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魄力(1 / 1)寿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琩望着杨玉环倾城绝色下楚楚动人的模样,有些恍惚。

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来说,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三年不孕,都会遭受到一些非议。

但实际上,杨玉环如今才正直青春年华。

李琩贴着杨玉环的额头,道:“你真的问的话,有怪过。”

杨玉环闻言,有些失落,幽幽的道:“也对,不责怪才不合理。”

李琩道:“我是怪你心里有这些疑问,为什么先前从来不说呢?生孩子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为什么要一個人闷在心里?”

“臣妾……”杨玉环没想到李琩指的是这个,面对李琩如此责问,反而有些开心,道:“臣妾知道错了。”

李琩道:“我们说好的,夫妻一心,同去同归,所以有什么想法,都应该告诉彼此。”

“嗯嗯。”杨玉环重重点头,然后又笑了起来,道:“臣妾现在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李琩认真的问。

杨玉环隔着面纱蹭了蹭李琩的脸,道:“是不是有些异域风情?”

李琩笑道:“有些朦胧,像是雾里看花。”

杨玉环闻言,笑得更开心了,道:“不是镜中花便好,镜中花郎君碰不到,雾里花郎君可以碰。”

李琩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那就请郎君直须折吧。”杨玉环一双眸子水汪汪的望着李琩。

两人渐渐贴近。

……

……

……

龟兹的阳光带着温和的暖意,李琩重新振奋了精神。

用过早饭后,李琩召来高仙芝等人议事。

李琩先嘉奖了高仙芝他们这半年多屯田的功绩,然后才让大家总结问题,提出建议。

高仙芝上前道:“殿下,末将等结合这些年屯田的经验,对各军镇、守捉、烽戍的应屯田数量和人数,做了编制。”

说着,给李琩呈上奏议。

李琩接过来仔细看了看,逐渐皱起了眉头。

不过,李琩皱眉不是因为这个提议不行,而且这个提议很好。但是这个提议是根据安西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和朝廷的要求有出入。

安西屯田这事,从李世民时期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近一百年,朝廷对安西屯田一直很重视。

但重视归重视,朝廷里面的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安西的实际情况,然后就把其他地方的经验硬往安西套。

比如烽戍屯田,刚刚修编完毕的《唐六典》里面就有规定,每个烽戍人数在五到七人之间,屯田数量不少于八亩,完不成就要受罚。

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

安西地势广阔而又复杂,有些险要和偏远的烽戍,其戍边和哨戒的意义远大于屯田,这些烽戍配置人员只有二到四人,屯田也只有二三亩,这种情况就远远达不到朝廷的要求。

但朝廷哪会管这些,达不到问责,一级级压下来,最后就全压到屯田士兵的身上。

士兵顶不住这个压力,就只有逃。

李琩看完编制,又看看高仙芝他们。

这是一个寻常的决定,但这个决定会影响高仙芝他们接下来的行事作风。

过去的安西将领,他们不是不知道安西的具体情况,也不是提不出这样的建议,关键是领头的人能不能扛得住朝廷的压力,敢不敢据实上报。

如果李琩选择和前面的节度使一样和稀泥,或者宁愿不做,也不要犯错,那高仙芝他们就会跟着一起开摆。

李琩沉默了半晌,道:“就照这个提议实行,朝廷那边我会奏报。”

李琩要想在安西发育,必须得实事求是,抗住这个压力。

高仙芝怕李琩只是一时兴起,不知道其中门道,说道:“殿下,以往的节度使、大都护,他们要么选择只建能达到朝廷要求的烽戍,要么强压士兵,或者瞒报,选择苦一苦安西军士百姓,把面子做得光亮些。”

“我知道。”李琩点点头,“就按你的提议办吧,有什么事,我来扛。”

高仙芝等人见李琩有如此魄力,脸上神情都为之一振,开始畅所欲言。

王之涣上前道:“殿下,之前您指导改进的耕犁,确实省力省时,但如今只在军中屯田推广,下官以为,可推至安西,甚至其他地方。”

“可以。”李琩点点头,“但不可强制推行,更不能以安西都护的名义,联合商人,定高价,强买强卖。”

许多政策,都是上面一片好心,到了下面,就是官商勾结,谋取私利。

王之涣道:“下官明白,下官会拟好定价,呈报殿下。只是这耕犁如今还未命名,请殿下赐名,以方便推广。”

“就叫曲辕犁吧。”李琩道。

王之涣道:“曲辕犁,意形皆表,好名字。”

李琩对于这个奉承只是微微一笑,然后道:“安西的农耕工具,以及耕作方式,都不如平原地区,王参军是否可以著本简书,指导安西农事?”

“臣愿领此差。”王之涣立马应了下来。

“好啊。”李琩满意的点头,“需要的人手,以及资费,王参军报我即可。”

“是。”王之涣躬身领命,犹豫了一下,又道:“殿下,扩充屯田需要的粮种是否要向朝廷申报?”

安西虽然屯田日久,但刚到黄金开发时期,屯田出来的作物,军粮尚且不够,就不要说预留种子的事,所以基本上每年的粮种,都是问朝廷要。

李琩虽然有想种一些经济作物的想法,但深知不能操之过急,于是点点头,道:“当然,王参军拟个条目,我奏报朝廷,切记需因地制宜。”

安西屯田的作物,主要有黍、粟、宿麦、豆、豌豆等,水果有葡萄,石榴,梨,桃,杏。

听起来种类不少,但是少了一样,水稻。

龟兹虽然也有人种水稻,但是米饭并不是龟兹人的主食,对于李琩一个喜欢吃米饭的人来说,抛开水稻的产量高不说,种水稻也显得很有必要。

所以李琩想了想,补充道:“也可以要一些稻种。”

王之涣对在安西种水稻并不熟,问道:“殿下,要何种稻种为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