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这,就叫做专业
西山朝,虽然是越南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的农民起义王朝。
还因为阮惠在沥涔吹蔑之战中暴打了暹罗干涉军,以及在与满清的战斗中击败了两广总督孙士毅,而得到了越南人的极度崇拜。
特别是在推崇农民起义的越共时期,阮惠身上一有农民起义的光环,二有暴打南北‘侵略者’的事迹,一跃成为了越南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他在越南史书上的位置,与号称使得越南走上独立地位的静海军节度使吴权,击败蒙古军的陈朝兴道王陈国峻三人齐名。
但实际上需要看到的是,西山军的战斗力,是经历了三个非常重要时期的飞跃后,才得以形成的。
第一阶段他们吞并了广南最后的精华。
第二阶段是阮文岳阴了宋褔洽后,收了嘉定等南八营的精兵。
第三阶段,则是黄五福的北郑大军在顺化遭遇瘟疫不得不败退,然后阮惠吸纳了其中的北郑精锐骑兵。
完成了这三个部分的进化,又在战斗中不断蜕变,西山军才能变成可以击败清军的强兵。
而现在,西山军仅仅完成了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南八营精华,不是投靠了莫子布,就是被莫子布清除。
至于第三阶段的进化,现在还完全没影呢。
就是阮惠,现在仍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虽然有勇名,但跟历史上那个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豪杰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跟随他的西山七虎将,也仅仅只有阮文雪一人到位,其中最重要的陈光耀和武文勇则被莫子布给收走了。
是以,此时的西山军,战斗力反而是北郑、南莫、中西山这三家中最弱的。
当北河郑军拿下顺化,并且再一次将他们击败,连会安都丢失以后,阮文岳也只能带着西山军往回退。
他们退到了广南营的首府升华府一带驻扎,聪明的阮文岳也打出了收复都城,救回王孙阮褔旸的旗号。
但他很快,人就麻了。
因为西山军的老巢归仁府,马上就要有大麻烦了。
。。。。
莫子布放弃水陆并进之后,陆路的行进速度也很快,他与李献文合兵一处,在平康营的延庆府大会平康、富安两府的汉人高门。
面对莫子布抛出的橄榄枝,这些世家高门一一笑纳,因为我莫大将军给的实在太多了。
莫子布非常慷慨的表示,只要这些汉人高门支持他,他就恢复武王阮福阔时期,为了限制汉人高门而中断的科举考试。
并在藩切、平顺、平康、富安四个营中各留出两个县,让这些汉人高门做土官,其余地方则交给流官。
这就是真正天大的好处了!
可以说这个时代,除了莫子布这样需要团结他们,把安南拉回汉家的主上,没人会给出这样的条件。
在这些人的支持下,黄仲辛所在的平康黄氏,以及富安朱氏,延庆府驻守的阮军该奇黄氏等,都纷纷归顺。
由于莫子布本就有忠义驸马的名声,这些人也开始大造声势,很多为了躲避战乱的百姓,都从山林和沼泽中出来了。
莫子布一一抚慰,市面很快就得以恢复,秩序开始重新建立。
等莫子布率军到富安营的首府绥和府时,这些汉人高门又导演了一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戏码。
要说还是这些儒家门徒专业,不管是担子里装的米糕,还是陶壶中装的酸浆水,都是非常标准的百姓用具和食物。
在绥和府的门口,他们还让几个八十多岁,须发皆白的耆老拦路哀告。
耆老们讲述了西山贼的残暴,又表达了对顺化失陷的悲伤。
说罢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扑到莫子布身前,抱住他的大腿嚎啕大哭。
“如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百姓有倒悬之危,社稷有倾覆之险,我等黎民百姓盼望一贤主出世拯救,如婴孩盼父母,日思夜念啊!
今大将军到此,岂非天意,还请入城,拯救天下黎民吧!”
说罢,白的脑袋就开始砰砰磕头,声音之诚恳凄切,表情之真挚,甚至连头都磕出了血,使得闻者无不伤心。
附近的围观的百姓听罢,也被感动的哇哇大哭跪下恳求,好像他们真的马上就要被西山贼砍头了一般。
在这种已臻化境的演技衬托下,莫子布甚至没怎么酝酿情绪,眼泪就哗哗的流了下来,从未有如此的顺滑过。
要不是他知道抱着他大腿嚎啕大哭的耆老,是特么黄仲辛的伯祖,也就是黄仲辛亲爷爷的兄长。
莫子布肯定会以为,真的有人如此盼望他的到来。
在这种莫玄德不出,天下苍生何的气氛中。
莫子布将几个耆老搀扶了起来,“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内有反贼,外有强敌。
莫五虽德行浅薄,但愿效仿齐之安平君,晋之谢献武,吊民伐罪,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黄老头借着用衣袖擦泪的间隙,用余光看了莫子布一眼,眼神中全是赞赏。
在他这八十年的功底冲击下,还能接得上话,更知道把自己比喻成田单、谢玄这种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确实有人主之像。
于是,黄老头再次带头欢呼,“莫驸马忠义之名天下皆知,有驸马爷在,我等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说罢,黄老头让莫子布骑上战马,他与一群耆老手持缰绳,亲自为莫子布牵马,送他入绥和府。
这一番动作下来,加上这些世家高门的宣传,舆论很快就爆了。
当天就有出自富安朱氏,父祖四代人养马贩马的大马商朱文接、朱文晋兄弟前来投靠。他们常年走南闯北贩马,朱文接甚至去过广西和广东,能说汉、越、泰、高四种语言,为人豪爽大气,其弟朱文晋等人都是悍勇之辈。
朱文接向莫子布献上战马八十匹,挽马二百匹,精通养马、医马之人三十,能骑马作战的骑士五十人。
朱文接此人,历史上与杜清仁、武性并称嘉定三雄,三人分别为阮福映前中后三个阶段的顶梁柱。
其后,延庆府该奇黄奉良带其子黄奉德前来投靠。
这位目前十七岁的黄奉德,亦是越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常年陪祀在越南的关公庙中。
因为他在历史上,面对阮惠和拉玛一世的高官厚禄毫不动心,上演过千里走单骑追随阮福映的经典戏码。
又过了几日,平康土豪杨氏也带着部曲数百,粮食两万石前来投靠,其余各地的武士、士子也纷纷来投。
莫子布在绥和府只呆了十天,得到了三十几位土豪的投靠,带着两千多勇士,五万多石粮食,战马一百五十匹前来参股。
同时,莫子布还得到了以黄庆明为首的士子二百余人,皆通经史知农桑,紧急时刻还能提刀砍人,莫子布把他们全部收揽,委任为了官吏。
而看到了绥和府‘群众’基础如此之好,莫子布干脆把这里当成了后勤基地,开始不停从嘉定往此处囤积粮草,准备应对接下来的以南扫北。
五月初十,莫子布亲率水陆步骑三万抵达了归仁府。
西山军的归仁府留守阮文侣,疯狂的向哥哥阮文岳派出求救的信使。
莫子布根本不予阻拦,就看着阮文侣派人求救。
甚至他都只是派出二三线队伍尝试攻打归仁,给阮文侣稍稍上一点强度,让他更加惊恐的去找阮文岳求救的同时,也错误估计莫子布军队的战力。
自古围点打援都是上等的计策,莫子布就围住归仁休养队伍,等着阮文岳率西山军主力前来。
以养精蓄锐的精兵,击西山军师老兵疲的回援之师,定然能轻松战胜。
而就算阮文岳连老婆孩子都不管,不回师,那莫子布也可以从容打下归仁,然后继续北上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
升华府,西山军为了是否回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不过这个争吵不是两派争吵,而是九成九的人,跟阮文惠一人争吵。
眼见兄长固执己见,阮文惠苦苦劝道:“那莫五莫玄德素有贤名,又是明香人出身,听说还娶了暹罗公主。
如今在这天南,明香人与暹罗的潮人就是北人中的精华所在,莫五得此二势力支持,绝不可能只有万余兵马围困归仁。
他来的如此之快,恐怕是水陆并进,准备充足,枪炮无算。
现在围着归仁不打,定然是存了围点打援的心思,诱使我等南返,好以逸待劳。”
不得不说,阮文惠看的还是非常准的,不过此时的他,还略显稚嫩,能看穿军事的一面,但看不透人心。
听到阮文惠的分析,西山军其他将领没有领情,反而大声喧哗,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归仁。
最早参与起义的阮桩甚至直接对阮文惠大喊道:“我等追随你们兄弟起事,不就是为了封妻荫子嘛,如今家人被围在归仁,怎能袖手旁观?”
阮桩有理由着急,因为他起事之前就是归仁大豪,父母妻妾儿女三十余人都在归仁,怎么可能不救。
阮文惠见事情紧急,请求与阮文岳单独讨论,但众将都盯着呢,阮文岳无法同意。
于是阮文惠把兄长阮文岳拉到角落,低声苦劝:“大哥,要成大事,哪能顾得了那么许多,大丈夫何患无妻,必要时,就是子女也能抛弃。
今日若回归仁,必至惨败,但留在升华,还有一搏之力。”
阮文岳举棋不定的问阮文惠,“若是不管,莫五攻占归仁后必然还要北上,到时候我们被夹在中间,还是必死无疑。”
阮文惠以为兄长动心,更加卖力的分析,“那莫五如此急着北上,我猜是定王已经到了嘉定,授命他北上的。
不然他不可能这么快得到平顺、平康、富安等地的豪门支持。
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此为借口,去跟黄五福谈判。
若是北河的靖王愿意接纳我们,让我们镇守广南,我们就愿意为之效力,抵抗莫五。”
说罢,阮文惠还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亲自去谈,北河人一定会同意的。”
阮文岳点了点头,觉得这是个出路,但是他不太愿意。
目前一仗没打,他就要带着几万兵去给人伏低做小,实在是有点难以‘弯腰’。
而且,阮文岳看了看营帐内的诸将,摇摇头对阮文惠说道:“没用的,就算你我兄弟可以不要妻儿子女,他们也不会干的。
再说莫五也未必如你所说的那么强,先南下吧,实在救不了归仁再说。”
阮文惠大急,还要再劝,阮文岳却把手一伸。
“我意已决,不要再劝了,不可能连敌人的面都未见到就不要归仁。”
阮文惠长叹一声,想了想不再争辩,“若是如此,请兄长给我一千精兵,我率他们先一步南下,为大军摸清情况。”
阮文岳这才露出一点笑容,“那就让阮明敏协助你,另外裴得宣也跟你一起回去,听说他妹妹范氏莲乃是著名的美人,以后就给我做弟妹吧。”
阮文惠听完,心中生起一股别样的滋味,他们兄弟之间,再也不是起事之前那样无话不说的一母同胞感情了。
兄长对他,已经跟对麾下将领,差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