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 关键的蜕变(1 / 1)人到中年纸老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0章 关键的蜕变

一般来说,农民起义军都是有局限性的。

是以从古至今,真正能从农民起义军而一跃成为天下之主者,唯有明太祖一人,最多还能算一个汉高祖。

余者,像是大齐金统皇帝黄巢,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上帝次子洪天王这般的,都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天板了。

而这最大的局限性,并不是定制度、置百官,而是取与舍。

取与舍更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利益的协调和分配,自古政治乃至治国,根本的地方也就在于此处。

而往往农民起义军其自微末,受限于窘迫的物质供应,俗话来说,就是苦吃的够够的了,有什么好东西,都想要独占和分给自己人。

这也并不是说农民在性格上都是自私自利的,而是这种习惯在穷苦的反复磨难下,已经成了一种深藏基因中的动物本能,需要极大的毅力来克制。

因此,绝大多数农民起义领袖,很难在舍这个字上,看得开。

阮岳遇到的,也是这个问题。

自西山军创立起,他就一门心思的收权,同时又相当吝啬,舍不得为收回来的权,给一个公平的价格。

就比如李集亭虽然暴悍难制,但也还远没到要排挤他的时候,更遑论坑害。

但阮文岳就是这么做了,是以上行下效,整个西山军自建立之初,就透露着一股小家子气。

这也直接影响了西山军内部的团结和氛围,以至于到了此时,分明阮文惠出城夜袭是为了大家死中求活。

且他失败后,大难马上就要临头了,西山军内部,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这个争吵不是为了作战计划乃至今后的路线,而是大小头领借机发难。

逼着阮文岳要为此次大败,给一个说法,付出一定的代价,浑然不顾城外的军寨在不断被拔除。

。。。。

欢呼声从一处小丘陵山腰传来,城外的据点拔除战终于结束了,暴露在兴唐军面前的安仁城没有护城河,也没有瓮城什么的。

它就是一个普通的黄土夯墙城,城外横七竖八的挖了数条壕沟,一是用来避炮,二是用来限制兴唐军炮车前进。

莫子布看了看天上毒辣的太阳,很明智的摆了摆手,拒绝了麾下将领们提议立刻攻城的建议。

他还需要等等,主要是等陈光耀和瑞恩斯坦处的战报传来。

因为仁海镇和什塔寺就是安仁城的左右两个空当,要围剿安仁城的西山军,这两边至少要突破一边,这样才能斜插过去包抄他们。

什塔寺,这是归仁城外的古庙,历史能追溯到占城国早期,虽然早就衰败不堪,但毕竟是占城国强大时的见证。

因此什塔寺占地极广,周围石墙林立,还坐落于半山腰,易守难攻。

驻扎此处的潘文岁,也是阮文岳的心腹,几千人猥集在山上死守。

遇到这样的刺猬,瑞恩斯坦也没什么好办法,山路崎岖,野战炮根本运不上去,口径稍大一点的臼炮也不行。

于是他只能弄一些小口径的臼炮加上一部分虎蹲炮,一边围住,一边一点一点的往上啃。

而潘文岁也是个狠人,天天被炮轰,连他自己都被石弹溅起的碎屑打肿了脸,但仍然在苦苦坚持。

而在另一边的仁海镇,情况就不一样了。

莫子布早就考虑到了什塔寺的易守难攻,因此将主要突破的希望也放在了仁海镇这边。

陈光耀带走的是嘉定镇的龙旗和白马两团,这两个团中的官兵,不是莫家粤西乡党,就是嘉定陈家以及其他明香人子弟。

因此装备精良,战斗力在大量法国教官的调教下,也算可以。

而仁海镇真就只是一个建在山水交汇处的镇,没有多少可以据险而守的地方。

阮桩虽然是西山军第三把交椅,但他不过是个小地方的土豪,能力远不如西山三兄弟,也就是举义举的早。

他手下有万余人,但真正能打的不过千人,其余都是挟裹起来的乱兵和民夫。

所以陈光耀这边的战斗,就非常简单了。

他刚到仁海镇时,阮土豪一看陈光耀只有五六千人,自己两倍于敌,那还等什么,趁他们立足未稳,直接开打。

然后,阮桩抽调的五千多人被龙旗团八百多先锋直接击溃,死伤六七百,狼狈逃回了仁海镇中。

随后就从主动出击变成了闭门死守,等到陈光耀大炮架起来之后,阮土豪的军队窝在仁海镇中,被炸的死伤惨重。

第二天凌晨就出现了逃兵,于是陈光耀迅速抓住这个机会,以精兵入城。

战斗到中午时分,阮土豪全军崩散,这位土豪老哥不知所踪,陈光耀正在派人加紧追捕。

“回报大将军,就说我军已占领仁海镇,请派龙骧近卫骑兵营协助穿插包抄西山贼主力后路。”

陈光耀长长松了口气,龙旗团中的陈家子弟不少,大将军刚入嘉定的时候,陈家丁壮的表现可算不上好,这甚至都让陈家的地位降低了一截。

而现在看来,经过快半年多的整训,战斗力还是跟上了大部队的脚步,那么西番军官也还是挺有经验的。

至少现在以陈家为主的嘉定镇龙旗团和边和团,可以做到从容击败两倍以上的普通西山军了。

得到陈光耀战报的莫子布大喜,仁海镇突破了,那么就可以开始进攻安仁城,不用担心阮文岳的大军可以从容跑路。

“发命令给瑞恩斯坦准将,让他不要着急,困住潘文岁这数千人是最重要的,他们是阮文岳的心腹部队,务必全歼。”

“让皮埃尔.内伊率骑兵向仁海镇进发,绕路堵住西山军的退路。”

莫子布做出了布置,城内的西山军也结束了最后的争吵。

阮文岳付出了相当一部分土地、财宝和女子才把借机闹事的大小头领给摆平。

随后大小头领们认为,既然精兵打不过,那就全军压上,试试大军会战的成色。

八月初一,就在兴唐军与西山军对峙二十多天,安仁城外据点都被拔除,西山军的军粮也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决战终于到来。

西山军全员出动,两万三千人背靠安仁城列阵,分左中右后四军。战前阮文岳还特别复古的命人给莫子布送来的战书,可能是怕莫子布不出来与他决战。

开玩笑,这么好的机会,莫子布怎么可能错过,他也正好检验一下军队参与数万人大战的能力。

是的,在莫子布心中,这场战斗从阮惠两千五百人一个时辰出头的时间,还打不垮只有三门野战炮的二十七连时,战斗就结束了。

双方的差距太大了。

果然,战斗伊始,西山军分三面来袭,他们推着用门板、麻袋装砂石等做成的盾车缓缓前进,车后依次跟着火铳手、肉搏兵次第准备。

主打的还是打一枪就万岁冲锋,这也是西山军这种处于火器装备劣势之军,唯一可以用的打法。

但是兴唐军早就不是明清之际时期的那种传统东方火器部队了,他装备的新式野战炮移动灵活,角度调整便捷。

前出指挥的路易.库伦上校看到敌军如此复古,当即命令已经集合组成的两个炮兵营分散,归属于原本的团,快速移动到西山军侧翼,从侧后方轰击西山军后阵。

正面的盾车,则由轻步兵前出掩护掷弹兵解决。

兴唐军的轻步兵一般是分散到各个连队中的,需要集合的时候,则统一由客家第二团副官,总旗李全组成轻步兵营进行作战。

所谓的轻步兵,是指在目前普遍装备滑膛枪,只能依靠数量来弥补精度和火力的大背景下。

由一部分神射手装备线膛枪,进行前出精准狙击。

而目前兴唐军装备的贝克线膛枪精度已经非常高,虽然受限于工业水平不能开发出金属定装弹,所以装填速度比较慢,但用来打高价值目标,还是很好用的。

随着西山军的盾车不断前进,李全的轻步兵营三百余轻步兵,星散在两军中间地带。

他们在两百米的距离上,不断精准狙击任何敢从盾车后面露头的西山军。

而同时,机动速度很快的兴唐军炮兵分散后,立刻则从各个角度轰击西山军后军。

这些人被盾车限制了速度,移动并不快,成为了炮兵最好的靶子。

而西山军的火炮,大多属于一百多年前的产物,移动不便,射速较慢,很少能对兴唐军造成大量杀伤。

这四五百米的路程,简直成了一条死亡之路。

行进到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时候,原本按规矩等在盾车后面的西山军步兵,已经承受不住炮击,全部涌到前面来了。

但这样一来,盾车的作用就完全失去了。

中路指挥官路易.库伦见状,立刻下令轻步兵退后,掷弹兵也后撤,急促的鼓点声响起,兴唐军的线列步兵列阵上前。

整齐划一的步伐,相对整齐的军服,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怯懦者会被吓跑,但西山军是勇敢者。

“杀南贼,得金银啊!”一个带着斗笠,身穿青色短衣的西山军军官大吼一声,就像是解开了大军的封印一般。

霎那间,无数西山军狂吼着开始发足狂奔,跑在前面的火铳兵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火铳。

兴唐军的鼓声更加密集了,每个连队两侧都是军官,然后依次是士官老兵,被紧紧挤在中间的则是新兵。

每个横排的连队中间,则配备了两到三个带着黑色大帽,但帽檐刷了白漆的军法官,别说有人临阵脱逃,就是脚步迁延不前,都有可能被处以军法。

而每两个步兵连中间,就隔着一个掷弹兵连。

他们是军中精锐,因而不需要被军官看着,队形也很分散,他们随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集体向前投弹,还是分散两翼前出投弹。

一百米上下,轰的一声,西山军的火铳手开火了,黑火药的烟雾瞬间弥漫了整个战场。

看不见敌人之后,兴唐军整齐步伐与军服给他们造成的压力,仿佛瞬间就没有了一样。

西山军的呼喊吼叫更加激昂,他们的阵型已经开始混乱,所有人都在向前冲锋。

子弹,子弹这时候没什么鸟用,上去真刀真枪的砍,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陈光东的连队一下就空了一截,他们处在最前面,承受了西山军的齐射。

但他没有时间去清点死伤,更没有时间去悲伤,他聚精会神的竖起耳朵,听着来自传令兵的命令。

一阵冷风吹过,啪嗒一下,有什么东西掉到了他右边肩膀,然后弹到了地上,随后右耳仿佛有热水涌出一般,剧痛也开始袭来。

肩膀上的军服,已被鲜血湿透了。

“百总,你的耳朵!”

一个本家的少卫稍稍偏头,然后惊恐的喊道。

陈光东的右耳朵,已经只剩下一点点还粘连在脑袋上了,陈光东却连头都没偏一下。

“四十步!”

六十米的距离到了,陈光东手持刷了红漆,还有红穗的长枪往前一劈。

“开火!”

“开火!”

“开火!”

所有的军官和士官也跟着喊了起来,几乎同时,排枪震耳欲聋的击发声响起。

冲锋的西山军仿佛撞上了一堵空气墙,猛的一下摔倒了无数人,然后他们的身影,就几乎被烟雾给完全遮蔽了。

但兴唐军的三板斧还没打完,两轮排枪,一轮炸弹,两轮排枪,一轮炸弹。

重复两次之后,咚咚的战鼓声传来,这是冲锋的号角。

“虎!”全军大喊一声,发起了冲锋。

而在他们冲锋之前,西山军就已经溃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