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何处可为王霸之基(1 / 1)人到中年纸老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莫子布为什么放权那么大,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他这安戴地区,华人不过三四万,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华人填满这个地方。

这种情况下,你把高官和好土地都划拉到自己人这边了,吴让、叶丰昌他们还会大力拉乡党过来?

他们不跑路就算是脾气好的了!

至于莫子布自己,他一个明乡人,李献文一個四川来的土匪,拿头去大陆上拉人头啊。

人家凭什么相信你,还要跟你八生二死的下南洋。

至于抢人,那就更搞笑了,不提满清水师打不打你,你这是为华人在南洋建太平天国呢,还是蓄奴呢?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莫子布不准备在马来半岛搞大开发,确切地说,是不准备在这里搞工业化。

因为马来半岛没有这个条件。

这里是有一定的铁矿和煤矿,但不仅品相低而且开采难度巨大,全部在马来半岛中间的山脉中。

要想开采这里的煤铁矿的话,还要先修路。

那这个成本,就太恐怖了。

原始热带丛林修路,别说现在了,后世都是难题。

而且你没有高标水泥,没有钢筋,地基扎牢和路面硬化等问题都无法解决。

所以就只能修原始泥巴路,但这是热带原始丛林啊,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修了一条泥巴路,结果一定是几场暴风雨后就没法用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路修成了,面对马来半岛中央山脉的高山,在这个没有炸药的时代你拿什么打矿井?

打完了矿井,你拿什么运输,人吗?

就这自然条件,一个人一天能运出来三十斤粗矿石就算不错了,这还没算极长的开采过程。

你把全马来半岛的土著累死了,也开采不出来多少矿石。

什么?你说澳大利亚有煤有铁,那就更是开玩笑了。

南洋和澳大利亚之间,隔着上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宽的赤道无风带,没有风,没有洋流,你靠什么过去?

划船吗?恐怕船稍微大一点,澳大利亚没到,水手全部累死了,更别说还要装载极为压秤的矿石。

就以现在莫子布在北大年的兵工厂为例,莫子布从广州走私佛山精铁来,都比在马来半岛自己挖矿便宜的多。

别说铁块了,连木材,不是广州来的,就是会安来的。

没有熟练工人,北大年连木材加工厂都开办不起来。

真要在马来半岛搞工业化,别说莫子布没钱,有钱也是等于打水漂,亏不死他。

工业化,这可不是一个浪漫的词,不是说你工厂一开,钞票就滚滚来。

成本才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现在和未来都赚不到钱的工业化,根本建立不起来。

工业化,是要用血汗与财富去垒砌的。

别说马来半岛,就是整个南洋,那也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工业化。

北郑的红河平原。

这才是天选的王霸之基。

首先红河平原在整个南洋来说,都是极为富庶的大平原,这里的粮食产量比珠三角还高,人口足足有四到五百万之巨。

有充足的劳动力下矿进厂,也有充足的粮食可以养活这些劳动力。

其次红河平原河网纵横,且都是自西北山区往东南海边流的,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不管在哪挖出来的矿石,都可以快速通过水运运到钢铁厂。

矿藏方面,红河平原有丰富的煤铁矿藏,开采难度远比南洋其他地方小,人力、物力、运输的成本都可以压到最低。

从资金和技术方面来说,红河平原临近大陆,可以从容吸收珠三角的资金前来投资,还可以吸纳大量珠三角成熟的煤铁技工和学徒前来参与建设。

最后,从人种方面来说,红河平原的汉越壮侗各族后裔基本归于儒家的范围,吃苦耐劳、心灵手巧这些方面,还真不是种族歧视,绝对要甩马来人、占婆人几条街。

这样有易开采矿藏,充足的人力资源,便捷省钱的运输路线,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来源的地方,才有资格成为工业基地,才能把工业化给办下去。

莫子布也只有占据红河平原后,才有资格建立一个等同于奥匈、普鲁士、北意大利这样的中等偏上列强。

当然,这个目标还是很遥远的,需要经历一系列与满清的博弈甚至战争,是在未来才能形成的格局。

而现在,莫子布能拥有的,就是尽量在法国人的支持下,在安戴地区建立一个年产燧发枪八千到一万支,火炮五十门以上,黑火药十余万斤左右的几个兵工厂。

材料什么的,全部从满清控制的中国大陆,印度,日本等地采购,洛坤和北大年单纯只做来料加工。

不考虑赚钱,只为满足军队需求,成本比买低一些就行。

而有了这样的规划,莫子布看不上马来半岛就很正常了。

他不需要再这里扎下根,日后肯定会成为分封之地,不是他的基本盘。

安戴地区在未来可见的二十年内,为莫子布承担的作用除了每年提供三到五万两银子的税收外,再就是提供八千到一万的辅兵。

这些辅兵可以用来划船、运输甚至战场上牵引火炮等。

也可以提供一点战兵,但数量注定不会太多。

像吴让这种的,发展个五年后,大概可以为莫子布提供三五百的合格士兵就不错了。

对了,安戴地区还可以为莫子布的施政理念打个样。

那就是从现在起,只要是华人,管你是哪里来的,就算广西来的壮族人,江浙甚至是山东来的人,来了就一视同仁。

南洋华人是一家这种理念,就从安戴地区开始做起。

当然,莫子布不准备在这里投入太多,扎根太深,但不代表对下面人就不掌控。

对于吴让、庄春德、叶丰昌等人,未来会陆续削到他们的兵权,只允许他们保留一定的警察队伍,除了基层治理外,其余权力全部收回。

。。。。

欢宴过后,莫子布就在北大年,宣布建立一个议事机构,由负责内政的金山堂管理。

以后每三月召开一次,各地都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到这里来集中商议。

同时,莫子布准备向郑信保奏他们为坤爵,改宋卡为宋城,吴让为坤宋,吉打改为吉达,高头廊、北大年、陶公等名字则不变。

庄春德、叶丰昌、叶宪阳等都保举为坤。

北大年的魏家则被莫子布移了一下,移到了北大年南边的惹拉城。

这里农业发达,北大年魏家的良田也大多在这里,反正他们已经失去了祖先的海盗本色,退化成了耕种家族,去惹拉正合适。

其余北大年的地盘,则被交给了大哥魏日坤来掌握,也保奏为坤爵。

这相当于将北大年交给了会安明香人和投资了莫子布的会安华人,作为对他们庇护和投资的回报。

会安的罗阿爷虽然没来,但罗阿爷的长子来了,他非常满意。

会安明香人最大的心病就是会安城不大,万一顺化不顾一切来打,会安一座孤城,跑都没地方跑。

现在有了北大年这个退路,跟着罗阿爷长子一起来的会安明香人代表极为欢喜。

他们表示将在半年内,拉出两千明香人和五千明香人的越人佃户到北大年充实人口。

七月中,吉达苏丹国的莫哈末吉瓦沙二世苏丹,哭丧着脸来了。

他本来不想来的,但陈光祖特意带了两百兵去请他。

二世苏丹殿下知道自己打不过,再不识趣全家都要没了,于是只能到北大年来参拜。

莫子布其实也没怎么为难莫哈末吉瓦沙二世苏丹,只是热情的邀请他在北大年住下,至于国内事务嘛,就交给他女婿叶丰昌主持就是。

莫子布将北大年原本的苏丹宫一分为二,一半为坤北大年魏日坤办公的署衙。

实际上魏日坤已经老了,子孙也不怎么争气,就想过过一地之主的瘾,真正掌权的是会安明香人刘知三。

另一半就是莫哈末吉瓦沙二世苏丹的王宫,一切吃穿用度都用俸禄支付,莫子布一年给他一千两银子,以后就老老实实在北大年养老吧。

过了没几天,吉兰丹苏丹国的苏丹也拖家带口的来了。

他更惨,因为吉兰丹的金矿多,苏丹已经被下面的小封臣万和端给架空了。

嗯,没想到吧,总共只有十几万人的吉兰丹苏丹下面,还有封臣。

而且多达上百位,大者掌握数千人,小者就几十人。

由于有金矿,很多万和端有不错的经济实力,能养起一定量的武士,他们说是听苏丹的,每年也就上贡三瓜两枣听调不听宣。

吉兰丹苏丹名头挺响,但卫队只有三百人,国家的维持和本人的安全保障,其实是靠华人金矿主和几个不愿对方独大的万和端在维持。

好几次荷兰人以及他们的打手武吉斯人垂涎吉兰丹,都是被华人矿主们给击退的。

而现在,华人金矿主们有了新的大腿,闪亮登场的未来暹罗王朝披耶安戴,洪门昆仑山堂龙头,仁德公莫五爷。

在莫子布宣布他只收钱不管事之后,这些华人大豪,纷纷投靠了莫子布,宣布加入昆仑山堂做外围成员。

吉兰丹苏丹立刻就被抛弃了,只能眼泪汪汪的从哥打巴鲁来到北大年。

对于这样毫无根基的家伙,莫子布见了一面,直接给扔河仙去了,准备让父亲鄚天赐给他弄块地,每年给个几百两银子自生自灭去吧。

同时,莫子布勒令吉兰丹苏丹国其余的万和端,将原本上交给苏丹的贡赋提高五倍上缴给他。

这相当于是在逼迫吉兰丹的万和端们做出选择,愿意臣服保命就多交钱,不愿意臣服那就等着被杀鸡儆猴。

莫子布和大量的华人矿主可是有共同心愿的,华人矿主想要直接交钱给莫子布,莫子布也想不被二道贩子过一次手。

果然,命令下达后,吉兰丹的大小万、端就反了,莫子布压根不惯着他们,直接出动军队去剿灭。

有了各处华人金矿主的配合,这些最多也就管辖六七千人的万和端,哪是昆仑山堂士兵的对手,纷纷被打的丢盔卸甲,不知道多少不听话的丢了脑袋。

莫子布对于这些土著的要求不高,好好种地就行,你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老子不管,每年贡赋不能少,金矿的收益全到我这来。

以后看谁听话,那就给个三瓜两枣,不听话的,就大逼兜上去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