杨千户算是记住了教训,一边往衙门口奔去调查,一边安排人赶紧进衙门当内应。
短时间进不去,就赶紧撒钱收买衙门中人,哪怕花钱买情报也比如今这样事事落于人后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