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进入蒸汽时代--来自182年的小目标!(1 / 1)余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州雁门之案,令是京师朝局动荡,皇权和世家明争暗斗。他们利用自己的话语权,颠倒黑白,造谣中伤,想要影响刘羽的名望。

汉代的识字率不高,因此可以读书识字,看懂邸报新闻的人都是读书人。这些人显然也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但屁股决定脑袋,这些人多是世家子弟或与之关联的寒门。

因此哪怕他们明知道这其中有造谣中伤、断章取义,要么跟风黑,要么保持沉默,真正为刘羽,或者为并州雁门之案陈述真想的人,少之又少。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才是人性!

至于那些黔首百姓,诚然,刘羽的改革,推动了大汉的科技发展,并且也令天下百姓们有“再无饿殍”的可能,这些底层百姓,是最感激刘羽的!

可问题是,底层百姓没有读书识字,他们识字率不高,一切的诏令情报,都需要官吏读出来,这就有被带节奏、引导思想的可能了。

并且因为读书少,民智没有打开,他们缺少思考能力,或者说每日每夜的操劳,为了一家奔波、为了苛捐杂税苦恼,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就好像现代工厂中的工人,每天都在流水线上干着同一件事情,那种对未来毫无希望的重复工作,以及活的人不如狗的生活,令他们对生活缺少一种希冀。

这些人麻木、悲观、绝望,甚至已经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他们不是在生活,仅仅只是活着。

你让这些人去思考未来?去思考情报新闻中更深层的涵义,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们喜欢简单直接粗暴,所以很容易被造谣中伤的媒体引导节奏,如果缺少监管,那么大数据生活下,只会出现想让你看什么才会出现什么内容的情况。

其实这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等的原因!

汉代的黔首百姓也是如此。

更有甚者,推波助澜。

比如世家的“喉舌”——月旦评。

他们对并州雁门之案给出了评价,当然是造谣中伤的评价,并且给刘羽评价“一州刺史,监察百官,需公正贤明,然刘鸿渐,任意妄为,令人愤慨!”

月旦评的号召力极强,甚至大汉朝廷举孝廉的途径之中,有一项“名望”,就需要通过月旦评的评价来抉择。

曹操当初为了得到月旦评好评,不惜拔剑相逼。最后终于得到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因此名声大噪,响彻天下。

可想而知,月旦评在读书人,在大汉高层眼中的地位,以及它评价的重要意义。

这就相当于“官方宣传”,而现在,他们对刘羽的评价“任意妄为,令人愤慨”,无疑将屁股坐在了世家这一边,不惜在颠倒黑白,造谣中伤。

月旦评,相当于要毁了刘羽“身前名”!

对此刘羽倒是没有在意,反正他在世家之中的名声已经每况愈下,债多不愁。但这么被动不是他的为人操守,借此推动了他建立“宣传公关部门”的动力。

刘羽进行了三步走——第一步,从现代批量购买了上万只信鸽。第二步,将宣传部门推向天下各州各郡。第三步,将报纸推向天下。

汉代道路交通不便,哪怕是水路,信息传递都十分延迟。这时候,信鸽的“时效性”就凸显出来了,借着天下各州各郡的宣传部门,利用报纸内容带动节奏。

什么茶楼说书人、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长途商旅等等,都是宣传部门传播消息的“媒介”。

此举对于刘羽而言,还属于“唯一性”!

哪怕西汉的时候就有“鸿雁传书”的典故,信鸽显然已经在使用。但训练信鸽较为麻烦,可以说“一鸽千金”都毫不为过。

不过没关系,靠着双穿门从现代批发过来训练过后的信鸽,来到汉代后,只需要稍加适应训练,信鸽的归巢性以及它们畅通无阻的航空性,都是行军作战、信息传递的大杀器!

邸报早已有之,但都是在朝廷、京师范围传递。像刘羽这么大手笔传遍天下,需要仰仗——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

这是世家不曾拥有的!

宣传部门建立后,刘羽重点关注“月旦评”所在的州郡豫州颍川,将并州雁门之案的前因后果一一说出,但收效甚微,其实很多人不在意结果,他们就是吃瓜群众。

一念及此,刘羽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舆论宣传”了——就是编故事,满足吃瓜群众的好奇心,由此引导节奏。

然后月旦评主持“许家”,老的扒灰,中的乱人伦,嫂子偷人,玩娈痛,少的强抢民女等等谣言,并且是专攻下三路的谣言,顿时传遍颍川。

果然,从古至今桃色新闻都是最容易传播的故事,令民间津津乐道,在此基础上,插入想要改变的印象和节奏。

比如为什么要造谣并州圣人刘鸿渐?因为许家扒灰的扒灰,养小叔的养小叔,刘圣人知道后甚为不耻,当面指责许家德不配位云云。

别管有没有逻辑,刘羽什么时候与许家有过会面,重要的是故事本身,可以令百姓们在毫无希望的生活之中,添加一些色彩,多一些笑容,那么就足够了!

这故事就是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

此事,顿时令许家名誉扫地,就算那些上层人士读书人都知道,为许家愤慨,对并州刺史刘羽造谣中伤口诛笔伐,但五十步笑百步,谁也不怕谁!

许家名誉扫地,他主持的“月旦评”自然也是备受非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月旦评也有属于它的敌人,在刘羽主导下,自然会落井下石出手。

曾经月旦评飞得有多高,那么他跌落下来摔得就有多疼!

这一次“宣传公关战”,也让刘羽看到了不一样的天地。

世家喉舌?史学世家?去你的吧!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未来我自己写!

名留青史?遗臭万年?

刘羽直接亲自操刀,将他的平生写成一本书,印个几百上千万,如此舆论宣传轰炸下,身前名、身后名还不是他说了算吗?

书名刘羽都想好了,就叫《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当然这些琐事,刘羽全扔给麾下文臣解决了,包括公关宣传部门,因为当初是与豫州颍川月旦评对抗,由本地人荀彧或郭嘉主导最好。

经过深思熟虑过后,郭嘉成为了刘羽“宣传部门”的话事人。这也算是荀彧和郭嘉投奔刘羽过后,终于算是登堂入室,逐渐接触到重要部门。

这也是刘羽认可和信任的一种表现!

宣传公关部门的建立,也令刘羽的“武举”更加畅通无阻。他一直在并州招收文臣武将,收效甚微。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信息传递不便!

如今借着“宣传部门”出手,顿时传遍了并州各郡各县各村,包括并州周边幽州、冀州、凉州,甚至京师司隶都在此列。

至于更远的地方,考虑到舟车不便,道路不畅,就算信息传递过去,等那些人过来也不知道猴年马月,刘羽也就没有浪费宣传部门的精力。

但就算局限在北方地区,武举也顿时引发“空前”的盛况热议,向“武举”举办地并州太原汇聚的侠士不知凡几,宛如过江之鲫般。

如今已经光和四年(181年)末,刘羽将武举定在明年的开春。万物复苏,朝气蓬勃。

这是刘羽来到大汉的季节,转眼之间,刘羽往返汉末已经两年了!

两年时间,刘羽从冀州常山真定刘家村一個没落的汉室宗亲,走到了如今真定侯、并州刺史、镇北将军的高位,手下粮草富足,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年末,冷空气席卷并州,大雪纷飞,但并州“温暖如春”——百姓们家有火炕燃煤取暖、出外有棉衣保暖,今年杂交水稻、红薯、土豆和玉米大丰收,令他们对生活有了期盼!

百姓们所求不过就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刘羽做到了!

至于被抄家的那些世家大族们,唉,发展建设的路上,总要有些人牺牲嘛!

这些世家豪强靠着祖辈积累,巧取豪夺、土地兼并。享受了不知道多久的舒服日子,骄奢淫逸久了,人也发福了,三高也出现了,为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着想,那就——

苦一苦世家们!

今年的并州,令世家豪强们感觉格外的冷!

刘羽巡视雁门,途径长城一带时,统率麾下文臣武将登长城,慰问戍边将士。

在烽火台上,居高远眺,白茫茫一片,一想如今身居高位,一想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不由豪气万丈,顿时《沁园春雪》脱口而出。

不过念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后,刘羽就顿住了!

后半句,念不得!

但就算如此,依旧引发文臣武将的吹捧拍马,将刘羽吹成了天上地下独此一份的大诗人大才子!

别管什么这首诗在汉代格律正不正确,领导都念出来了,那就是好诗。哪怕只是《平安经》,那都是足以出版传播的经典!

刘羽心满意足,顿觉文臣武将忠心!

终于过年了。

这个年刘羽选择在汉代度过,不为别的,这里可以无条件、无要求的燃放烟花爆竹——嗯,刘羽提供的。

如今现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老祖宗的传统都扔得差不多了,一点过年的喜庆氛围都没有。估计要等到隔壁偷国将烟花爆竹申遗成功后,我们才能恢复中华传统。

“砰!砰!砰——”

当绚烂的烟火在并州太原、上党、雁门等重要城市接连炸响之后,在黔首百姓们洋溢的笑容之中,在并州现任以刘羽为主导的官员欣慰之中——

新的一年到来了!

光和五年(182年)!

这一年,刘羽同样有的忙碌——除了杂交水稻、红薯、土豆和玉米的种植培养推广之外,武举招收将帅之外,则是对煤矿的挖掘工作。

刘羽不准备全部使用原始动力,而是采用蒸汽机,甚至等到煤矿挖掘工作稳步推进后,要推动“煤电计划”的进行。至于这其中涉及的科技相关问题,就一个字——买买买!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反正有双穿门,直接靠着现代工业化,比在汉代耗时耗力、旷日持久的发展快多了!

“新的一年,定个小目标,直接进入蒸汽时代!”刘羽望着麾下文臣武将,豪气万丈的说着。

就是众人对“蒸汽时代”有些云里雾里的,这四个字他们都认识,连起来就有些茫然了。

不过经过刘羽深入浅出——千度百科复读机解释过后,他们顿时就懂了!

一个个憧憬蒸汽时代的美好未来!

至于“蒸汽机”所需要的工作,嗯,求神拜佛即可。反正有神赐刘羽、天神赐福,他们只需要做好贡品进贡的问题即可!

唉,跟着刘羽之后,不知道沮授、田丰、荀彧、郭嘉和贾诩这些顶级谋臣,长时间不动脑子之后,会不会智谋退化、思维退却!

这很成问题!

……

并州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上下洋溢着热情似火的情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寒冬腊月,浑身干劲,都觉得暖洋洋的,一点寒冷都感觉不到!

只是对于京师而言,这个新年,却冷得有些超乎寻常!

这不仅是从“气候天气”上的,还有“政策诏令”之上。

其实东汉末年,中华大地逐渐从“温暖气候”来到了“寒冷期”。

中华大地属于农耕文明,因为气候变化,粮食收成影响,百姓们本就拮据、本就承受苛捐杂税的生活难以维持下去,就会为了逃避赋税成为流民。

或托庇豪门、或落草为寇、或流亡天下。

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对一个王朝出现世家坐大、各地贼寇反叛、甚至农民起义的恶劣影响,最后出现连锁反应,直至灭国。

所以对于农耕文明而言,其实一个王朝的建立和灭亡,与气候有着巨大的关联。如明朝小冰河时期,很多人有说明朝先亡于天灾,后亡于人祸!

至于青朝,虽然处于小冰河时期,但因为红薯、土豆和玉米这些高亩产农作物的传入、推广,以至于可以令百姓们维系一口温饱,这才可以苟活。

所以康乾盛世也有红薯盛世的说法。

但哪怕如此,青朝农民起义的次数,依旧超越了明朝。有着红薯这高亩产农作物,百姓们依旧活不下去起义造反,除了统治者的问题,气候也是巨大的影响!

东汉末年,寒冷期出现。

这引发的连锁反应,那就是土地收成锐减、百姓们承受苛捐杂税下,民不聊生,最后不得已成为流民,揭竿而起。不过因为刘羽的横空出世。

杂交水稻、红薯、土豆和玉米这些高亩产农作物,给步入“寒冷期”的东汉末年注入一剂强心剂,令他们维持着最后一口气苟活!

可百姓们只是苟活,并且还仅仅只是“看到希望”的苟活。毕竟红薯、土豆和玉米推广天下的种子,还需要数年时间培育推广。

但世家豪强门,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土地兼并,为未来种植高亩产农作物做准备,这其实也在加剧百姓们走投无路的境况。

刘羽看到这个根源问题,所以在并州强行推行“摊丁入亩”,根子不除,任何的改变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而京师的汉帝刘宏,暗中也是故意纵容,甚至他还在加快改革的推进。因为身为大汉之主、一国之君,刘宏看的更加深入——

大汉,已经走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这时候要么只能等死,要么就是下猛药来一个刮骨疗毒。不管是任何一种,其实都有利有弊。

等死,或许等着等着,可以看到希望。

下猛药,或许下着下着,折腾来折腾去变成推动死亡。

可刘宏选择了“下猛药”!

原历史中,刘宏也是这么选择,刘羽横空出世,改变了很多历史,但问题是,那些成年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而性格决定命运!

这就决定刘宏选择了原历史一样的改革之路!

可不同的是,刘羽改变了历史,他镇压了“太平道”,哪怕没有黄巾起义,还有其他起义,可没有张角这个名望极大的“大贤良师”,起义的波澜将受到限制。

并且经此一事后,汉帝刘宏警醒,将京师军队改革,扼守洛阳八关,手握兵马大权,避免后院失火,哪怕起义,京师都能第一时间反应镇压。

刘羽在冀州镇压瘟疫,大蒜素的推出,抗生素的问世,令大汉对伤口感染等影响,降至最低。

不仅是将士们刀口舔血可以有了一些保障,万一出现“水太凉”,也不至于如同明朝皇帝感冒感染而死了!

刘羽横扫了鲜卑,这给了大汉改革后万一爆发内乱,夷狄没有机会外扰的风险。并且也给了边关军民数年、数十年的安定生活。

刘羽的战马三件套,刘羽的大蒜素等等科技问世,都能推动大汉正规军的武力值、推动大汉的国力,令本就强大的大汉更加强大!

但这是从武力值、军事方面而论!

最最重要的是,刘羽的曲辕犁、水车等农耕科技的推进,以及杂交水稻、红薯、土豆和玉米高亩产农作物的问世,简直令汉帝刘宏没有后顾之忧!

刘羽解决了“后勤”问题!

中华大地是“农耕文明”,只要解决了农耕问题,等于稳定住了“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影响,统治者的改革之路,只需要面对世家!

所以这一世,汉帝刘宏性格如此,依旧如同原历史改革。但他的改革之路,却因为刘羽的插手,历史的改变,而有着迥然不同的变化。

随着刘羽将六十万册书籍运输入京,鸿都门学的平民学子们,终于没有“书籍教材”的后顾之忧,汉帝刘宏的计划顿时加快推行之中。

直到光和五年(182年),这个新年正月,鸿都门学学子们,在数月的书籍教材题海轰炸下,学业水平突飞猛进,速成班可以勉强出师了!

这就令汉帝刘宏动了心思,他要继续加快这个改革进程,果断对世家出手了——

汉帝先是发了新年第一个诏令。

【士子皆可免费得到官学合集】

他下诏,内容大致是新年新气象,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刘羽的印刷术和造纸术,为了普及教育、有教无类,决定将经书推广天下,令读书人人手一本官学书籍。

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是官学,但因为书籍的珍贵,人手一本是不可能的。可现在,汉帝决定无私的为普及教育作出贡献。

此诏顿时令天下读书人赞颂不已,特别是寒门子弟!

京师洛阳和并州太原有图书馆免费借阅,可问题是,大汉有十三州,边远地区的读书人很难爬山涉水,跑到并州和京师借阅就读。

这些寒门子弟、平民子弟,顿时对京师和并州读书人羡慕嫉妒恨。

然而就在他们羡慕的时候,汉帝却给了他们一个甜头——你们舟车不便难以入京借阅就读?朕将之送到你们手中,令你们人手一本!

哪怕只是一本官学,即五经合一的厚厚的一本书,但也令天下读书人赞颂不已。

汉帝刘宏,顿时从昏君成为了明君、圣君。所以一个君主想要身后名,喂饱那些读书人就行了,他们握着“笔杆子”,等于握着“话语权”。

只是远在并州的刘羽接诏后,将汉帝刘宏祖宗十八代骂了一个遍!

因为这都需要他去印刷,这需要他出钱啊!

刘羽近段时间要发展并州——武举的推行,煤矿的蒸汽设备购买,甚至火电燃煤设备的购买,如今一块钱要当成两块钱使用,顿时不干了!

刘宏也知道此事糜费无数,顿时给出“口头保证”,刘羽懒得理会,他的“封王”还悬着呢。最后讨价还价,刘羽索要了刘宏的私人玉佩!

刘羽在现代的“刘氏珠宝”,一直打不开销路,广告也有了,代言人也请了,但一直被“周大福”等珠宝镇压,难以打出名望!

所以刘羽盯上了“古董玉佩”,还是汉帝刘宏的“玉佩”。

他以前专门盯着古董书法字画,玉佩等古董寥寥无几,后面更是打包放入“汉代展览馆”,几乎没有古董玉佩珠宝多余了。

汉帝刘宏大手一挥,直接将私人玉佩打包送到了并州,甚至还有他当初“解渎亭侯”的印章等等。印章是不可能伪造的,上面的纹路、痕迹,比光刻机还细致,难以造假。

刘羽顿时领诏谢恩!

对刘宏而言,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刘羽欣喜若狂的答应了,汉帝刘宏也欣喜若狂的得到书籍,皆大欢喜,各有所得。最后发送到天下读书人手中,那就是“光合盛世”的赞颂了!

此事推行之中,刘宏就迫不及待的发了新年第二个诏令——

【诏举害民官吏】

总结内容就是,汉帝刘宏下诏,令公卿举奏刺史、郡守贪残害民者。后面逐渐扩大,令士子举报不法官吏者。

简直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为并州刺史刘羽,也被人举报了。

但问题是,裁判员是汉帝刘宏啊!

刘宏这是既当裁判、又当球员——

自己人?

有没有另说,像刘羽这种被冤枉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大仁大义的官员,应该要洗刷冤屈、极力宣传。旋即通过刘羽为典型,说明帝党的大公无私。

世家人?

直接冤假错案都全部上马。当然对待这些读书人态度要好,住的是好吃好喝供应不求的私人别院。但就算这样,也令世家子弟不满,觉得住的是牛棚马厩。

刘宏此诏令,就是为了给鸿都门学平民子弟腾位置。

光和五年正月的第一个诏令,【士子皆可免费得到官学合集】,就是收买寒门子弟,收买读书人。让他们赞颂刘宏,甚至为第二诏铺垫。

第二个诏令,【诏举害民官吏】,就是为了让世家子弟给鸿都门学平民子弟让位置。甚至那些寒门子弟也会想,汉帝会不会也是为了他们呢?保持观望!

这两个诏令一出,世家子弟顿时哀鸿遍野,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学生毕业后,给予高官厚禄。

这简直就是在断了世家的根基和后路,必定会引发他们的剧烈反弹!

远在并州的刘羽,一直观望着京师的风雨,却暂时还没有看到世家们的后手?或者这些后手隐藏在水面之下,还没有浮出水面看不真切?

刘羽令麾下文臣武将关注京师朝局动荡,他总有种暴风雨将至,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那种压抑感。别看并州和京师隔着太行山,但朝局动荡,对他也是影响甚大。

这种关注之中,时间来到了二月,立春过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过了元宵节不久,万众瞩目的“武举”就逐渐开始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