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9章 盛世大唐(结束)(1 / 1)安心的石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盛世大唐结束

做出了新的调整后,李世民又下发了几道圣旨,其中一道就是给侯君集的,还有一道是用飞鸽传书。

当日下午,一支隐秘的军队从终南山的一处山谷中开出。

拿着圣旨,来到侯君集的大军驻地,接手了营中的所有财富。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支军队将其中三亿四千贯钱财都运走了,给侯君集留下了六千万贯。

第二天,侯君集大张旗鼓的将这些钱财用马车拉往长安城。

当然,还没有进入国库,就被消息灵通的财政寺官员,把其中五千万贯欠款给劫走了,剩下的一千万贯,拉到了国库里。

这时,朝中的官员们才知道,太上皇派人消灭了肆掠山东数道的施罗叠大军,就连施罗叠这个突厥大汗,也被枭首了。

不过这些人不关心突厥人如何了,只惦记着施罗叠纵横大半年,抢来的‘民脂民膏’。

在朝堂上众人都开始争起来,一些没有山东世族背景的官员认为,这些都该归朝庭所有,弥补国库不足。而山东世族的官员们则认为,这些都是自己家族被抢去的,理应归还。

在双方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李世民微微一笑,义正言辞的把那些想收归国库的臣子们训斥了一番,随后当堂表态,要把这些财富,全部还给世家大族。

顿时引得无数臣子,跪下叩谢皇恩。

只是当他们知道,仅有一千万贯的时候,立马傻眼了。追问之下才知道,剿灭施罗叠大军,只收获六千万贯。其中五千万贯在还没进入国库时,就被要债的财政寺截留了。

那些不相干的臣子们心里一松,被截留了就好。

大家都知道,财政寺哪有钱,那些都是百姓的,要保证发行货币的稳定。国库本身就是以来年收入为抵押,才辗转借来应付战事的,现在还了,债就没有了,也等于入了国库。

而那些受损失世族官员们,则是欲哭无泪,这笔钱他们知道要不回来了,可只有一千万贯,受损失世族又那么多,怎么分呢?

聪明的人立马就猜到,突厥人也是做了多手准备,大头儿一定被藏在了山东某地。与其纠结这些零头,不如多派些人,把剩下的大头给找到,那时候,大家的损失都能弥补。

众人的目光都开始盯着东方。一方面是想找回家财,另一方面也盘算着,是不是能把别家的财富据为已有。

一场可能引起的巨大矛盾,就在无形之中被消化了。

处理完这笔钱财后,李世民暗暗松了口气,示意房玄龄把和右贤王的谈判条件宣布了出来,大部份臣子这才知道,右贤王竟然这么狠,这是在打李世民的脸啊!

不过这种事情,他们也不好多说。

当然,沉默就是暧昧,暧昧就是希望和谈。李世民看了看众臣,心底最后一丝留恋也悄然消失,最后直接宣布,为了江山安稳,为了天下黎民,他已经决定,全盘接受右贤王的条件。

散朝后,派房玄龄将施罗叠的脑袋送了过去。

李言也没有再生事端,确定了施罗叠被杀死,其部全部被歼后,第二天就开始拔营,没有半分犹豫的就撤离了长安城。十天之后,已经撤到了定襄云中一线。

一场关乎天下兴亡,让无数人为之忧心的战事,就这样在双方的斡旋中,消弥于无形。

此时,李世民以太上皇之尊,向天下发布了罪己诏。

以极为诚恳的态度,承认了玄武门之变自己的罪责,并为之忏悔,决定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牌位,移回太庙,岁岁祭祀。并追授李建成为唐王,李元吉为桂王。

半月后又向天下宣布了突厥右贤王实为李建成流落在外的亲生骨肉,右贤王一脉皆入大唐宗室族谱。

这一个又一个的消息,震惊了天下人。

无数人开始脑补,当初那场夺位之争,背后还隐藏了多少扑朔迷离、跌宕起伏的故事。

李世民的罪己诏,也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不过大多数人,对此都是抱有认可态度的。认为李世民不愧为一代圣明天子,能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给兄弟和天下人一个完美的交代。

这使得李世民的形象更加高大和光辉,朝庭也获得民心的空前拥护。当然,也是因为李世民早已退位,现在的皇帝宽厚仁慈,这些父辈的恩恩怨怨,与下一代无关。

百姓们只希望,两支大唐的血脉能如他们的父辈一样,化解恩怨,永世修好,这样天下百姓都能安享太平。

这一切尘埃落定后,突厥大军也撤回草原,将关内道的土地都还给了大唐,并确定了十年不南侵的和平约定。

李世民决定,抓住这十年的机会,彻底解决大唐内部的所有问题,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坚不可摧的江山。

突厥人撤走后,朝庭派出大军接手关内道北部,并直接将北方所有土地分给底层百姓。此举得到了北方穷苦百姓的巨大的拥护。朝庭趁此机会,征兵三十万,用来守卫北方。

而同时,西去的世族发现中原的战争并没有打起来,纷纷回归,只是土地已经被瓜分,朝堂上也没有了他们的位置,他们只能做为商贾回到长安城。

心有不甘的世族们,祭起了杀器,煽动百姓,带头抛售大唐货币,挤兑银子拉回西域。

对此李世民虽然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这是经济领域的战争,很难用武力干涉。若是强行禁止更换,只能让更多的百姓怀疑钱库已空,界时纷纷兑换,大唐货币就会成为废纸一张,朝庭信用也会完全破产。

不过此时李世民却是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在朝庭的统筹安排下,无论有多少货币,全都汇兑,来者不拒,直到世族将手中所有的货币全都换成银子,一些百姓也顺利更换了。眼看三万万的总量,都快兑了近两万万贯,还有源源不断的银子拿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后,百姓们发现用银子确实不方便,还容易磨损丢失,于是又开始把银子换成货币,正常使用。

最后世族们无奈的发现,这一招根本就威胁不到大唐。

一计不成,世族们又想到了江南世族,他们知道朝庭北方土地已分,下一步必然是江南。于是暗中勾结,意图在朝庭对江南下手的时候,掀起战事,逼迫大唐妥协。

李世民和李承乾早已暗中查知,却也没办法。

若是只有一个江南,还能妥善处置,有了西域诸国的参与,大动干戈已是势不可免的。此事虽然避免不了,却可以提前预做安排,在用了三年时间,做出全面的应对后。开元四年,朝庭发布土地改制,要求江南和北方一样,将土地分给普通百姓。

江南那些做威做福的世族当然不干,悍然发动了反叛。

朝庭做了三年的准备,他们又何尝不是,只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杨广南下,还是入侵战争。

大唐立国三十多载,江南早就就是大唐的领土了。

朝庭打的是正义之战,更不用说,此举还诏告了天下,就是为普通百姓谋取土地。

上有大义名份,下有百姓基础,世族豪门的顽抗,自然翻不起大浪。

用了两年时间,在开元六年的时候,江南叛乱被平定,土地重新得到划分。

当然,这段时间内,世族也免不了故技重施,得知这一切都是李世民在背后支持。

他们派出了无数的刺客,岂图将李世民给人道摧毁了。

在这两年中,李承乾糟遇了三次刺杀,而李世民就高达三十多次,可见那些世族有多恨他。

这些都在原本施罗叠的那道分身的保护下,一下化解了。

到开元七年的时候,大唐原属中原的核心地带,已全部完成土地分配,自耕农的数量达到了九成以上,府兵制得到巩固。朝庭的军队,也都是些身家清白的农家子弟。

自汉末以来,横行了数百年的世族门阀政治,被基本清空了。

所有不愿意妥协的世族,都被赶到了西域,那里环境恶劣,资源不足,可以划地称王,却不足以入侵中原。再加上西域也不是没有敌人,北方的右贤王时不时的就大兵压境,使得他们无暇东顾。

内部诸国的各怀心思,让他们也无法长期联合。

而更西还有西突厥、拜占庭、天竺等异族国度时时威胁到他们的安全,世族们处在这四战之地,权衡利弊之下,只有继续维持和中原的体面。

中原对他们的要求,和当初李承乾对李恪的要求是一样的,向西打,朝庭不但有物资和军力上的支持,还会为他们树碑立传,个个都是开疆拓土的英雄。

若是向东打,则都是敌臣贼子,祸乱中原的败类。

在此左右夹击之下,西域诸侯国也只有妥协,加大发展实力。这自然也就达到了李世民父子当时的规划,用这些野心勃勃的人,为汉民族改造西域,完成外拓土地的汉化。

到开元九年时,大唐已发展成为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的庞大国度,人口繁茂,军力威武,百姓幸福安康,远迈秦汉,空前强盛的超级大国。

也是在这一年,大唐收到了消失十年的李恪的来信。

他已经在李承乾描绘的遥远西方欧州所在,打下了一片土地,征服了法兰克王国、查里曼帝国、格拉纳达王国等欧州一众小国,最近正在向东攻打基辅罗斯等地。

李世民得到这个消息,老怀大慰,和李承乾商量之后,决定联合西域的各诸侯小国,一块儿出兵向东攻打,双方共同使力,争取早日把东西连成一片。

同时对朝中的武将们承诺,只要打下一块儿地方,就能直接将立功的将领们分封到西域。

这让朝中文臣和武将们一下子兴奋了,开疆拓土,划地为王。这是一个繁荣的盛世,哪怕是普通百姓,也可以立功升官,以至于最后得到一片土地,建立自己的王国。

在李世民和李承乾的有意引导下,无限减小了国内的内耗,只要是实力强大的,都将其引入更加广阔的天地。强者本来就该开拓世界,而温暖的后园,只是弱者的栖息地而已。

若是一个国家,一个势力,不能把成长起来的强大的力量引向对外,那他们就只能在内部疯狂内卷,盘剥压榨弱小,致使弱者无法成长,这几乎是铁律。

新手村只是孵化强者的摇篮,而不是强者栖息的最终归属。

强者文化,应该是挑战更强者;而欺压弱小的强者文化,不过是伪强者罢了。

开元十年的新年正旦,李承乾招开大朝会,太上皇李世民也受邀参加。

看到殿内的文臣武将,还有来自雪域高原的宗室诸侯,西域之地的异性诸侯王,和更遥远国度的使者前来朝见,一个历史上从来不曾出现的繁荣国度,在世人面前展开。

国内的各种忧患,也一一被清楚,皇帝也真正拥有了一言九鼎的天子之权。

李言坐在龙椅上,笑看着这一幕,随后打开了系统面板。

经过查询,特殊任务一项,完成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百,系统合算,大唐帝国的寿命,将达到八百年。

李言一怔,心中涌起巨大的喜悦。暗自盘算了一下,八百年的时光,不但越过了五代十国,还越过了蒙古辽宋的时期,差不多要到原来历史上的明朝前期了。

八百年,已经是不输周朝的漫长时间了,再后面的事情,就交给子孙后代吧!

‘叮’

系统提示:宿主是否提交任务,返回主世界。

李言犹豫了一下,随后缓缓的关闭了系统面板。他已想清楚了,在原世界中,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蝼蚁,而在这方世界,他是整个天下的主宰,掌握一切。

何必要舍弃这些,再回去受苦呢?

或者再穿越一个陌生的世界,从头混起,再来一遍从小人物到出人头地的循环,大唐世界的帝王,不香吗?

他在大唐待的时间,比原世界中还长,李世民和长孙无垢,还有长孙无忌、侯君集、安康、晋阳、海棠、文君、李象、李厥等人都是他的亲人,还是在这里享受人生吧!

等以后这些熟悉的人都离开了,自己也待腻了,再开启新的人生。

——

全书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