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倒计时:270天10时29分06秒】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时间来到了11月份,立冬时节过后,天气越来越凉,人们身上的衣服也越来越严实。
然而在西郊制造局,所有的匠人们却干的热火朝天。
在制造局的大院中,一拨人正在调试改大了型号的蒸汽机,曹玮在一旁指导。
这次要做的火车,就得往后世蒸汽火车的方向靠了,而曹玮是唯一知道蒸汽火车的原理的,虽然有给出的图纸,但他还是得时常过来看一看,以免匠人们把方向搞错了。
就比如这次所造的锅炉,就和以往有大大的不同,不再是传统的一个大锅形式,而是改成了一個巨大的水箱,里面有许多管道规律排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大大的提高能效,加热更快更直接,有助于给到加大了的蒸汽机足够的汽压,使其能有更强的动力,只是工艺提升,制作起来难度也随之增加。
“大人,大人……”宋平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大人,焦炭炼成了!”
曹玮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叮嘱赵恒等人继续,然后便带着宋平出了制造局的大院。
来到旁侧不过几米院的另一个大院中,曹玮便看到一个巨大的反应炉,有一人多高,上方的盖子已经打开了,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热量。
“轰!”
在反应炉底部,还时不时有明火迸出,炉子旁边还放了把梯子,那是匠人取炉中焦炭用的。
见到曹玮到来,有一名匠人端来一个盆子,里面是黑乎乎成块的焦炭,曹玮拿起一把小钳子,夹起一块仔细查看。
只见焦炭已经不似最初煤粉煤炭,外表变得十分光滑,这是因为煤粉在焦炉内的高温下,经过了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再次成形,整体呈银灰色。
“大人,如何?”宋平有些紧张得问道。
曹玮放下手中的焦炭,“不错,成了。”
围在一旁的一众匠人们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忙碌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把焦炭炼成了!
“这么说……大人,咱们就能开始炼钢了?”宋平此时也兴奋起来。
“炼制焦炭只是最初的准备工作,接下来要开始制造平炉,明天我将方案给你,人手不够的话就再招一批人,”曹玮朝他说道。
“偌!”宋平高声应道。
“除此之外,一个焦炉是不够的话,要继续造焦炉才行,在平炉造成之前,起码要再造二十个焦炉,再以观后效。”
“大人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宋平将胸脯拍的震天响。
如今焦炭都炼出来了,制造焦炉自然是不再话下,匠人们也都已经有了经验,制造焦炉就算不得难事了。
制造局的炼钢事业,目前看起来一帆风顺。
……
另一边,
朱棣和道衍也在找一个能成功让朱元璋开海的理由,说白了就是给朱元璋找一个台阶下。
日思夜想之后,道衍给出了一个方法。
他要到福建沿海,去说服当地的布政司,写出一份万民血书出来。
要说当初朱元璋颁布禁海令,实属于无奈之举。
当时为洪武初年,北元刚被赶出中原,但仍旧贼心不死,妄图联络各地元朝旧部反扑回来。
大明刚刚立国,国力尚浅,朱元璋只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和北元对抗上面。
与此同时,大明立国自当昭告天下,大明承继大统,令周围一众番邦小国臣服,以加固政权。
诏书发出之后,就有暹罗、朝鲜、琉球、安南、占城等等,周边各国纷纷派使者前来朝贡。
各国使臣的朝拜,让朱元璋很是开心,故而于《祖训录》中将一些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其中有远近不一十五个国家,分别是:朝鲜国、倭国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后被安南灭国)、苏门答剌、西洋国(今科罗曼德尔海岸)、爪洼国、湓亨国(今马来半岛)、白花国(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三弗齐国(今苏门答腊岛巨港)、渤泥国(文莱)。
《祖训录》于洪武二年编撰,六年书成,二十八年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
然而周边各国几次朝拜之后,朱元璋就慢慢发现不对劲了。
周边等国每次朝贡,无非是来说几句好话,献上些他们国家不值钱的“宝物”,大明就得大肆的赏赐给他们金银财宝,以彰显大国风范。
彼时大明立国不久,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并且朱元璋是泥腿子出身,对于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感到肉疼万分。
赏赐给各国的钱财,那都可以是用来跟北元打仗的军费啊!
再说另一点,自元末开始,中国沿海便有倭寇屡屡侵扰,朱元璋称帝后诏谕四方,然而仍有倭寇“乘中国未定,寇掠沿海”。
与此同时,还有元末张士诚、方国珍的残部逃亡于海上,时常与倭寇勾结劫掠货船和袭扰沿海地区,可以说朱元璋对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好感。
洪武二年三月,朱元璋派杨载出使倭国,国书中明确提到,“宜朝则来廷,不则修兵自固。倘必为寇盗,即命将徂征耳,王其图之”。
然而,由于当时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收到国书的乃是南朝征西将军怀良亲王,他不仅没有惧怕大明儿臣服,反而将使团中五人杀害,又将杨载扣留了三个月之后才将其放回,而倭寇则仍然横行于浙江、福建等地。
由于当时大明对倭国的局势不明,以为怀良便是倭国国王,因此眼见倭寇闹的不停,明朝又于洪武三年三月派莱州同知赵秩前往倭国,奉旨谴责“国王怀良”。
迫于倭国国内混乱的局势,怀良亲王此次并未太过为难赵秩等人,并派遣了僧人前往大明奉表称臣,送来了贡马和特产,此外还释放了此前劫掠的七十余人。
到了洪武四年十月,怀良亲王的使者抵达京城,朱元璋大悦,设宴犒劳使臣。
在得知倭国民间崇信佛教后,朱元璋还命僧人祖阐、克勤等八人与倭国使者一同回国,又给“国王怀良”送去了《大统历》和文绮、纱罗等。
洪武四年的来往,虽然使大明和倭国双方关系缓和了很多,但怀良亲王于洪武五年便由于战败而退隐。
而此后与大明往来的倭国使团,完全就是在大明不知内情下,假借着“倭国国王怀良”的名义,非但没能禁止倭寇对大明沿岸的袭扰,就连前往倭国的祖阐等人也被拘留了两年才被放回。
这下朱元璋就动了真火了,倭国不过是一弹丸小国,竟敢不尊大明天朝!
然而还是那个原因,彼时死而不僵,贼心不死的北元牵扯了大明太多精力。
朱元璋没有功夫去跟倭国掰扯,索性一气之下,同在洪武四年颁布了“片板不得入海”的《禁海令》!
一刀切!
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却对当时的大明有许多好处。
最紧要的,就是杜绝了海外各国来大明再占便宜,为大明省下一大笔支出。
但禁海令禁的是大明子民,倭寇依旧大行其道,时常会侵扰大明沿岸地区,对此大明只能增派沿岸的防守力量,然而终究治标不治本。
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每年都被倭寇屡屡侵袭,百姓们有苦难言,当官的是烦不胜烦。
道衍给出的方法,就是去沿海的福建等地,当当地被倭寇侵袭惨状带到朝堂上去,请求朱元璋为了沿海的大明子民重新开海,组建海军征讨倭寇。
这个法子是道衍和朱棣于七日前敲定的,当天道衍便带着朱棣的燕王令启程,前往福建。
此时此刻。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衙门。
右布政使范谦正在整理福建各地的土地变更档案。
忽然有下来前来通报。
“大人,门外有一名僧人求见。”
“僧人?”范谦抬起头,“给他些斋饭,让他走吧,”说完,又低下了脑袋。
显然,范谦以为外面得是四处游历的普通僧人,他没有时间也没兴趣去见一个和尚。
“大人,那僧人指名要见你,还说……”下人欲言又止。
“说什么?”范谦皱起了眉头。
“他说是奉燕王之命,有事要与大人一同相商。”
“燕王?”范谦放下手中册子,哈哈大笑起来。
“招摇撞骗撞到我这里来了,倒是也乏了,去把他带来,我瞧一瞧。”
“诺!”
下人领命而去。
片刻之后,下人折返回来,身后跟着一名黑衣僧人。
范谦上下大量了一番眼前的僧人,却发现对方不似寻常人,心中有些诧异。
“就是你要见本官?还说燕王派你来的?”范谦抚了抚颌下的胡须,问道。
“正是,贫僧法号道衍,见过大人。”僧人朝着范谦行了一礼,礼数倒是无可挑剔。
“哼!你敢打着燕王的旗号招摇撞骗,就不怕本官把你捆起来送到燕王面前治罪?”范谦瞪起眼睛,给了僧人一个下马威。
却见那三角眼的僧人从袖中取出一块令牌,范谦看了那令牌,顿时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